沃唐卡官方告知:由于一些唐卡画师的手机像素偏低,有的唐卡实拍图未必能清晰表达出整幅唐卡的效果,需要订购和了解详情的朋友可联系沃唐卡,告知唐卡编号即可了解该唐卡的细节及相关介绍。
“沃唐卡”官方唐卡(中国唐卡)评估等级/品类标准:
【入门级/精品级–旅游纪念品】–【珍藏级–工艺美术品】–【收藏级与艺术级–收藏艺术品】
沃唐卡24小时短信咨询热线:13661344269(提供“沃唐卡”唐卡编号可通过短信询价)
沃唐卡微信(wechat)咨询号:MasterQiRu(收藏级与艺术级唐卡设计定制)
帕拉(Pala,旧译“波罗”)王朝原为印度的一个小邦国,大概位置在今天的孟加拉国。公元660年前,一位名叫瞿帕拉(Gopala)的国王统一藩伽罗国,接着又西取摩揭陀等地,终于建立起一个属于印度人统治的帕拉王朝,王朝的名称便是以其统治者瞿帕拉的名字命名的。这个王朝统治东印度近500年,共有18位君主,历代君主皆大力弘扬传统文化,对密教更是崇奉有加。在18位君主中,最具热忱于密教者有七王,史称“帕拉七代”。七王之中又以第四代达磨帕拉影响尤为突出。他在位期间,大修佛寺,力护密教。在其扶持下,当时东印度境内设立了超岩寺、那烂陀寺、飞行寺和欧丹多富梨寺四大密教道场。其中超岩寺(又称超戒寺)由他亲自主持修建,为当时印度最大的佛寺和最高的密宗学府。
帕拉王朝到第十八代君主夜叉帕拉时,大臣婆罗门舍那篡位,导致王朝灭亡,继而是舍那王朝的建立。舍那王朝建立于1139年,至1202年亡于伊斯兰民族入侵。它共有四代君主,国运较短。这个王朝的君主基本承袭帕拉王朝的传统,继续崇扬密教,使印度密教及其传统文化得以继续发展。由于帕拉和舍那两王朝对密教的崇奉和扶持,东印度在公元8-12世纪时期成为闻名遐迩的印度密教传播中心。13世纪,随着伊斯兰的入侵,帕拉这一印度佛教的最后圣土也随之沦陷。
从严格的意义上讲,帕拉造像艺术是一个十分复杂的艺术形式。从地理位置看,帕拉处于古代印度南北交汇之处,艺术风格自然要受到南北东西各地的影响。从密教中心的地位看,当时印度各地的佛教徒都纷纷奔赴于此,取经学道,并同时将各地的文化艺术带到这里。根据这两方面的情况推侧,帕拉造像艺术应当是多元文化和艺术融合而成。遗憾的是12世纪末的那场遭遇使东印度造像毁灭殆尽,加之文献失载,要探明其艺术发展的脉络和艺术风格的来源与变化已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对帕拉造像艺术的探究也是近几十年随着越来越多历史遗迹的发掘,更多的造像实物出现才逐渐完善起来。世界各国学者虽然经历了一个多世纪的探索研究,但仍然常常因造像的产地不明而在艺术风格的归属问题上发生歧异。但是有两点还是可以肯定的:首先,帕拉和舍那两个王朝是在古笈多王朝的国土上建立起来的,这就决定了造像艺术的主流为笈多风格;其次,盛行于东印度的印度教和密教对造像形貌上的影响,使造像的密教色彩和地域文化色彩变得尤为浓厚。基于这两方面因素,大致可以把握帕拉造像艺术的基本风格以及它的发展与变异。
帕拉风格的造像一般采用合金黄铜整体铸造,有时也会采用红铜和靑铜。佛像很少鎏金,身体光润圆滑,铜质色泽温润,错银和错嵌红铜的工艺手法在高品级造像中会时常使用,有的还施以泥金处理。造像面部五官淸晰,眼窝深陷,鼻梁直挺,双唇紧闭,嘴唇丰腴,为典型的印度人长相。躯体挺拔,结构匀称,肩宽腰细,身体起伏变化较为明显,应是当地人真实的特征写照。菩萨像通常头顶圆柱状发髻冠,边沿饰小细牙状的三花冠,花冠造型低矮。这种冠式在当时非常流行,亦可称为“三叶冠”,应源自犍陀罗地区。耳际处横出典型的帕拉式扇形冠结,有的宝绘垂至肩部,有的呈U形自然上扬。面部上宽下窄呈卵圆形,眉眼细长,人中较短,口鼻相对集中。女尊身体婀娜多姿,胸脯饱满圆浑,女性特征明显,优美动人。衣质薄透,喜用敲刻出的梅花点对衣着进行装饰,周身以珠宝项链、斜披的圣带及钏镯等作为装饰。
台座样式大多为束腰式梯形仰覆莲座,或莲座与六足折角高台相结合的须弥座形式,也有少数莲座为单层覆莲形式。早期的莲瓣扁平舒展,紧贴座壁,对称分布或错落分布,晚期的莲瓣短小饱满,呈对称分布。通常莲座上下边沿饰联珠纹且底层连珠较圆较大,明显受斯瓦特风格影响。也有的仅在上沿饰联珠纹。须弥高台座呈向上收缩的多角叠涩形式,其形制与印度菩提伽耶大菩提塔(在今印度比哈尔邦伽耶城南10公里处)极为相似,造型颇为复杂。背光呈舟状拱门形,通常插在台座后部,造型十分规范。另外,也有一些背光具有明显的印度早期佛塔的特征。背光的外层密布规则的小火焰状身光纹。
较之帕拉艺术的产生溯源,其成熟艺术的向外推广脉络倒是比较淸晰。在帕拉鼎盛时期,帕拉的造像艺术也随之扩张,向北经由僧人传播到西藏,并一直影响着西藏的造像艺术根源,噶当派造像尤其是噶当佛塔中明确无误的传承着帕拉的艺术血统;帕拉造像经由西藏向东到达当时的大理国,对大理国的佛造像产生直接的影响,创造出独特的大理佛造像艺术。向东南经由中南半岛最远传到爪哇(现印度尼西亚爪哇),至今爪哇帕拉的金铜佛像仍不绝于世。相较于大理造像,爪哇帕拉保留了帕拉的大部分审美标准,所以依然可以称为帕拉艺术,但究其做工与原始帕拉已有较大差距。
我们再回头来看看帕拉艺术的特点:整体造像比例匀称;面部,肌体刻画柔软自然;面型是典型南亚人种,眼睛圆睁,慈悲像面含神秘微笑,愤怒像怒目圆睁,着重刻画外露的牙齿和瞠目红睛。帕拉造像中最突出的艺术特点可以概括为四项:面型;头饰(包括高塔型发髻,束冠的飘带,绘带等);菩萨,女尊身侧的莲茎;莲座及莲瓣的样式。以下将就这四项对比分析其对我们熟悉的西藏,永宣,札那巴札尔等造像的影响。
1、面型在帕拉传入西藏之初,正是后宏前期佛教复兴之时,百废待兴,其时的造像亦以模仿外来风格为主,甚至脸型亦照搬无误。再加上阿底侠等高僧带入的东北印度匠人开始在藏地制作帕拉风格的造像,这一时期藏区出现的造像很难精确区分是由帕拉本土带入的,还是印度匠人在西藏制作的,抑或西藏匠人经由印度师傅指导模仿帕拉风格的作品。只能从铜质、纹饰上大致模糊区分。11世纪左右,随着本土匠人的技术熟练,开始陆续出现开脸明显展现藏人特征的帕拉风格造像。然后帕拉风格逐渐被消化吸收,完全融入西藏独立造像风格之中。
2、头饰自13世纪之后,与藏西地区俗称拉达克造像的扁平状高发髻不同,帕拉标志之一的典型的圆锥型高塔状发髻在西藏本土就踪迹难寻,慢慢隐没于历史的长河中。而较之相对不是那么典型,但同样独特的耳畔扇形冠带和在耳畔婉转上扬呈U字形的绘带却屡屡被借鉴吸收。永宣造像中菩萨像的冠带,扎那巴扎尔造像的绘带都是神来之笔。
3、身侧的莲茎此同样是帕拉造像典型风格的元素在后世中被充分演化,更加具有装饰性。其所独创的曼陀罗式台座被广泛使用,尤其在永宣时期得到精化。
4、莲座莲座式样是帕拉造像中最典型,被后世借鉴最多的地方。帕拉的莲座基本有两类,双层莲座式和叠瑟座式。叠瑟座在淸朝干隆复古风尚时期被搬出大量作为度母,女尊的承座。莲瓣:帕拉造像的莲瓣分为早期和中后期两种,早期的莲瓣是大椭圆型叶片样式,对尼泊尔李查维王朝,爪哇造像影响深远。后期的莲瓣有鹅蛋型小尖角样式和花瓣形两种,其样式广泛影响到西至藏西拉达克,东至蒙古扎那巴扎尔造像纵贯600年的藏传造像。
|沃唐卡古唐卡视频讲解目录|←唐卡视频讲解目录查询点这
|十二生肖守护小唐卡|——|最新唐卡价格行情走势|——|收藏级唐卡推荐|
www.WoTangKa.com-沃唐卡·官网:沃唐卡的国内专业的唐卡数据信息平台,提供全面的唐卡资料信息检索服务及成熟完善的唐卡仓储供应链服务!
“沃唐卡”唐卡平台为朋友们提供:加盟“沃唐卡”唐卡艺术中心、唐卡画师签约直供、唐卡艺术品投资、加盟“沃唐卡”唐卡供应链等服务
沃唐卡24小时短信咨询热线:13661344269(仅接受短信咨询)
沃唐卡微信(wechat)咨询号:MasterQiRu
友情提醒一:需要唐卡图做背景或头像的朋友可以关注“沃唐卡”的微信公众号[“沃唐卡”或“wotangka”],直接电子邮件(wotangka@qq.com)唐卡编码,沃唐卡客服小沃会在48小时内发送邮件给您!
友情提醒二:尼泊尔唐卡不在沃唐卡评级范围内,全球市场上95%的尼泊尔唐卡归类在装饰画范围。
友情提醒三:“沃唐卡”官方唐卡评定为“收藏级“与”艺术级”的唐卡具有艺术收藏价值和商业升值潜力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