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十大知名寺庙探访

中国十大知名寺庙探访

|“沃唐卡”官网全站导航|

沃唐卡官方告知:由于一些唐卡画师的手机像素偏低,有的唐卡实拍图未必能清晰表达出整幅唐卡的效果,需要订购和了解详情的朋友可联系沃唐卡,告知唐卡编号即可了解该唐卡的细节及相关介绍。

“沃唐卡”官方唐卡(中国唐卡)评估等级/品类标准:

【入门级/精品级–旅游纪念品】–【珍藏级–工艺美术品】–【收藏级与艺术级–收藏艺术品】

|沃唐卡·特定卡目录|←此处目录可参考后咨询定制

|已结缘·可参考定制|←此处唐卡可参考后定制

|待结缘·可恭请唐卡|←此处唐卡可恭请结缘

沃唐卡24小时短信咨询热线:13661344269(提供“沃唐卡”唐卡编号可通过短信询价)

沃唐卡微信(wechat)咨询号:MasterQiRu(收藏级与艺术级唐卡设计定制)

探秘中国十大寺庙:穿越千年的信仰与传奇

在华夏大地的广袤版图上,寺庙宛如颗颗明珠,镶嵌于山川之间、城市之中。它们不仅仅是建筑的杰作,更是历史文化的深厚积淀与宗教信仰的神圣寄托。寺庙,承载着千年的时光,见证了朝代的更迭、岁月的变迁,每一块砖石、每一片瓦当,都诉说着古老的故事。从晨钟暮鼓的悠扬韵律中,我们能感受到那份超脱尘世的宁静与庄严;在香烟袅袅的缭绕氛围里,人们虔诚祈愿,寻求心灵的慰藉与安宁。今天,沃唐卡就带朋友们一同走进中国十大寺庙,探寻它们背后的传奇与魅力 ,领略那份跨越时空的精神力量。

一、“释源” 白马寺:佛教东传第一站

在河南洛阳城东十二公里处,北靠邙山,南望洛水,有一座古刹静静矗立,它就是被誉为 “中国第一古刹” 的白马寺 。这座始建于东汉永平十一年(公元 68 年)的寺庙,是佛教传入中国后兴建的第一座官办寺院,有着中国佛教 “祖庭” 和 “释源” 的美誉 ,在佛教历史上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东汉永平七年(公元 64 年),汉明帝刘庄夜寝南宫,梦到一个金人,身高六丈,顶放白光,在殿庭飞绕。次日,汉明帝将此梦告知群臣,太史傅毅说:“西方有神,名曰佛,其形长丈六尺而黄金色。” 汉明帝听后,遂派遣使臣蔡愔、秦景等前往西域拜求佛法,这便是著名的 “永平求法”。蔡愔、秦景等人在月氏(今阿富汗一带)遇到了在此游化宣教的天竺(古印度)高僧迦什摩腾、竺法兰,便邀请他们到中国宣讲佛法。高僧们应允,并用白马驮载佛经、佛像,跋山涉水,于永平十年来到京城洛阳 。汉明帝敕令仿天竺式样修建寺院,为铭记白马驮经之功,遂将寺院取名 “白马寺” 。从白马寺开始,中国僧院便泛称为寺,白马寺也因此被视为中国佛教的发源地 。

二、“仙灵所隐” 灵隐寺:诗意禅境中的江南古刹

在杭州西湖之畔,北高峰与飞来峰之间,灵隐寺静静坐落其中。这座古刹始建于东晋咸和元年(公元 326 年) ,开山祖师为印度僧人慧理和尚 。相传,慧理和尚行至此处,见飞来峰奇秀非凡,仿若曾在天竺见过的灵鹫山,遂感叹 “此乃天竺灵鹫山一小峰,不知何代飞来?佛在世日,多为仙灵所隐” ,于是在此卓锡建寺,取名 “灵隐” ,寓意仙灵所隐之地 。

南北朝时期,佛教盛行,梁武帝赐田扩建灵隐寺,使其规模粗具,香火渐盛 。然而,北周武帝年间的废佛运动,让灵隐寺陷入荒寂 。到了隋唐,灵隐寺迎来了鼎盛时期 。隋炀帝赐名 “灵隐” ,唐太宗亲题 “飞来峰” ,众多高僧大德纷至沓来,在此讲学传法 。唐代大历六年(公元 771 年) ,寺庙进行全面修葺 。但唐会昌五年(845 年) ,受 “会昌法难” 牵连,灵隐寺建筑尽毁,僧人离散 。

五代时期,吴越王钱镠命请永明延寿大师重兴开拓,新建石幢、佛阁、法堂及百尺弥勒阁,并赐名灵隐新寺 。后汉天福十二年(947 年) ,吴越王钱弘俶再度扩建,此时的灵隐寺规模宏大,有九楼、十八阁、七十二殿堂,僧徒达三千余众 。宋代,灵隐寺成为江南禅宗 “五山” 之一 ,宋宁宗嘉定年间,其地位尊崇,声名远扬 。南宋建都杭州,高宗与孝宗常幸驾灵隐,主理寺务,还留下了不少墨宝 。元朝时期,灵隐寺在战乱中遭受破坏,但仍顽强地存续下来 。明朝永乐年间,灵隐寺再次成为皇家寺院,香火鼎盛 。然而,随后的岁月里,灵隐寺屡遭火灾,多次受损 。清顺治年间,禅宗巨匠具德和尚住持灵隐,筹资重建,历经十八年之久,才使得灵隐寺规模宏伟,跃居 “东南之冠” 。清康熙二十八年(1689
年) ,康熙帝南巡时,赐名 “云林禅寺” 。

如今,灵隐寺已成为国家 5A 级旅游景区 ,每年吸引着大量游客前来参观游览 。在这座古老的寺庙里,人们既能感受到佛教文化的博大精深,又能领略到历史与自然的完美融合 。无论是晨钟暮鼓,还是香烟袅袅,都让人的心灵得到净化和安宁 。

三、“禅宗祖庭,功夫圣地” 少林寺:禅武合一的传奇寺院

在河南登封的嵩山腹地,少室山的茂密丛林中,少林寺宛如一颗璀璨的明珠,闪耀着独特的光芒 。这座始建于北魏太和十九年(公元 495 年)的古刹,是中国佛教禅宗祖庭和中国功夫的发源地之一 ,被誉为 “天下第一名刹” ,在佛教和武术领域都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

北魏时期,孝文帝为安顿印度高僧跋陀落迹传教,特在嵩山南麓兴建此寺 。因寺院坐落于少室山的丛林之中,故而得名 “少林寺” 。北魏孝昌三年(公元 527 年) ,印度高僧菩提达摩来到少林寺,在少室山五乳峰的一个天然石洞面壁九年,首传禅宗 ,自此,少林寺便成为中国禅宗的祖庭 。禅宗以明心见性、顿悟成佛为要旨 ,强调内心的修行和觉悟 ,对中国佛教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

除了深厚的禅宗底蕴,少林寺的武术更是名扬天下 ,素有 “天下功夫出少林,少林功夫甲天下” 之说 。关于少林武术的起源,有一个传说:达摩祖师在少林寺传授禅法时,发现僧人们久坐修行,身体虚弱,于是他根据山林中动物的动作和形态,创编了一些简单的健身功法,帮助僧人们强身健体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功法不断发展演变,逐渐形成了独特的少林武术体系 。另一种说法是,少林寺僧人为了保护寺院和自身安全,在长期的实践中,结合军事技艺和民间武术,不断钻研创新,从而发展出了精湛的少林武术 。在历史的长河中,少林武术经历了无数次的传承与发展,涌现出了众多杰出的武术大师和流派 。

隋末唐初,天下大乱,少林寺也未能幸免 。当时,王世充在洛阳称帝,其侄子王仁则占据了少林寺的柏谷坞田产,并将其改为军事要塞 。少林寺僧众面临着田产被夺、生命安全受到威胁的困境 。唐武德四年(公元 621 年) ,秦王李世民率军讨伐王世充 。少林寺的昙宗等十三位僧人,为了夺回寺产,保护寺院和百姓,决定挺身而出,帮助李世民 。他们精心策划,里应外合,生擒了王仁则,夺取了辕州城 ,为李世民的胜利立下了汗马功劳 。这就是著名的 “十三棍僧救唐王” 的故事 。李世民对少林寺僧人的英勇行为赞赏有加,战后不仅归还了少林寺的田产,还对僧人进行了封赏 ,少林寺因此声名大振 ,少林武术也得到了更广泛的传播和发展 。

四、因诗闻名的寒山寺:枫桥夜泊中的禅意钟声

在苏州城西的古运河畔,枫桥古镇的怀抱中,寒山寺静静矗立,散发着独特的韵味 。这座始建于南朝萧梁代天监年间(公元 502 – 519 年)的古刹,初名 “妙利普明塔院” ,后因唐代高僧寒山子曾在此居住,遂改名为寒山寺 ,至今已有 1500 多年的历史 。

关于寒山寺的得名,还有一个动人的传说 。相传,唐太宗贞观年间,有两个年轻人,寒山和拾得,他们是一对非常要好的朋友 。寒山的父母为他与家住青山湾的一位姑娘订了亲,可姑娘却早已与拾得互生爱意 。寒山得知后,毅然离开家乡,独自前往苏州出家修行,以成全好友拾得 。拾得听闻后十分感动,决定放弃这段爱情,前往苏州寻觅好友,并皈依佛门 。途中正值夏天,拾得顺手采摘了一朵荷花带在身边 。历经长途奔波,拾得终于在苏州城外的寺庙找到了寒山,此时他手中的荷花依然鲜艳芬芳 。二人久别重逢,寒山悲喜交加,急忙用双手捧着盛有素斋的篦盒,上前迎接拾得 。不久,寒山与拾得成为得道高僧,人们便称该寺为 “寒山寺” 。如今,在寒山寺内还存有一方碑石,上面刻着 “和合二仙” 图案,正是这两位好朋友久别重逢时的情景 。

如今的寒山寺,不仅是佛教信徒参拜的圣地,也是国内外游客领略佛教文化、感受历史韵味的热门景点 。在这里,人们可以欣赏到精美的建筑、珍贵的文物,聆听那悠扬的钟声,感受那份超脱尘世的宁静与祥和 。

五、“皇家寺庙” 法门寺:佛骨舍利照耀下的庄严宝刹

在陕西省宝鸡市扶风县城北 10 公里处的法门镇,法门寺静静矗立,它宛如一部活着的史书,承载着千年的厚重与辉煌 。这座始建于东汉末年恒灵年间(公元 147 – 180 年)的古刹,素有 “关中塔庙始祖” 之称 ,原名阿育王寺 ,后因隋文帝、唐高祖等帝王的改赐,而名 “成实道场” 及 “法门寺” 。

公元前三世纪,阿育王统一印度后,为弘扬佛法,将释迦牟尼佛灭度火化后结成的舍利分成八万四千份,送到世界各国建塔供奉 。当时中国分有十九处,法门寺分得其中的第五处,因此法门寺因舍利而置塔,后又因塔而建寺 。在历史的长河中,法门寺历经兴衰荣辱 。北魏皇室后裔拓跋育曾对法门寺进行大规模扩建,并开创了供奉法门寺佛骨的先河 。然而,南北朝时期的北周武帝灭佛运动,让法门寺遭受重创,陷入沉沦衰落 。直到隋朝,国家推崇佛法,法门寺才得以东山再起 。

唐朝时期,法门寺迎来了它的鼎盛时刻 ,被誉为 “皇家寺庙” ,成为举国瞩目的佛教圣地 。唐代皇帝们认为迎送供养佛骨会给国家和人民带来富庶和平,因而继承了隋代供养佛舍利的做法,并形成 “三十年一开” 的制度 ,即法门寺塔舍利 30 年开启一次,开一次便象征着岁岁丰收,政通人和 。在唐朝二百八十九年的历史中,先后有唐高宗李治、武周皇帝武则天、唐中宗李显、唐肃宗李亨、唐德宗李适、唐宪宗李纯、唐懿宗李漼、唐僖宗李儇八位皇帝六迎二送供养佛指舍利 。每次迎送,声势浩大,皇帝顶礼膜拜,朝野轰动 。武则天曾与唐高宗一起请佛骨入长安供养 ,称帝期间,还下旨大规模扩建法门寺 。公元 704 年,武则天下旨将舍利迎请到洛阳皇宫,万人焚香、千官朝拜,她还捐出了丝绢 1000 匹,外加自己御用的龙凤绣裙一条 。唐宪宗迎请佛骨时,下旨在法门寺到长安沿途修筑起一座座高台香案,众多人全来瞻仰供养舍利 。时任刑部侍郎的大文学家韩愈上奏《谏迎佛骨表》,反对铺张浪费,结果被贬为潮州刺史 。

六、藏传佛教圣地大昭寺:文成公主带来的信仰之光

在日光之城拉萨的老城区中心,八廓街的怀抱之中,大昭寺宛如一颗璀璨的明珠,散发着独特的光芒 。这座由藏王松赞干布建造的藏传佛教寺院,占地面积达 25100 平方米 ,距今已有 1300 多年的历史 ,是西藏境内现存最辉煌的吐蕃时期名胜古迹之一 ,在藏传佛教中拥有至高无上的地位 。

大昭寺之所以在藏传佛教中拥有如此崇高的地位,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寺内供奉着一尊举世闻名的释迦牟尼 12 岁等身像 。这尊佛像又称觉沃佛 ,在藏传佛教的信仰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宗教意义 。据西藏史书记载,公元前 486 年,80 岁的佛陀在涅槃之前留下遗言 ,为调伏邪魔和外道 ,可塑造一尊他的像来代替他 。于是,佛陀的弟子们请来了古印度最有名的工匠 ,按照佛陀 12 岁的身材比例精心铸造了这尊等身像 。同时,还铸造了佛陀 8 岁和 25 岁的等身像 。目前考古学上发现最古老的佛像是公元 1 世纪的犍陀罗造像 ,比这尊等身像晚了 600 年 。若此记载属实 ,那大昭寺的这尊等身像无疑是世界上最古老的佛像 ,已然历经了整整 2500 年的风雨沧桑 。

佛陀入灭后 ,这尊 12 岁的等身像被带到了古印度的乌杖那国 ,即如今的巴基斯坦斯瓦特地区 ,这里也是莲花生大师的故乡 ,它在那里被一直供奉着 。时间来到公元 4 世纪 ,前秦皇帝苻坚统一了北方 。这一年 ,西域诸国中鞠师国使团入朝觐见 ,其中有一位居士国的国师对苻坚说 ,西域一小国有三件宝贝 ,分别是 12 岁的佛祖等身像、佛骨舍利和大译师鸠摩罗什 ,请陛下速发兵取来 ,将有益于众生 。苻坚遂派遣大将吕光 ,率领 7 万铁骑踏平西域三十六国 。然而 ,当吕光带着等身像班师回朝时 ,却发现苻坚已在淝水之战中兵败被杀 ,其王朝也覆灭了 。吕光趁机占领甘肃 ,自立为王 。16 年后 ,吕光建立的后梁被秦所灭 ,这尊 12 岁的佛祖等身像又被迎请到了后秦的国都长安 ,一直供奉在那里 ,直至唐朝初年 。

唐太宗贞观年间 ,文成公主入藏 ,将这尊等身像带到了吐蕃 ,起初供奉在小昭寺 ,因为当时大昭寺里供奉的是释迦牟尼佛 8 岁的等身像 。武则天在位时 ,唐朝与吐蕃的蜜月期结束 ,双方在西域兵戎相见 。当时吐蕃有谣传说唐军要攻打拉萨 ,抢走文成公主带来的等身像 ,于是吐蕃人便将这尊佛像搬到大昭寺 ,藏在南门墙壁的暗室里 ,还在外层墙画了一尊文殊菩萨做记号 。唐中宗景龙年间 ,金城公主入藏 ,她四处寻找这尊佛祖等身像 ,却遍寻无果 ,询问当地人才得知佛像藏在大昭寺 。金城公主从暗室中再次请出这尊 12 岁佛祖等身像 ,供奉在大昭寺 ,而将赤尊公主的 8 岁佛祖等身像请到小昭寺供奉 。后来 ,金城公主的丈夫吐蕃赞普赤德祖赞被毒死 ,信奉本教的贵族大臣掌权 ,西藏佛教与苯教斗争激烈 。这些大臣竟把大昭寺改成屠宰场 ,还谣传佛像不吉利 ,说它在印度时印度倒霉 ,在内地时内地也不顺 ,若留在西藏 ,会给吐蕃带来灾难 ,甚至商议要把它送回印度 。佛像被带到西藏与尼泊尔边境的日喀则吉隆县 ,因前路受阻 ,便被埋在了仪陇县一处山沟里 。直到吐蕃赞普赤松德赞执政后 ,才将佛像重新迎回 。吐蕃王朝末年 ,赞普朗达玛宣布灭佛 ,大昭寺再次遭殃 。朗达玛下令封闭大昭寺 ,毁坏经书 ,僧人还俗 ,还将这尊佛祖等身像投到拉萨河里 。好在暗中信奉佛教的大臣们挖坑将佛像偷偷埋在宝殿底下 ,使它在这场灭佛灾难中逃过一劫 。朗达玛被刺杀后 ,佛像又被从地里挖出 ,重新供奉回大昭寺 。

历经千年 ,这尊觉沃佛见证了无数的历史变迁、王朝兴衰、宗教纷争 ,却始终在这片土地上坚守着 ,成为藏族同胞心中永恒的信仰寄托 。它承载着佛陀的智慧与慈悲 ,也承载着藏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信仰的执着追求 。每一次的劫难 ,都像是对信仰的一次考验 ,而这尊佛像如同一位坚韧的守护者 ,在风雨中屹立不倒 ,见证着岁月的流转 ,激励着人们在困境中坚守信仰 ,在苦难中寻找希望 。它不仅仅是一尊佛像 ,更是一段历史的见证者 ,一种精神的象征 ,连接着过去、现在和未来 ,让我们在感叹历史沧桑的同时 ,也对信仰的力量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敬畏 。

七、格鲁派六大寺院之一塔尔寺:宗喀巴诞生地的艺术瑰宝

在青海省西宁市湟中县城鲁沙尔镇,距离省会西宁市区约 25 公里的地方,塔尔寺静静矗立在莲花山的一沟两面坡上 ,占地面积达 45 万平方米 。这座与西藏的甘丹、哲蚌、色拉、扎什伦布寺和甘南的拉卜楞寺并称为我国藏传佛教格鲁派六大寺的塔尔寺,是藏传佛教格鲁派的重要寺庙之一 ,在藏传佛教的发展历程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

塔尔寺的历史,要从藏传佛教格鲁派创始人宗喀巴大师说起 。宗喀巴大师,本名罗桑扎巴 ,于藏历 1357 年 10 月 10 日出生于 “宗喀” 。相传,宗喀巴大师诞生后,从剪脐带滴血处长出一株白旃檀树,树上十万片叶子,每片上都自然显现出一尊狮子吼佛像 ,“衮本”(十万身像)的名称即源于此 。宗喀巴大师 16 岁时前往西藏求学 ,他的母亲香萨阿切十分思念儿子 ,曾让人捎去一束白发和一封信 ,盼他回家相聚 。但宗喀巴大师为了专心学佛 ,决意不返 ,给母亲和姐姐各捎去自画像和狮子吼佛像 1 幅 ,并写信说:“若能在我出生的地点用十万狮子吼佛像和菩提树(指宗喀巴出生处的那株白旃檀树)为胎藏修建一座佛塔 ,就如与我见面一样 。”

明洪武十二年(公元 1379 年) ,宗喀巴母亲按儿子来信所示 ,在信徒们帮助下 ,以这株旃檀树和宗喀巴所寄狮子吼佛像为胎藏 ,砌石建塔 ,取名 “莲聚塔” ,这便是塔尔寺最早的建筑 。此后 180 年中 ,此塔多次改建维修 ,但尚未形成寺院 。明嘉靖三十九年(公元 1560 年) ,禅师仁钦宗哲坚赞于塔旁建一静房 ,聚僧坐禅 。17 年后 ,再建弥勒佛殿一座 ,塔尔寺才初具规模 ,取藏名 “衮本贤巴林” ,意为 “十万佛身像弥勒洲寺” 。

在 17 世纪 ,塔尔寺在第四世札什伦布活佛罗桑丹贡的领导下 ,进行了一次大规模扩建 ,使得寺庙的规模得以显著扩大 ,进一步巩固了格鲁派在佛教中的地位 ,此时 ,塔尔寺成为格鲁派学习和修行的重要中心之一 。17 世纪的塔尔寺不仅在宗教层面上取得了成就 ,在艺术和文化方面也硕果累累 ,寺内收藏了大量珍贵的法器、佛像和文献藏书 ,展示了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文化传统 。然而 ,尼泊尔的入侵(1791 – 1792)以及英国远征西藏(1903 – 1904)给塔尔寺带来了沉重的打击 ,寺庙的建筑遭到严重破坏 ,僧舍和殿堂几乎荒废 ,许多重要的文化和宗教遗产 ,包括珍贵的佛像、经卷和文献都遭受了损失 。不过 ,在后来的年份里 ,寺庙得到了修复和重建 ,重获新生 ,并加强了对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保存 。1961 年 ,塔尔寺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49 年 ,塔尔寺隆重举行了十世班禅额尔德尼・确吉坚赞的坐床典礼 ,标志着塔尔寺作为格鲁派佛教的重要中心得到国家的认可和重视 。此后 ,塔尔寺受到国家重点保护 ,国家投入重要资源来保护、修复和维护塔尔寺的建筑、文物和文化遗产 ,同时 ,塔尔寺也注重对文化遗产的传承和教育 ,设立了显宗、密宗、时轮、医明四大学院和欠巴扎仓 ,为僧侣和学生提供佛学、藏族语言、文字、医药、舞蹈、雕塑、绘画、建筑等各方面的教育和研究 。2012 年 ,塔尔寺成功被评为国家 AAAAA 级旅游景区 。

八、“江南禅宗五山” 之一国清寺:天台宗祖庭的清幽之境

在浙江省天台县城北 3.5 公里的天台山麓,国清寺静静坐落其中 ,它宛如一颗璀璨的明珠,散发着独特的光芒 。这座始建于隋开皇十八年(公元 598 年)的古刹,是中国佛教天台宗的发祥地 ,与济南灵岩寺、南京栖霞寺、当阳玉泉寺并称 “天下寺院四绝” ,在佛教发展史上和中外关系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

隋代高僧智顗,这位中国佛教史上的传奇人物 ,俗名陈德安 ,父亲是梁朝的官吏 。17 岁时,梁末兵乱,家庭离散颠沛,遂发愿为僧 。18 岁出家,20 岁时已精研律学,受具足戒 。23 岁拜高僧慧思为师,6 年后代高僧慧思前往金陵弘传佛法,31 岁受请名刹瓦官寺开讲《法华经》 。晋王杨广(隋炀帝)笃佛,拜智顗为师,迎请智顗为自己授菩萨戒 。智顗广弘教法,创五时八教的判教方法,发明 “一念三千,三谛圆融” 的思想,创立中国佛教宗派史上第一个宗派 —— 天台宗 。世寿六十岁,生平造寺 36 所 。他一直想建一座寺庙,作为天台宗的正式祖庭 ,并亲手绘制了寺庙的图样 ,但囿于资金,一直未能动工 。他在临终遗书晋王,说:“不见寺成,瞑目为恨” 。晋王杨广见书后,极为感动,便派司马王弘监造国清寺 。初建的国清寺寺址在现在大雄宝殿后面约 100 米处的八桂峰前山坡上 ,初名天台寺 ,隋炀帝为巩固隋朝大业,取 “寺若成,国即清” 之意,改名 “国清寺” 。

国清寺自建成以来,历经沧桑 ,多次遭遇劫难,又多次得到重修 。唐武宗会昌法难时,国清寺被强行拆毁 ,这一事件给国清寺带来了沉重的打击 。然而,唐宣宗即位后,取消 “灭佛”,国清寺在焚毁六年之后,得以重建 。唐大中五年(公元 851 年) ,著名书法家柳公权题写 “大中国清之寺” ,刻在寺后摩崖石壁之上,至今字迹仍清晰可辨 。约唐中叶,禅宗开始向天台山渗透,最终导致国清寺易主 ,禅宗一步步将天台宗势力挤出天台山 ,最后天台祖庭国清寺为宋代禅僧真歇清了入主 ,天台宗的法脉在国清寺中断 。11 世纪,高丽僧人义天曾至国清寺求法,将天台宗传入朝鲜半岛 。北宋景德二年(公元 1005 年) ,真宗赐金万两大修,诏改 “景德国清寺” 。国清寺在建炎二年(公元 1128 年)进行了整修和扩建 ,修建后的国清寺规模宏大,殿宇辉煌 。建炎四年(公元 1130 年) ,宋高宗赵构正式下诏,诏令 “易教为禅” ,国清寺成为禅宗 “五山十刹” 之一 。后来虽然有湛堂性澄说服元世祖,曾经恢复过国清寺天台祖庭的名义 ,但却是短暂的 ,明太祖上台后再次下诏要求禅僧昙噩住持国清寺 ,国清寺重新成为禅院 。

这桩 “易教为禅” 的公案一直延续到近代 ,1931 年才由天台宗后起高僧谛闲将这桩公案彻底翻了过来 。国清寺在清雍正十二年(公元 1734 年)进行过一次全面整修 ,如今见到的国清寺已经是经过清朝整修过的版本 。20 世纪 60 年代文革期间,古刹遭劫,佛像被毁 ,国清寺被迫改名为国清生产大队 。1972 年日本田中首相访华,曾表示要到浙江天台山国清寺朝拜祖庭 ,鉴于当时国内正处于 “文化大革命” 时期,周总理婉拒日本首相田中角荣 ,待田中角荣离开中国后,派人亲临调查了解到实际情况后,在周恩来总理的直接关心下,国务院于 1973 年 3 月 24 日下发了《关于整修天台山国清寺等问题的请示报告》 。1973 年,周总理下令敦促在 1975 年前完成国清寺修复,并拨款 30 万元 ,同时从北京调运大量珍贵的佛像、法器到国清寺 。1975 年 10 月,日本天台宗访华团来国清寺朝拜 ,国清寺也由此成为了 “文革” 期间全国唯一对外开放的寺院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政府进一步落实宗教政策,房产、文物全部归还寺院 ,1984 年重新复办了天台宗佛学研究社(今天台山佛学院) 。

九、“三论宗” 祖庭栖霞寺:千年古刹中的佛教传承

在南京市栖霞区的栖霞山中峰西麓,栖霞寺静静坐落,它宛如一位历经沧桑的智者,见证着岁月的流转 。这座始建于南齐永明七年(公元 489 年)的古刹,距今已有 1500 余年的历史 ,是中国四大名刹之一 ,也是佛教 “三论宗” 的祖庭 ,在中国佛教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

栖霞寺的历史,要从南朝刘宋泰始年间(公元 465 – 471 年)说起 。当时,隐士明僧绍在古城建康(今南京)东北摄山(今栖霞山)隐居二十余年 ,不问世事,修习善业 。刘宋末年(公元 479 年) ,法度禅师到达建康 ,在摄山上讲授《无量寿经》 。明僧绍与法度和尚因此结识 ,相交甚笃 ,二人亦师亦友 。南齐永明年间 ,僧绍舍宅为寺礼佛 ,因其号栖霞 ,故取名 “栖霞精舍” ,请法度和尚主持 ,这便是栖霞寺的前身 。南齐永明七年(公元 489 年) ,法度禅师主持修建了栖霞寺 。

隋朝时 ,吉藏大师在此创立我国佛教三论宗 。三论宗以《中论》《百论》《十二门论》为主要经典 ,主张 “一切皆空” ,强调通过对佛法的深入理解和修行 ,达到解脱的境界 。吉藏大师在栖霞寺弘扬三论教义 ,使得栖霞寺成为三论宗的祖庭 ,吸引了众多信徒前来求学 。梁朝时 ,僧朗大师在此处弘扬三论教义 ,被称为江南三论宗初祖 。他对三论宗的发展和传承做出了重要贡献 ,使得三论宗在江南地区得到了广泛传播 。

唐代时期 ,栖霞寺迎来了它的辉煌时刻 。唐高祖武德年间(公元 618 – 626 年) ,下诏书扩建栖霞寺 ,更名为功德寺 。此次扩建增加殿宇 49 座 ,楼阁威严 ,宫室壮丽 。因其规模宏大 ,与山东长清的灵岩寺、湖北当阳的玉泉寺、浙江天台的国清寺并称为中国佛教 “四大丛林” ,这是栖霞寺的黄金时期 。唐高宗上元年间(公元 674 – 676 年) ,将功德寺更名为隐君栖霞寺 。然而 ,唐武宗会昌五年(公元 845 年) ,朝廷因政治因素排斥佛教 ,栖霞寺与许多寺庙一同被废 ,直到宣宗大中五年(公元 851 年)才得以重建 。南唐时(公元 937 – 975 年) ,高越奉诏重新修缮栖霞寺 ,建舍利石塔 ,更其名为妙因寺 。

宋元时期 ,栖霞寺的命运多舛 。北宋时 ,栖霞寺被先后更名为普云寺、栖霞禅寺、严因崇报禅院、景德栖霞寺及虎穴寺(因栖霞山又名虎穴山) 。南宋高宗建炎四年(公元 1130 年) ,金兀术率大军攻占建康 ,全寺毁于战火 。明朝时期 ,明初洪武二十五年(公元 1392 年)重建寺庙并恢复栖霞寺名称 ,沿用至今 。明代的栖霞寺是灵谷寺统辖下的次大刹 ,庙宇轩昂 ,规模宏大 。当时的栖霞寺有山门一座 ,天王殿等七个殿堂共 36 楹 ,僧院 31 房 ,僧众逾百人 ,寺基 120 亩 。成化至嘉靖年间(公元 1465 – 1566 年) ,有司侵占寺院田产 ,欺凌寺僧致使僧众逃亡 ,寺内香火几近断绝 。嘉靖中期 ,兴善禅师邀请数位禅师 ,合力重建栖霞寺 。万历二十七年(公元 1599 年) ,住持明通禅师大规模修复栖霞寺 ,包括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祖师殿、伽蓝殿、韦驮殿、藏经殿、接引殿、地藏殿、三圣殿、碧霞殿等 ,历时七年才完成 。

清朝时期 ,清初顺治五年(公元 1648 年)曾下旨修葺栖霞寺 。清乾隆帝南巡 ,五次均住于栖霞寺 ,江苏官吏修建栖霞行宫 ,并对寺庙进行增建修缮 ,为其增辉添色 。清末咸丰五年(公元 1855 年) ,栖霞寺因战争遭太平军破坏 。清光绪三十四年(公元 1908 年) ,由寺僧宗仰重建 。民国以后 ,民国十六年(公元 1927 年) ,孙传芳率领北洋军 10 万人一度占领栖霞山 ,栖霞寺又遭部分毁坏 ,所幸国民革命军击退孙传芳 ,使得正处于修建中的栖霞寺得以幸免 。1933 年 ,栖霞寺修复工作结束 。抗战时期 ,栖霞寺方丈明常法师在寺中开设难民所 ,收留难民逾三万人 ,保护了一大批市民 ,但寺庙也有所损坏 。上世纪六十年代 ,出于历史原因 ,寺内佛像、经书、法器多遭破坏 ,僧众四散 ,幸得部队进驻 ,寺内建筑得以保存 。在政府的大力保护之下 ,如今的栖霞寺已成为风景与文化并重的著名景区 。

十、净土宗发源地东林寺:庐山脚下的心灵净土

在江西庐山的北麓,西林寺以东,东林寺静静坐落,宛如一颗璀璨的明珠,散发着独特的光芒 。这座始建于东晋太元十一年(公元 386 年)的古刹,是中国佛教净土宗发祥地,南方佛教中心,净土宗初祖祖庭所在地,隋朝以后更是成为全国佛教八大道场之一 ,在佛教历史上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

东林寺的创建,与东晋时期的高僧慧远大师息息相关 。公元 381 年,北方战乱频繁,慧远大师从荆州辗转抵达浔阳 。当他看到庐山的清幽环境时,便被深深吸引,决定在此修道 。起初,他住在同门慧永法师所在的西林寺 。然而,西林寺地方狭小,难以满足慧远大师的修行需求 。于是,他在江州刺史桓伊的资助下,于公元 384 年开始建造龙泉精舍 ,并于公元 386 年正式建成东林寺 。太元十五年(公元 390 年) ,慧远大师邀集 “息心贞信之士” 123 人相聚东林寺般若云台精舍 ,创立了中国佛教第一个社团 —— 白莲社 。这个社团起初并没有一个正规的名字 ,中唐以后才被冠以 “白莲社” ,并出现了 “莲社十八高贤” 之说的流传 。太元十七年(公元 392 年) ,慧远以禅经律藏多未俱,乃派遣弟子法净、法领去西域求法 ,后取回不少梵本经典 。《庐山志》等史料也记载了法净、法领和尚远赴西域求法取经的历程 。两人历时 14 年终于到达古印度 ,求回经书 200 余卷 。其中 100 余卷放在了当时的长安 ,由天竺禅师鸠摩罗什翻译 。另外 100 余部则带回了东林寺 ,由来到庐山东林寺的印度和尚驮跋陀罗翻译成经文 ,包括《十诵律》《修行方便禅经》等 ,慧远为此作序介绍赞扬 。416 年 ,慧远在东林寺圆寂 ,碑文由谢灵运撰写 ,宗炳为其立碑寺门 。慧远大师被尊为佛门净土宗的始祖 ,在东林寺住持 30 余年 ,寺院里学僧常住法师上千人 。慧远圆寂之后东林寺萧条了很长一段时间 ,再加上当时朝廷政府经济萧条 ,对于东林寺的经济援助也少了许多 。

净土宗,作为佛教的重要宗派之一 ,其核心教义围绕着 “净土” 这一概念展开 。净土,意为清净的佛土 ,在净土宗的理念中 ,西方极乐世界便是这样一片净土 。信徒们相信 ,通过修行念佛法门 ,一心称念 “南无阿弥陀佛” ,凭借阿弥陀佛的愿力加持 ,便能够在临终时往生西方极乐世界 ,摆脱生死轮回 ,获得究竟解脱 。这一教义对于身处尘世苦难中的人们来说 ,无疑是一种强大的精神寄托 ,给予了他们对未来的希望和对解脱的向往 。而东林寺 ,作为净土宗的发祥地 ,更是承载着信徒们的信仰与追求 。

|沃唐卡古唐卡视频讲解目录|←唐卡视频讲解目录查询点这

|十二生肖守护小唐卡|——|最新唐卡价格行情走势|——|收藏级唐卡推荐|

|藏密真言·心咒密咒|←此处目录可参考定制

|藏密坛城·曼茶罗|←此处目录可参考定制

|唐卡嘎乌盒·吊坠小唐卡|←此处目录可参考定制

|唐卡寄卖|←画师唐卡直卖的唐卡可参考这里

|佛像总集·佛像绘制参考|←此处图册可供参考学习

|古代唐卡图册|←古代唐卡藏品复制定制可参考这里

|各类经文咒文及书籍索引|←经文咒文书籍查询点这

|唐卡文献资料索引|←唐卡文献资料查询点这

|唐卡造型资料索引|←唐卡造型形象资料查询点这

|沃唐卡分仓索引|←根据“沃唐卡”前3位编码查询点这

|唐卡线稿图册|←唐卡定制的白描线稿可参考这里

|沃唐卡合作画师作品|←“沃唐卡”合作画师作品可参考这里

www.WoTangKa.com-沃唐卡·官网:沃唐卡的国内专业的唐卡数据信息平台,提供全面的唐卡资料信息检索服务及成熟完善的唐卡仓储供应链服务!

“沃唐卡”唐卡平台为朋友们提供:加盟“沃唐卡”唐卡艺术中心、唐卡画师签约直供、唐卡艺术品投资、加盟“沃唐卡”唐卡供应链等服务

沃唐卡24小时短信咨询热线:13661344269(仅接受短信咨询)

沃唐卡微信(wechat)咨询号:MasterQiRu

友情提醒一:需要唐卡图做背景或头像的朋友可以关注“沃唐卡”的微信公众号[“沃唐卡”或“wotangka”],直接电子邮件(wotangka@qq.com)唐卡编码,沃唐卡客服小沃会在72小时内发送邮件给您!

友情提醒二:尼泊尔唐卡不在沃唐卡评级范围内,全球市场上95%的尼泊尔唐卡归类在装饰画范围。

友情提醒三:“沃唐卡”官方唐卡评定为“收藏级“与”艺术级”的唐卡具有艺术收藏价值和商业升值潜力价值。

(0)
上一篇 2025-03-17 23:06
下一篇 2025-03-17 23:08

相关推荐

唐卡预定·唐卡定制·唐卡设计·唐卡艺术品投资可联系微信(wechat)号:MasterQiR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