沃唐卡官方告知:由于一些唐卡画师的手机像素偏低,有的唐卡实拍图未必能清晰表达出整幅唐卡的效果,需要订购和了解详情的朋友可联系沃唐卡,告知唐卡编号即可了解该唐卡的细节及相关介绍。
“沃唐卡”官方唐卡(中国唐卡)评估等级/品类标准:
【入门级/精品级–旅游纪念品】–【珍藏级–工艺美术品】–【收藏级与艺术级–收藏艺术品】
沃唐卡24小时短信咨询热线:13661344269(提供“沃唐卡”唐卡编号可通过短信询价)
沃唐卡微信(wechat)咨询号:MasterQiRu(收藏级与艺术级唐卡设计定制)
我们今天继续学习阿弥陀佛四十八愿,大家请看第十八愿:设我得佛。十方众生。至心信乐。欲生我国。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唯除五逆。诽谤正法。
这就是最有名的第十八愿,称为十念必生愿。此愿是四十八愿的核心,是根本愿,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阿弥陀佛之所以发大誓愿建立极乐世界,无非就是令一切众生往生,而十念必生愿就是往生净土的正因,其余的四十七愿都是让众生对极乐世界生欣求心而入此愿。如果没有这一愿,就没有往生的因,没有往生的因其余的愿也就形同虚设,所以其余的四十七愿都摄在此愿。这第十八愿是弥陀誓愿的根本,也是愿中之王。
我们来看愿文。“十方众生”,这是弥陀大愿所被之机,阿弥陀佛建立极乐世界是要摄取什么样的众生呢?就是要摄取所有十方无量无边、无数世界的一切众生。在汉译和吴译的愿文中指出,“乃至诸天人民,蜎飞蠕动之类,闻我名字,皆悉踊跃,来生我国”,也就是阿弥陀佛不嫌任何众生的罪业,不要说是恶人,连畜生道饿鬼地狱道的众生都要救度,让他们能够快速的成佛。所以说阿弥陀佛真的是无上的大慈、平等的大悲,如一轮明月浮于万水不嫌浅深,如一个太阳照诸世界不选高下,摄万机于一愿,纳千品于念佛,不舍一人,平等度脱九法界一切众生。如慈母对待自己的子女一样,不论是贫穷、好坏、美丑,乃至是入狱的都更加惦念、关心,想尽办法来帮助他们过上幸福的生活。
设立一个怎样的修行方法,才能让根机千差万别的所有众生都能往生净土一生成佛呢?阿弥陀佛在因地观察了诸佛刹土,看到一切众生无量劫以来造作种种的恶业,一切时中,贪爱之心常染污善心,嗔恨之心常燃烧法财,所以三学六度难修,诸行万善难成,孝养父母等世间的这些善法也难以做到,更何况出世间的善呢?如果以造像起塔作为往生的条件,那贫穷的人就没有希望,毕竟富贵的少,贫困的多;如果以持戒作为往生的正因,破戒的肯定就没有希望了;如果以智慧高作为往生的条件,那些愚钝、下智的众生又怎么办呢?所以阿弥陀佛用了五劫的时间思惟,舍掉六度万行,选择以念佛作为往生的正因,十方一切众生,只要信愿持名就能乘佛愿力往生净土。净土宗的四祖法照大师在《五会法事赞》中说:“彼佛因中立弘誓,闻名念我总来迎,不简贫穷将富贵,不简下智与高才,不简多闻持净戒,不简破戒罪根深,但使回心多念佛,能令瓦砾变成金”。
我们今天能够遇到如此方便易行而且能一生成佛的念佛法门,一定要生希有想,一定要更加的珍惜,这个看似简单的方法非常的来之不易。阿弥陀佛为了让我们这些根机陋劣的业障凡夫脱离生死苦海,思惟了五劫,又修行了无量劫才成就的。
我们怎样来报答阿弥陀佛的恩德呢?不只是多去烧香、上供这些所谓的修行,我们要真正的发起信愿的心。关键要以经文来信愿奉行,也就是依教奉行,如《弥陀经》中说的善男子善女人。《弥陀经》中的善男子善女人是怎样的呢?依佛教导、依净土法门的教理信愿持名就是我们净土宗的善男子善女人。古人说“君子问灾,小人求财”,我们学佛不只是去求平安,这些都是世间法,我们应该做的是以佛的真理作为我们觉悟的方向、作为我们修行的目标,真正的发起信愿求生净土的心,这就是依教奉行。我们学佛的觉悟,佛令我们舍的我们要舍,佛在经中要求我们做到的,我们要去做到,佛给我们制定的戒律都是自利利他的,帮助我们恢复觉性,不是对我们的约束而是帮助我们解脱。所以我们要处处和经教相应,随顺佛意、随顺佛愿才是真正的报佛恩。
我们看下面的经文。“至心信乐,欲生我国,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这段经文把净土宗的信、愿、行全部包括在内了,也就是我们说的三资粮。至心信乐是信,欲生我国是愿,乃至十念是行。
我们先看“至心信乐”,至心就是真诚心,善导大师在《观经四帖疏》中说:“所谓至者,真也;诚者,实也”。所以至诚心即真实心,一切众生的身口意业,必须于真实心中作,不能外现贤善精进之相,而内怀虚假,甚至贪嗔邪伪,奸诈百端,恶性难调。有的居士在寺庙里护持三宝非常的发心,每天也在念佛,可是一遇到事情学佛的心就没有了。我们一定要时时检讨自己,不是看你每天怎么做,而是看你每天的心思安住在什么地方。就像大家在寺院里面护法相处中总会有一些磨合,在磨合的过程中会有一些不如自己意的时候,有的居士就会生出嗔恨心,不肯原谅对方。这都是没有真正的至诚求生净土的心。大家都念佛,将来都是往生极乐世界去做法眷属,有什么不可原谅的问题,这个时候我们就要检查自己是不是真的念佛,是不是真的求生净土。一件小事互相嗔恨,老死不相往来,用这种心念佛,能起什么作用?与阿弥陀佛的平等慈悲心相不相应?还有的居士口是心非,口口声声说想学佛,其实每天所作所为和念佛根本不相应。出现这种问题我们也检讨自己为什么呢?谁让我们生在末法,极乐世界是与诸上善人俱会一处,那是真的有福报、有善根,而今天我们大家聚会一处,都是我们的影像所显现出来的,所以都是我们没有修好,在给我们一个提醒,遇到这种境界时说明我们的阿赖耶里还有依报不够庄严的现象出现,为了求生净土,应该更加的去信愿持名,更好的念佛,同时也感召大家随着我们的正报,这样依报庄严了,如同极乐世界一样与诸上善人俱会一处。
阿弥陀佛在因中行菩萨道时,乃至一念一刹那三业所修都是真实心中作。所以修行人如果不真实,就和阿弥陀佛的佛性不能相应。那么我们念佛的清净慈悲平等的心性怎么能够显相出来?显相不出来的。这就是为什么“口念弥陀心散乱,喊破喉咙也枉然”,口中念着,心性却与清净平等觉和无量觉无量寿无量光不能相应。所以我们一定要深刻理解至心信乐,一定要深信,决定相信阿弥陀佛的四十八愿,绝对相信信愿持名就能和阿弥陀佛感应,乘佛愿力往生极乐世界,不能有一丝毫的疑惑,哪怕释迦如来在面前劝你改变修行的法门,也坚决不违本愿。如果佛祖现身尚不能改变你的信愿,更何况邪魔外道、虚伪邪说更不会迷惑动摇,只有这样才能称之为深信。
在修行的过程中我们要时时自省:有没有疑心潜伏于内心深处。什么样的疑心呢?常有居士来问能不能往生?这就是一个疑心,不相信自己不相信阿弥陀佛。有的还疑惑,只念这一句阿弥陀佛,不去做点善事,我能修到福报吗?甚至有的居士经常说“就凭你们还想往生?极乐世界这么容易去的吗?”真的是对净土法门不够了解,怀疑阿弥陀佛本愿之心。我们一定要信自信他,信自己的佛性和阿弥陀佛等无差别,不管你有多大的习气、多大的业障,你本来成佛,只是被业障所障碍住了,只要你真心念这一句阿弥陀佛,你的清净本性自然显现。犹如拨云见日,太阳本来存在,只是被乌云遮蔽了,当念这一句弥陀名号的时候,我们的清净本性就自然显现,阿弥陀佛的本愿之心自然和我们相应,他的本愿加持我们往生净土。净土法门是一个难信易行的法门,难就难在信上,只要深信切愿,阿弥陀佛的四十八愿加持决定往生。
怎么样来破除这些疑心呢?道绰大师在《安乐集》中说:“有的三昧能除贪,有的三昧能除瞋,有的三昧能除痴,除过去的、除现在的、除未来的,只有这个念佛三昧一切都除。”所以念佛也能除疑。《无量寿经》中讲“闻其名号,信心欢喜”,也就是说听闻到弥陀的名号能发起信心,疑心自灭,如同明来则暗去,当下一体成就。因为佛号中具足佛的愿力,众生称念,佛力自然运作,摄念佛人,佛心入凡心,心生起信,归于净土,正如偈子中所说“其佛本愿力,闻名欲往生”。所以,我们每年要举办几次精进念佛七,不只是为了增加大家念佛的功夫,还要增加大家的信愿,对往生能够生起大的信心。
第十八愿是承接着第十七愿诸佛称叹愿而来的,十方诸佛在各自的国土上称叹弥陀名号,十方众生闻而生信,至诚真实,无疑无虑,欢喜爱乐,对往生生起好乐之心,向往之心,这就是至心信乐。
乐也含有愿的意思,相信极乐世界的依正庄严,但是不见得一定愿意去,有了这个好乐之心,就会非常的向往,能够生起欣求心,所以下面接着谈到了愿——“欲生我国”,欲就是愿的意思。对极乐世界、对阿弥陀佛具足深信,就发起了欲生我国的大愿。蕅益大师说:“深信发愿,即无上菩提”,“誓愿”是菩提的正因,所以持名念佛必须有信愿为先导,持名之功才不致于落在人天小果上面去,就如同行路人要先看清道路才能启程达到目的地。由此可知,净土法门以信愿为往生之券,信愿坚固,临终十念乃至一念决定往生。因此,有信愿则与佛有缘,有缘便蒙佛力加持、蒙佛接引,如果没有真实信愿,纵将名号念得如铜墙铁壁一般、即使念到一念不生,也不能得生净土,因为没有愿往生的心。
既然“愿”如此重要,我们怎样才能做到发真实的愿呢?愿的内容很直接,就是厌离娑婆欣求极乐。要做到真实发愿,我们在平时就要多下功夫,任何的情况下,我们都要先观照自己的心、自己的所作所为是不是和往生相恒顺,如果和往生是违背的,我们就赶紧转过念头。古人云,“不怕念起,就怕觉迟”。念头出来不要紧,赶紧想想和往生是相应的还是相违背的,相违背的赶紧转念,发起求生净土的菩提心愿,这样更增加了求生净土的根,久而久之自然就会产生力量,处处都是为了往生而去做的。
杨杰居士在《净土十疑论》中说:“爱不重不生娑婆,念不一不生极乐”,娑婆有一爱之不轻,则临终也会被此爱所牵而不得生。想想我们在生活中有多少牵挂,多少欲望,父母、妻子、财产以及喜欢的文玩、念珠,有一物不轻就是妄,有一念不除也是爱,这都是与我们往生相违背的。当我们临欲命终的时候,“这一物”、“这一念”就会牵挂我们,成为我们的束缚,耽误我们往生的,一定要放下这些贪爱,往生才能够没有障碍。
要想放下确实也非常的不容易,如果容易的话,释迦世尊不会在《弥陀经》中三次劝愿了。从净土的角度来说,障道的因缘多也不是坏事,甚至可以帮助我们增上信愿的根。如果能在每一次贪爱的时候告诉自己、提醒自己“我是要往生的”,那我们心中就会产生一种力量,一次发愿是一种力量,两次发愿就是两次的力量。如果在每次的逆境中都能够觉起、觉悟、发起愿来,这个力量会越来越大,我们的生命也会逐渐随着往生的方向生长,为了往生而活着,巧把尘劳作佛事。行住坐卧都是为了往生,利益众生也是为了往生,我们就这一个方向,其实不离世间法,但还在做着往生的事业、求生净土的事业。好比一棵树,它始终都朝着西方生长,时间久了,无论何时砍断这棵树,它都会倒向西方。如果我们为了往生而生活,临欲命终的时候不需要助念,顺其自然的就向往极乐世界了。所以我们平时要发愿,把障碍的因缘都变成增上缘,平时做得了主,往生的时候一定可以自在,自己做得了主。
唐朝的道昂法师修行的非常好,他平时就是专念阿弥陀佛求生极乐世界。当他预知时至的时候,到了约定的时间升上高座,这时香炉中发出了奇异的香气,道昂法师于是引领四众弟子受菩萨戒,他说戒的时候言词义理切中心要,听闻的人非常感动,生起虔诚恭敬之心。这时空中美妙的天乐响彻云霄,道昂法师向天空中看去,然后告诉大众,“兜率陀天的天人来迎接我升天,然而天道是生死的根本,不是我所愿,我常起愿的是往生极乐世界,为什么此愿不能完成呢?”话刚落音,诸天大众一下散去,极乐世界的香花伎乐立刻充满整个虚空,像美丽的云彩一样,莲花马上腾空而出,回旋围绕在大众的头顶上,在场的所有人都看的清清楚楚。道昂法师又说,“大家珍重,好好安住,现在西方极乐的祥瑞已经现前,我要往生去了”,说完,只见香炉从他手中坠落,即刻他就坐在高座上往生了。我们知道,兜率陀天的快乐不是我们人世间所能比的,如果道昂法师平时不是信愿坚固,面对这种境界的时候也很难做得了主。正因为他有坚固的信愿:“再好的境界都不是我所愿,我只信愿极乐世界”。这就是信愿坚固。
信愿坚固以后就要落实到行上了,经文中说“乃至十念”。善导大师说:“一切凡夫,不问罪福多少,时节久近,但能上尽百年,下至一日七日,一心专念弥陀名号,决定往生无疑也”。所以我们可以这样理解“乃至十念”:学佛早的可以从现在开始,念几十年的佛,尽形寿称念弥陀名号,一直到临欲命终的时候;学佛晚的人,甚至在临欲命终的时候遇到善知识开导,发愿求生净土,乃至十念甚至一念都能往生。能不能往生不是跟学佛时间的长短有关系,而是和信愿有无有关系,当然念佛念的越多越好,就像彻悟禅师说“以此信愿之心,执持名号,持一声是一九莲种子,念一句是一往生正因”。只要具足信愿,不论是在家还是出家,不论是聪明人还是愚钝之人,不论是善人还是恶人,只要能一心专念弥陀名号,临终十念、一念都能往生。所以善导大师把这一愿称为念佛往生愿,而不是叫做十念必生愿。因为信愿具足,上尽一形,下至一声,不在乎称名遍数多少,都能够往生。大家一定要有信心,哪怕你现在有信愿,下午都能往生,马上都能往生,是和你的信愿有关系的。
我们讲到了十念必生,一念都可以往生,有的人可能就会生起侥幸的心理,认为既然一生造恶临终十念都能够带业往生,又都不退转,弥陀大愿如此不可思议,我们可以先玩玩,先忙于世间的贪嗔痴,临终再念佛也是可以的,这是错误的思想。曾经有居士问一位法师“常打麻将临终再念佛可不可以往生呢?”这位法师回答“可以往生”。从理论上来说有机会,但是微乎其微,我们试想一下:每天都是贪嗔痴的心,每天没有安住在求生净土上面的心,我们临欲命终的时候怎么能生起信愿的心?今天听到弥陀名号了都没有发起大感动的心、大求生心,我们到临欲命终四大分离的时候能舍掉哪一样?临欲命终的时候,哪一个种子熏修的重,哪一个种子就会起现形:贪爱儿女的心重,临终准是贪爱儿女的心生起来;贪恋财产的人,临终准舍不掉他的财产。所以蕅益大师说:“业道如称,重者先牵”。现在没有厌离娑婆的心,都是喜爱娑婆、对求生净土没有欣求的心,那临欲命终四大分离的时候,我们试想一下怎么能够生得出来?也许能,微乎其微。但是只要能生得起来就可以往生。从理上说是可以这样的,但是可以说微乎其微,谁敢保证有这个大善根机、有这个大福德因缘?很难的。我们千万不要抱着这种侥幸不老实的心态,从现在就培养我们求生净土的信愿,每天都要把所做的一切回向求生净土,这样往生才有把握。
维则大师在《净土或问》中说:“砒霜鸩酒是毒中之毒,这种说法比砒霜鸩酒还毒”,就是我们刚才说的,平时不修行,临终想侥幸往生,比砒霜鸩酒还毒,不但耽误自己而且耽误天下人。所谓造恶凡夫临终念佛的是过去生中善根福德因缘深厚,才能在临终遇到善知识,才能念佛往生,万万人中也没有一个半个。你又不是神通圣人,怎么知道自己是好死还是恶死?万一偏风失语或者遭遇横祸而死,那又如何念佛?假如好病而死,临命终时四大分离,如生龟脱壳、螃蟹落汤,痛苦逼迫、心里恐慌,恐怕也念不成佛;纵然无病而死,但是妻啼子哭,再加上自己贪生怕死,以致胡思乱想,杂念纷飞,也念不成佛。
所以一定要每天锻炼,每天提高我们的信愿心,彻悟禅师说:“但此一念不可侥幸而致,必须存之以诚,操之有素,是故我辈于此一句弥陀,千念万念,以至终日终年念者,无非为熟此一句而已,果得一念纯熟,则临命终时,唯此一念,更无异念”。智者大师也说:“临终在定之心,即净土受生之心”,惟此一念更无异念,就是临终在定之心。通俗来说,就是心中只有一句佛号,没有其他的念头,心中只有求生净土。要想提的起这句佛号,要靠平时的千念万念,念到纯熟,把往生的盘缠备的足足的才有把握。
著有《念佛三昧宝王论》的飞锡大师做了一个非常形象的比喻,他说十念并非是具体单指十的一个数字,不是单指的十声念,其实是鞭炮的捻子和引子,捻子和引子多长无关紧要,捻子十厘米也好一厘米也好,念佛十声也好三声也好,哪怕一声也好,而这一声响是在引子的最后一闪,往生也是在最后一念阿弥陀佛,就成功了。不论多长,只要最后一闪就成功了。念一辈子,但是你没有信愿的心,东想西想,也成功不了;最后一念就是一个愿生西方净土,就成功了。学佛后,每天都念佛,这就是捻引子,捻子和引子别断了,念佛就是为了临终最后这一念。
所以我们平时要多检查自己所起的念,是为了往生净土而念佛,还是为了名闻利养。我们要多检查自己,看看我们的念头与哪一法界相应,是与十法界相应还是为了求生净土和极乐世界相应。永明大师说:“如今是因,临终是果,应须因实,果则不虚”。将来能不能往生不需要问别人,对照一下我们自己的起心动念就明白了,千万不要存有侥幸的心理,我们从现在开始生活照旧,该怎么生活就怎么生活,该怎么利益众生就怎么利益众生,该工作的好好为社会服务,该照顾家庭的好好照顾家庭,但是一切的所作所为,都是愿生西方净土中,这就对了。
我们再看下面的经文,“唯除五逆,诽谤正法”。这一段经文非常重要,五逆和诽谤正法都是应该堕落阿鼻地狱的重罪,五逆是指杀父、杀母、杀阿罗汉、出佛身血、破和合僧,这是五逆罪;诽谤正法就是诽谤佛法,今天所说的不信有佛、不信真理,诽谤佛、诽谤菩萨、诽谤正法。这里说唯除五逆、诽谤正法,从字面上的意思来看,如果这两种罪都犯就不得往生。
可能有人会问,如果只犯其中一条能不能往生?《观经》中说:“五逆十恶,临终十念也得往生,但是如果只诽谤正法,不犯五逆,不能得生”。昙鸾大师在《往生论》中说:“但令诽谤正法,虽更无余罪,必不得生”。诽谤正法了,没有别的罪,任何错都不犯,哪怕你修十善,也不得往生。为什么这么说?可能有人觉得犯了五逆罪,伤害到别人罪过极重,有行为、有现行、会伤害到他人,而只是说说无佛无法怎么会比五逆罪还重呢?《往生论注》中说:“若无诸佛菩萨,说世间出世间善道,教化众生者,岂知有仁义礼智信耶?如是世间一切善法皆断,出世间一切圣贤皆灭,汝但知五逆罪为重,而不知五逆罪,从无正法生,是故谤正法人,其罪最重”。昙鸾大师说的非常好,五逆的罪人为什么会犯五逆?就是因为他不知道正法,如果我们大家都知道因果报应,知道为善得福为恶受报,应求解脱,消除贪嗔痴,就不会犯五逆了,因此诽谤正法的罪比杀父杀母这五种逆罪还要重。古人云:不怕破戒,就怕破见。破了戒,在行为上还可以忏悔,还有忏悔的机会,还可以再修正过来;如果破了见,根子断了连修正的机会都没有了,根本就不知道自己错在哪里。《往生论注》中还说:“此生愚痴人,既生诽谤,安有愿生佛土之理?”这样愚痴的人,既然诽谤正法,他怎么还会发起求生净土的心呢?所以不得往生。
善导大师在《观经四帖疏》散善义中开示说“唯除五逆、诽谤正法”,是对未造这种罪业的人说的,目的是为了警戒众生,不要犯这样的重罪”。所以说“犯了五逆、诽谤正法不得往生”不是说已经犯了这个罪的人佛就不再摄受你了,如果犯了这两个重罪还是可以忏悔,还是可以得到摄受的。佛法就是这么的慈悲、这么的平等,因为我们众生本来成佛,犯了以后只要去改正、去忏悔,还可以得到佛的加持、佛的摄受。但是犯了以后往生会有障碍:第一、莲花不能开,见不到佛及诸圣众;第二、听不到正法,不能出去供养诸佛。除此以外更无诸苦,没有别的不好了。我们说莲花不能开,是说不是马上就开,需要十二劫莲花方开,是这么一个理论。犹如比丘入三禅之乐就没有其他的诸苦了,只是莲花十二劫以后才开,但是他享受的快乐犹如比丘入三禅之乐,就像有三禅功夫享受的快乐。善导大师说:“应知,虽在花中多劫不开,可不胜阿鼻地狱之中,长时永劫受诸苦痛也”。“胜”在古文的解释是受的意思,善导大师这一句的意思是说,虽然花多劫不开,但也不要受阿鼻地狱之中长劫永劫这么大的苦痛,犹如比丘入三禅之乐。善导大师的这些观点和昙鸾大师的《往生论注》下卷中说的是一致的,昙鸾大师说:“众生以骄慢故,诽谤正法,毁呰贤圣,捐痹尊长,如是人应受拔舌,瘖哑等苦,闻阿弥陀如来至德名号,皆得解脱”。犯了五逆十恶的、诽谤正法的,只要后不再造,现在发起精进念佛、求生净土的心,都一定可以往生。这是我们最大的一个解脱,多方便,阿弥陀佛的慈悲真的到了极致。
我们犯的这些重罪怎么样去忏悔呢?信愿持名就是忏悔。蕅益大师说:“信愿持名就是菩提心”。我们的佛性就会显现出来,对我们末法众生,慈悲到了极致。由此可知,唯除的意思即是止恶之意,使还没有造这种恶的人不敢再造,已经造恶之人只要能够信愿持名念佛,阿弥陀佛仍旧来摄取,仍旧来接引,无有遗漏。可见,弥陀大愿摄机无尽,真是平等普度。我们讲了这一愿,大家就能明白什么叫平等普度了,不是因为谁好度谁,谁不好不去度谁,佛菩萨没有分别心的,更不会因为你造了恶,极乐世界的菩萨就会排斥你。所以善导大师赞叹第十八愿:“唯有念佛蒙光摄,当知本愿最为强”,这第十八愿确实是四十八愿的心要,是愿中之王。
|沃唐卡古唐卡视频讲解目录|←唐卡视频讲解目录查询点这
|十二生肖守护小唐卡|——|最新唐卡价格行情走势|——|收藏级唐卡推荐|
www.WoTangKa.com-沃唐卡·官网:沃唐卡的国内专业的唐卡数据信息平台,提供全面的唐卡资料信息检索服务及成熟完善的唐卡仓储供应链服务!
“沃唐卡”唐卡平台为朋友们提供:加盟“沃唐卡”唐卡艺术中心、唐卡画师签约直供、唐卡艺术品投资、加盟“沃唐卡”唐卡供应链等服务
沃唐卡24小时短信咨询热线:13661344269(仅接受短信咨询)
沃唐卡微信(wechat)咨询号:MasterQiRu
友情提醒一:需要唐卡图做背景或头像的朋友可以关注“沃唐卡”的微信公众号[“沃唐卡”或“wotangka”],直接电子邮件(wotangka@qq.com)唐卡编码,沃唐卡客服小沃会在48小时内发送邮件给您!
友情提醒二:尼泊尔唐卡不在沃唐卡评级范围内,全球市场上95%的尼泊尔唐卡归类在装饰画范围。
友情提醒三:“沃唐卡”官方唐卡评定为“收藏级“与”艺术级”的唐卡具有艺术收藏价值和商业升值潜力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