《藏传净土法学习讲记》藏传净土法 第四十课

《藏传净土法学习讲记》藏传净土法 第四十课

|“沃唐卡”官网全站导航|

沃唐卡官方告知:由于一些唐卡画师的手机像素偏低,有的唐卡实拍图未必能清晰表达出整幅唐卡的效果,需要订购和了解详情的朋友可联系沃唐卡,告知唐卡编号即可了解该唐卡的细节及相关介绍。

“沃唐卡”官方唐卡(中国唐卡)评估等级/品类标准:

【入门级/精品级–旅游纪念品】–【珍藏级–工艺美术品】–【收藏级与艺术级–收藏艺术品】

|已结缘·可参考定制|←此处唐卡可参考后定制

|待结缘·可恭请唐卡|←此处唐卡可恭请结缘

沃唐卡24小时短信咨询热线:13661344269(提供“沃唐卡”唐卡编号可通过短信询价)

沃唐卡微信(wechat)咨询号:MasterQiRu(收藏级与艺术级唐卡设计定制)

第四十课

思考题

1、在《佛说阿鸠留经》中的公案中,为何树下的男子会感得苦乐相杂的果报?此公案对你有何启发?

2、金色比丘尼前世为何会成为出身卑贱的丑女?你看了这个公案有何收获?

3、舍利子尊者是佛陀智慧第一的声闻弟子,他之所以拥有这样的智慧,在不同的经典中的说法不同。你如何看待这些不同的说法?

4、做完善事之后,我们应当如何发愿?

5、《因缘品》云:“诸福真奇妙,其果极善妙,无似福解脱,是故当积福。……福德浅薄者,难化堕恶趣,如沙中无油,彼者岂有乐。”请解释其意义。

顶礼本师释迦牟尼佛!

顶礼文殊智慧勇识!

顶礼传承大恩上师!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为度化一切众生,请大家发无上殊胜的菩提心!

下在宣说供养支时,我们引用了许多公案,虽然这些公案字面上不难,但每一个公案都有甚深的意义。大家在学习的过程中,要运用自己的智慧进行分析:为什么要引用这个公案?这个公案对自己有什么启发?如果自己有信心,并且反复、深入分析,就会领悟其中的甚深道理,从中得到真实的利益。当然,有些人可能是希求的法太高了,觉得这些公案太简单了,好像学了之后没有什么大的利益。其实,如果从这些“简单”的公案中都得不到利益,那高深的大法对他们也不会有利益。

下面我们继续介绍这方面的公案。

从前有一个贫女,她没有任何供品,于是将卖草得到的两枚金币供养佛陀,以此供养的功德,她生生世世手中能出现金币,而且取之不竭、用之不尽。

从这个公案可以看出,作上供下施不一定非要有丰厚的财产。有些人认为:我是穷人,我根本作不了上供下施。其实这种想法是不对的,只要有作上供下施的心,无论富贵还是贫穷,甚至“穷得叮当响”的人也能积累福德,不一定要拿出多少万元钱才是作上供下施,即使一毛钱、一分钱都可以作上供下施。

在作上供下施的过程中,关键是心要清净,不能掺杂傲慢、吝啬等烦恼,这才有功德。比如,你遇到一个乞丐,本来想给他五元钱,但如果觉得有点舍不得,为了避免在布施时夹杂吝啬心,布施他一元钱也可以。而且,作上供下施也不要仅限于在特定的日子去作,要在生活中随时随地去作,这样日积月累方能积累大福德。

我曾经再三强调过,作供养虽然有功德,但要选择好对境,最好是供养佛陀和僧众,而对个人的供养则要慎重。虽然供养个人完全是可以的,佛经中曾说,凡是穿着红黄色袈裟的人都值得恭敬供养,但为了保险起见,最好是供养佛和僧众(四个以上的比丘),这样不容易产生后悔心。如果你遇到了真正的圣者,供养他当然有很大的功德,但在末法时代,真正的圣者不那么容易遇到,如果你不幸遇到了一个持有邪见、戒律不清净、行为不如法的人,供养他有没有功德也不好说。

从前,来自印度南方的五百个仙人前往印度中部地区,因为途中得不到水,仙人们口干舌燥,他们来到一棵树下向树神祈求:“请赐给我们水吧!”从树中出来了一位右臂佩带珍宝装饰品、手拿金瓶的天人,他以八功德水使仙人们得以满足,之后便重新融入树中。仙人们问:“您是谁呀?以什么业力转生于此?”从树中发出声音说:“你们南赡部洲的人很难相信,所以还是不说为好。”仙人们说:“我们已经现量见到了,怎么会不相信呢?请您一定要说。”树神说:“既然如此,就请你们听好。往昔我曾转生为舍卫城的陶师,有一次来自各地的乞女们问我给孤独施主的家在哪里,当时我以善心伸出右手为她们指点,她们因此而获得了财食并生起了欢喜心。以此善业,我转生到四大天王的天界中,现在住在这棵树中为疲惫干渴的人们提供净水,并且我的手臂也成了以珍宝饰品装饰的。”仙人们听后赞叹而去。

这个树神前世是个陶师,那时他并没有许多财富,但有一颗乐于助人的善心,在乞女们找不到施主家时,他仅仅以善心为她们指点,结果就转生为具有福报的天人。

汉地有一部《佛说阿鸠留经》,内容与这个故事非常类似。经中讲到:以前有五百个商人去取宝,途经一处旷野,他们在数日之中没有找到任何饮食。在接近死亡之际,商人们见到在一棵树下有一位面目端正的男子,商人们祈求他布施饮食,这个男子从右手的指端变化出水、饭食和各种珍宝,商人们享用饮食后问:“您是天、龙、鬼还是人?”这个人说:“我是饿鬼。迦叶佛时代,我是个穷人,经常坐在城门下,虽然我很穷,但心很清净,见到他人布施,就生起欢喜心。诸比丘来向我乞食,我虽然没有供养的饮食,但以好心伸手为比丘们指点:这家人心善,可以化到斋饭;那家人心不善,化不到斋饭。当比丘们回来时,我见到他们有所得,内心就生起欢喜心。以此善业,现在我的指端能够随意流出饮食和珍宝。但因为我当时不受持斋戒,饮食无度,而且喜欢饮酒,所以现在成为旷野中的饿鬼。”

按照《俱舍论》的观点,这个男子前世造下了杂业:以曾经为比丘们指点化缘之处的白业,感得面目端正无比,而且右手能变化出饮食财宝;以不持斋戒、饮酒的黑业,转生为旷野中的饿鬼。

如今有些人虽然很富裕,但是相貌不好,有些人虽然相貌好,却很贫穷,这也是由于往昔的杂业所致。当然有些人的宿业是纯粹的白业,所以今生既富裕又相貌好;而有些人的宿业是纯粹的黑业,今生既贫穷又相貌丑陋。所以善恶果报是毫厘不爽的。有些人觉得:既然无法做到彻底断恶行善,那索性一点善事都不做了,干脆当一个彻头彻尾的坏人。这种想法非常愚痴,即使现在不能断除一切恶业,也应当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尽量做善事,这样的话,将来恶业成熟之后,虽然会感受不悦意的果报,但是善业成熟后,也会相应地感受快乐的果报。

我们要诚信这些因果之理,如果连这些道理都不相信,那即使修再高深的法,也不会有真实的利益。我经常遇到这样的人,讲起道理来高深莫测,可是真正观察时,连因果都半信半疑。还有些佛教徒,虽然口头上说相信因果,但与他们深入交谈后就知道,他们内心并不相信因果,只是人云亦云而已。甚至有些出家人也是这样,虽然头发剃得光光的,身披如来的袈裟,可是从言谈举止上可以看出,他并不相信业因果的道理。在佛教中,因果正见是根本,如果连这个基础都没有,学佛就只是一种形象而已,其他的修行根本谈不上,所以大家一定要在这个基础上好好下工夫。

佛在世时,有一对夫妻生了一个相貌丑陋、遍体疤痕的女孩,父母秘密地把她抚养大,之后便将她逐出家门。这个女孩流浪到一个地方,悲伤地坐在那里,阿难见到后问她:“你为什么这么悲伤?”女孩叙述了自己的经历。于是阿难给了她一些香并说:“你将这些香涂在如来的舍利塔上,就可以治愈你的麻风病,净除你的罪障。”这个女孩依照阿难的说法去做了,结果身体的疾病和丑相全部消失了,变得像天女般美丽。

在《百业经》中,有一个金色比丘尼的公案,与这个故事非常类似。当年佛陀在舍卫城时,一个下劣种姓的人家生了一个具有十八种丑相的女孩,父亲说:“这样丑陋的孩子,干脆到晚上把她溺死喂狗。”母亲说:“这毕竟是我们的孩子,还是暂时养着她,等生活能自理时再把她赶出去。”丈夫思虑再三也同意了。此后父母把她关在家中悄悄抚养,不让任何人看见。等这个丑女刚能独自行走,就被逐出家门。从此她流浪街头、四处行乞,每天过着食不果腹、衣不蔽体的生活。后来她又染上了麻风病,更是痛苦难忍,在街道上辗转呻吟。阿难尊者见此情景后,对丑女生起了悲心,问她:“你是谁呀?怎么变成这个样子?”丑女悲伤地说:“尊者,这是我前世的业力所感,求求您消除我的恶业吧。”阿难安慰道:“不要伤心,我来教你行善,以善业之力一定能消尽你的恶业。”阿难找来芝麻油、妙香等供物,并把她带到佛陀的头发和指甲塔前作供养。这时,给孤独长者刚好路经此处,他怜悯丑女无衣蔽体,就布施给她一件衣服。此时佛陀知道度化丑女的因缘成熟了,也亲自降临到塔前。丑女见到世尊的相好和威仪,生起了无比的欢喜心,她脱下自己的衣服供养世尊,并在佛陀前欢喜地合掌祈祷,然后在对佛陀的清净心中去世了。

她死后转生为一个商主之女,生下来就相貌端庄、身色金黄,父母给她取名“金色”,后来出家获得了阿罗汉果位。众比丘问世尊:“金色比丘尼为什么生在富贵家,而且相貌庄严、身色金黄?”佛问:“你们还记得舍卫城有个具有十八种丑相的女孩吗?”众比丘说:“记得。”佛说:“因为她前世以妙香供养佛塔,以妙衣供养我,所以能投生到大商主家,并且身色金黄。”(用妙香供佛的功德很大,但现在许多人不用香供佛,却供养自己——成天在身上喷各种香水,也许这些人是把自己观想为佛来作供养吧。)又有比丘问佛:“世尊,她以前造了什么业,成为具有十八种丑相的贱女呢?”佛说:“迦叶佛出世时,她是一个比丘尼,由于个性刚强,时常恶口骂人为‘贱人’、‘丑人’等。在临终前她发愿:我今生出家修持虽无成就,但以我出家的功德,唯愿于释迦佛教法下令佛欢喜,出家获证阿罗汉果,愿我恶口骂人的恶业不要成熟。但是因果不虚,因为往昔骂人的恶业成熟了,所以成为具十八种丑相的劣种女;又因为出家修行的善业成熟了,所以她能够值遇我并生起信心,出家后获证阿罗汉果位。”

有些人经常用“笨蛋”、“青蛙”、“老猪”等字眼来骂别人,还有些人喜欢给别人取外号,像“大胖子”、“大个子”、“小矮子”、“大鼻子”、“小眼睛”等,其实我们说一次恶口,自己至少会感受五百次这样的果报。以前法王如意宝讲《百业经》时曾经反复叮嘱:千万不要给别人取外号,否则因果不虚,自己将来也会感受这样的果报。法王如意宝教诫之后,全学院的人再也没有互相取外号。我希望在座的道友们今后也要注意这个问题,尽量不要恶口骂人,也不要给别人取外号。

在释迦牟尼佛的声闻弟子中,舍利子尊者是智慧第一,他之所以拥有超胜的智慧,也是由于前世在殊胜的对境面前作供养所致。佛经中记载:以前有一个人和妹妹在山中修行,有一次兄妹俩下山化缘,他们来到了一个婆罗门家,婆罗门见到他俩,便向哥哥提出想娶妹妹为妻。妹妹由于受不了山中的清苦,对哥哥说:“我现在不想和你回去,山里什么吃的都没有,我愿意嫁给这个婆罗门,如果你获得圣者的果位,一定要回来看我。”哥哥听妹妹如此说,只好答应她的要求,之后就独自回山修行了。后来,哥哥通过精进修行获得了独觉果位,他想起以前与妹妹的约定,便到婆罗门家去看望妹妹。找到妹妹后,他在空中显示了各种神变,妹妹见后生起了极大的信心,供养哥哥三个月丰美的饮食,还供养他一根针和一把剪刀。独觉用那把剪刀割布,因为剪刀非常锋利,裁割布匹非常迅速,妹妹见后便发愿:愿我的根性像剪刀一样锐利,能成就锐利的智慧。独觉又用针来缝补法衣,妹妹见到针能无碍地缝刺,又发愿:愿我的智慧像这根针一样深远,能够无碍通达一切。以此因缘,后来她在释迦牟尼佛的教法下成为智慧第一的舍利子尊者[1]。

如果像佛陀在因地那样,将自己的身体布施给老虎、罗刹,对许多人来讲是很困难的,但像舍利子尊者前世那样,遇到殊胜的对境时供养一把剪刀、一根针,这是非常容易的事情,所以想获得智慧的人也应该这样作供养。当然现在许多出家人的衣服很漂亮,尤其是汉地有些大和尚穿得特别好,他们用不着缝补法衣,如果供养针和剪刀,可能他们会说:“我的法衣这么好,你为什么要供养这些东西?”(开玩笑)

关于舍利子尊者为什么拥有殊胜的智慧,在《释迦牟尼佛广传》中有不同的说法:久远之前,胜伏如来出现于世。有一天如来与两大弟子及菩萨、梵天众眷属去皇宫化缘,途中遇到三个童子,这三个童子一见到佛陀立刻生起信心。一个童子提议说:“值遇了殊胜福田,我们应当尽心供养。”另外两位则为难地说:“此处没有鲜花等供品,拿什么作供养呢?”倡议的孩童从颈上取下双股珍珠项链,准备以此供养佛陀,两位伙伴见后效仿他,也各自取下双股珍珠项链准备作供养。这时,倡议的童子问:“你们俩供养后欲发何愿?”一个童子说:“我愿成为如来右边智慧第一那样的人。”另一个童子说:“我愿成为如来左边神变第一那样的人。”这两个童子反过来问他:“你欲发何愿?”他则坚定地说:“我愿成就与佛陀无二无别之果。”当时的这三个孩童,就是后来的舍利子、目犍连和释迦牟尼佛。

看到这些不同的说法,大家不要觉得矛盾,其实一个人的成就,常常是以前发过很多次愿的结果,也就是说,舍利子在往昔的不同生世中,在不同的环境下,多次发下要拥有殊胜智慧的愿。所以佛经中有不同的公案完全是合理的。

在释迦牟尼佛的声闻弟子中,阿难尊者是多闻第一,他拥有不忘陀罗尼,通达三藏,佛经中曾赞叹道:“佛法如大海,流入阿难心。”阿难之所以有超常的记忆力,是因为前世曾供养一位阿罗汉一钵食物,并且发愿:犹如此钵盛满食物一样,愿我的相续充满正法;犹如此钵纹丝不动、稳固置于垫上一般,愿我的相续牢记不忘所闻之法。

与阿难相比,许多人恰恰相反:本该牢记的善法一点都记不住,很快就忘得一干二净;不该记住的恶法却记得清清楚楚,过了许多年都忘不掉。有些人辛辛苦苦背了一个偈颂,过了九个小时就全忘了,而听到别人说自己一句坏话,过了九年都忘不了,这是非常颠倒的。今后大家要像阿难那样,要牢牢记住善法,尽快忘掉恶法。

在这几堂课里,我们介绍了佛陀的大弟子们往昔以何等因缘,在释迦牟尼佛出世时各自获得了不共的功德(如阿那律的天眼、舍利子的智慧、阿难的不忘陀罗尼)。其实这些圣者最初造的善法很简单,像供养一盏灯、一把剪刀、一根针、一钵斋饭这样的善法,任何人都能做得到。如今我们生在南赡部洲,值遇了三宝福田,正是培植福德的大好时机,大家要像这些圣者从前一样,及时在福田中播下善法的种子,以后一定会丰收福德的庄稼。

不仅如此,在作完供养后还要回向发愿,现在有些人不知道怎么发愿,其实发愿很简单,只要心里想:以此善法的功德,愿我变成如何如何,这就是所谓的发愿。只要在作完供养后,这样想一想就可以了,这最多是几分钟的事情,并没有要求从此以后,内心永远不离这种念头。此外,发愿的内容也要慎重,佛经中说:“何者发何愿,将获如是果。”所以,如果作功德后发了善愿,以后会现前善果,如果发了恶愿,也会现前恶果。我看到在汉地的很多寺院里,有些人供上花果、点上香后,一直闭目合掌、口中念念有词,很难说他们发的是善愿还是恶愿。道友们一定要发善愿,千万不要发恶愿,否则将来一定会后悔的。

总的来讲,我们应当发弘扬佛法、度化众生的愿,如果能以清净心念一遍《普贤行愿品》,这就是非常好的发愿;分别来讲,我们应发愿往生极乐世界,因为如果能往生极乐世界,自然而然会具足一切福德妙相,并能成办弘扬佛法、度化众生的事业。所以大家今后作完任何善法,不管是上供下施、闻思修行还是讲经说法、著书造论,都要将善根回向往生极乐世界。以前的许多高僧大德都是这样发愿的。如世亲论师在《往生论》中说:“我作论说偈,愿见弥陀佛,普共诸众生,往生安乐国。”意思是,以我造《往生论》的功德,愿我能面见阿弥陀佛,并与一切众生往生极乐世界。宋代的永明延寿禅师日诵十万遍弥陀圣号[2],平时为众人传菩萨戒、施食放生,一切功德也都回向众生,作为往生极乐世界的资粮。法王如意宝也经常强调:我们每天都要念一遍《普贤行愿品》,同时观想将自己的善根回向给一切众生,愿自他一切众生往生极乐世界。如果没有念一遍《普贤行愿品》的时间,也可以念“愿我临欲命终时,尽除一切诸障碍,面见彼佛阿弥陀,即得往生安乐刹”,以这个偈颂来发愿。

在佛教的历史上,以上供下施而获大福德的人非常多,上面讲的公案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如果我们像这些人一样精勤上供下施,也会成为具足福德之人。有了福德,就会像如意宝那样,无勤满足一切众生的愿望。历史上有许多具大福报者,如福力王子、善义王子、大施商主(这三位都是佛陀的前世)以及阿育王。福力王子的福报非常圆满,当他还在母胎中时,就能加持母亲说出“积福得安乐,故人当造福,精勤常积累,对福生信解”的偈颂。善义王子为了遣除众生的贫穷,曾经和弟弟恶义一起到大海中取宝,在回来的路上,恶义用木条刺瞎了善义的双眼,并抢走了如意宝,还骗父母说善义被淹死了,但善义依靠自己的福德力,后来不仅双目复明,而且重新获得了如意宝。大施商主为了遣除众生的贫穷,到大海中的龙宫取宝,结果以他的福德力,取到了三枚如意宝,并在南赡部洲降下了珍宝雨。阿育王是佛涅槃一百年后出世的一位国王,他役使鬼神一夜之间造了八万四千座佛舍利塔。据传记中记载,阿育王的福报超过龙王,当他来到大海边时,龙王都亲自出来恭敬承事他。此外,许多高僧大德也有巨大的福报,像法王如意宝就是有大福报的人,许多人见到他老人家的尊容就胆战心惊。

福报确实非常重要,有福报的人和没福报的人差别非常大,有福报的人能够轻而易举做许多善事,而没有福报的人费尽力气却连一件善事也无法成办。《因缘品》中对此也有比较:“诸福真奇妙,其果极善妙,无似福解脱,是故当积福……福德浅薄者,难化堕恶趣,如沙中无油,彼者岂有乐。”讲得非常清楚:福德非常奇妙,它的果报极其善妙,没有像福德那样能令众生获得解脱的,因此希求解脱的人应当积累福德……而福德浅薄的人很难度化,即使给他们宣说再多的佛法也没用,这些人的前途只有堕入三恶趣,就像沙子里榨不出油一样,福德浅薄者不可能拥有安乐。此外,《毗奈耶经》中说:“福应常修造,无福遭苦厄,若有修福者,现受当安乐。”也说明了这样的道理:应当经常造福德,如果没有福德,就会遭受各种苦厄,若能修造福德,今生来世都会获得快乐。

总而言之,道友们要想尽办法来积累福德。在一切积累福德中,最殊胜的方便法就是供养三宝。唐代的法照大师在五台山亲见文殊菩萨时,文殊菩萨对他说:“诸修行门,无过念佛,供养三宝,福慧双修,此之二门,最为径要。”佛经中说:“一切世间诸安乐,皆由供养三宝生,故当恒勤供三宝。”《地藏十轮经》中也说:“三界中安乐,皆由三宝生,故求安乐人,常供养三宝。”如果能精勤供养三宝,广积福德,不但能获得今生来世的安乐,而且能远离诸魔的境界,很快成就无上菩提,如《华严经》中说:“若彼常于三宝中,恭敬供养无疲厌,则能超出四魔境,速成无上佛菩提。”所以供养三宝是最有意义的事情。但关键是要长期去行持,即使供一盏灯、一杯水、一支香,也要在有生之年长期坚持,不能今天高兴了就供养,过两天不高兴了就不供养。现在有些人行持善法只是图新鲜,等新鲜感一过去,就舍弃原来的行为,另换一种新的行为,这种人就像猴子掰玉米一样——捡起新的丢了旧的。这种习惯非常不好,大家应该持之以恒地行持善法。

本来,没有一个众生不希求今生来世的幸福安乐、受用圆满,而幸福安乐、受用圆满必须通过上供下施才能获得。如《入中论》中云:“彼诸众生皆求乐,若无资具乐非有,知受用具从施出,故佛先说布施论[3]。”可是有的人甚至连一把青稞也不供施,却奢望获得一切所想的东西,这种贪心将毁灭一切希求,结果一无所得。

藏地有一种说法,“未曾击鼓无成就,未经摇头无本尊”,意思是说,做任何事情都要付出一定的努力,否则不可能成功,就像没有击鼓就不会发出声音,或者连摇头动身的勤作都没有就不会成就本尊一样。以发心建一座经堂为例,自己事先就要明白,这肯定需要付出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如果觉得自己无法付出这样的时间和精力,干脆就不要去建这座经堂。这是一个很简单的道理。可是,有些人虽然想拥有福德,但在实际行动中连一把青稞的供施都舍不得,这怎么可能拥有福德呢?

还有些人更过分,从来没有为积资净障而努力过,却妄想获得高深的修行境界,甚至增上慢地认为已经开悟了。在金刚萨埵法会期间,我问一个人:“你念金刚萨埵心咒没有?”他说:“不用念,我已经开悟了!”他对自己的开悟深信不疑,但我有点怀疑,因为我遇到过许多藏地、印度公认的高僧大德,他们每天都要不断地行持善法。在汉传佛教的历史上,许多公认的开悟者每天也不断地行持善法,像永明延寿大师每天要念十万遍佛号。与这些大德相比,有些人没有做过任何积资净障,就认为自己已经开悟了,到底他们悟了什么也不好说。《教王经》中说,人死的时候,一切财产受用、亲友眷属都不会跟随自己,只有生前造的善恶业会跟随自己。如果自己本来没有证悟,却自欺欺人,不精进积累善业、忏悔罪业,到死亡的时候,该跟随自己的善业一点也没有,而不该跟随的恶业却紧随身后,这样的“开悟者”是不是有点奇怪。

因此,希望道友们不要说大话,要老老实实地积累资粮,尤其要以三宝为对境来积累福德。

现在我们能够见到供养处的佛像,这说明自己往昔曾经积资净障,如果能把它们观为真佛来作供养,则与供养真正的佛没有任何差别。如《右绕佛塔经》云:“谁以等信心,供养在世佛,与其舍利塔,福德无有别。”作为末法时代的众生,从一方面看,我们无缘见到佛陀的真容,可以说福德浅薄,但从另一方面看,佛法还没有彻底隐没,还能见到三宝所依和佛陀般的传承上师,我们还算是有福报的。

有些出家人说:“我真是没有福报,还不如当初不出家修行。”这种说法是不对的,其实,没有生在边地、能见到三宝,这就是巨大的福报。有些人脖子上挂着一大串像章——释迦牟尼佛、观世音菩萨、莲花生大士……走起路来叮叮当当响,这也是有福报的象征,如果没有福报,连这些像章也见不到。所以,现在值遇这些殊胜对境之时,大家千万不要错过机会,应该以这些对境来积累资粮,只要自己的心清净,就可以积累巨大的福德。

为了方便积累资粮,今后大家无论到哪里,最好随身携带一尊佛像,每天在佛像前磕头、供水、供灯。这样每天都可以作许多功德,依靠这些功德,暂时自己会获得广大的福禄,死后将转生于善趣或往生清净刹土。这些供养不是凡夫无法企及的玄妙境界,只要是一个虔诚的佛教徒,只要自己有供养的心,谁都能做到这些事。

在今天这堂课上,我们引用了许多教证,这些教证的道理非常殊胜,大家在学习时不要囫囵吞枣、泛泛了解,一定要通达其中的意义。要把这些教证牢牢地记在心里,最好能花时间背下来,以便随时忆念其中的道理。现在我们刚刚讲完课,许多人都能记住这些道理,但是过几年以后,有些人也许会忘得一干二净,这是非常可惜的。有智慧的人每学一个道理,都牢牢地记在心里,最后的收获非常大;而愚者学了后面的,就忘了前面的,最后所剩无几。我们要成为牢记佛法的智者,不要当忘失佛法的愚者。

回向偈:

所南德义檀嘉热巴涅 此福已得一切智

托内尼波札南潘协将 摧伏一切过患敌

杰嘎纳齐瓦隆彻巴耶 生老病死犹波涛

哲波措利卓瓦卓瓦效 愿度有海诸有情

[1] 此公案出自《摩诃僧祇律》,此公案的前半部分几乎与上一节课婆罗门的两位妻子供养独觉的公案完全相同,但后面的部分则不相同。

[2] 永明延寿大师修行非常精进,据记载,大师每日念十万遍佛号,每日常行一百零八件佛事。所以修行关键是看有没有精进心,一般人认为一天念十万遍佛号非常困难,很多人以种种理由,把时间在非法中度过;可是有道心的人早上起得很早、晚上睡得很晚,白天也不散乱,完全有时间念这么多佛号。由于永明大师道德巍巍,不仅为缁素尊崇,甚至为鬼神所敬。大师圆寂后,有一从临安来的僧人,经年绕大师塔,旁人问他何故绕塔?僧人回答:“我在一次大病中到过冥界,看见阎王殿左边供了一幅僧人像。阎王常在像前礼拜,我问旁边的判官:‘阎王礼拜的僧人是谁?’判官回答说:‘那是杭州的永明延寿禅师,他未经冥府,直接往生西方上上品。阎王敬重大师德业,故天天礼拜。’所以我来这里绕塔,以示恭敬之心。”

[3] 意为:世间众生都在寻求安乐,如果没有资具,则安乐也不可能有,当知一切资具都是从布施的福德出生的,因此佛陀首先为众生宣说了布施的法语。

|沃唐卡古唐卡视频讲解目录|←唐卡视频讲解目录查询点这

|十二生肖守护小唐卡|——|最新唐卡价格行情走势|——|收藏级唐卡推荐|

|藏密真言·心咒密咒|←此处目录可参考定制

|藏密坛城·曼茶罗|←此处目录可参考定制

|唐卡嘎乌盒·吊坠小唐卡|←此处目录可参考定制

|唐卡寄卖|←画师唐卡直卖的唐卡可参考这里

|佛像总集·佛像绘制参考|←此处图册可供参考学习

|古代唐卡图册|←古代唐卡藏品复制定制可参考这里

|各类经文咒文及书籍索引|←经文咒文书籍查询点这

|唐卡文献资料索引|←唐卡文献资料查询点这

|唐卡造型资料索引|←唐卡造型形象资料查询点这

|沃唐卡分仓索引|←根据“沃唐卡”前3位编码查询点这

|唐卡线稿图册|←唐卡定制的白描线稿可参考这里

|沃唐卡合作画师作品|←“沃唐卡”合作画师作品可参考这里

www.WoTangKa.com-沃唐卡·官网:沃唐卡的国内专业的唐卡数据信息平台,提供全面的唐卡资料信息检索服务及成熟完善的唐卡仓储供应链服务!

“沃唐卡”唐卡平台为朋友们提供:加盟“沃唐卡”唐卡艺术中心、唐卡画师签约直供、唐卡艺术品投资、加盟“沃唐卡”唐卡供应链等服务

沃唐卡24小时短信咨询热线:13661344269(仅接受短信咨询)

沃唐卡微信(wechat)咨询号:MasterQiRu

友情提醒一:需要唐卡图做背景或头像的朋友可以关注“沃唐卡”的微信公众号[“沃唐卡”或“wotangka”],直接电子邮件(wotangka@qq.com)唐卡编码,沃唐卡客服小沃会在48小时内发送邮件给您!

友情提醒二:尼泊尔唐卡不在沃唐卡评级范围内,全球市场上95%的尼泊尔唐卡归类在装饰画范围。

友情提醒三:“沃唐卡”官方唐卡评定为“收藏级“与”艺术级”的唐卡具有艺术收藏价值和商业升值潜力价值。

(0)
上一篇 2024-06-28 13:37
下一篇 2024-06-28 13:40

相关推荐

唐卡预定·唐卡定制·唐卡设计·唐卡艺术品投资可联系微信(wechat)号:MasterQiR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