沃唐卡官方告知:由于一些唐卡画师的手机像素偏低,有的唐卡实拍图未必能清晰表达出整幅唐卡的效果,需要订购和了解详情的朋友可联系沃唐卡,告知唐卡编号即可了解该唐卡的细节及相关介绍。
“沃唐卡”官方唐卡(中国唐卡)评估等级/品类标准:
【入门级/精品级–旅游纪念品】–【珍藏级–工艺美术品】–【收藏级与艺术级–收藏艺术品】
沃唐卡24小时短信咨询热线:13661344269(提供“沃唐卡”唐卡编号可通过短信询价)
沃唐卡微信(wechat)咨询号:MasterQiRu(收藏级与艺术级唐卡设计定制)
张天布 | 精神分析走向与佛学的结合,是必然的
原文作者:张天布
精神分析本土化领军者,拥有30余年临床经验
仍活跃在教学一线的临床心理学工作者
从三角关系,到二元客体关系,再到一元关系,精神分析的理论发展是不是终结了?
不,会走向“无我”。
我想先谈谈手头我曾经翻译的一本书(英译汉):《The Psychoanalysis And Buddhism》。
翻译书名时,我们斟酌再三,把它译成了《精神分析与佛学》。
这本书的翻译过程已经长达四年,起初徐钧老师把这本书推荐给我的时候,我简单翻看了一下英语原文,顿时心生狂喜——这是我“众里寻他千百度”的东西,却蓦然发现就在手中啊!
徐老师问:“你要不要把它翻译出来?”
我的“二百五”劲儿就上来了,我回答:“那好,我来翻。”
把书拿到手上开始翻译,我才发现这是给自己挖了个坑,然后自己掉进了坑里。
翻译这本书真的非常难。读起来好像都能读懂,但是想要把它转译出来,可就没那么简单了。
翻译过程中,曾经有过很多参与者,简直是“前仆后继”,好几个人翻译到半路,没有坚持下来。
我自己也有好几次想放弃,但我又一想:“不行,我不能没种!”好歹我也得咬着牙撑下来!
在这本书翻译过程中以及这些年的临床心理治疗实践中,我对佛学、对精神分析都有一些心得体会,在此与大家交流一下。
01
精神分析与佛学的结合
是必然的结果
我觉得,精神分析必然要走上与佛学相结合的道路。
为什么说这是必然的呢?
我们简单回顾一下精神分析学科发展的历史。
最早的时候,古典的精神分析是弗洛伊德提出的。弗洛伊德在对人的理解过程中给出了一个基本的假设,这个假设叫做结构理论。
结构理论把人当成机器一样的机能系统,分成意识、前意识、潜意识的维度,然后又分出自我、本我、超我的维度。
弗洛伊德还画了一个具体的结构图,用来解读人。
这样把人进行结构化的过程中,弗洛伊德发现:人产生心理问题,不仅是个人的内心结构出了问题,而且涉及与这个人相关的结构链。
每个人都跟他周围的人有关系。
在神经症患者的内心结构和关系上,弗洛伊德发现了其中孩子、爸爸、妈妈三者之间的关系,这个三角关系非常重要。
后来,精神分析在继续发展的过程中,对人的内心世界的理解更进了一步。
精神分析学家们看到,比上述三角关系更早、更重要的关系是二元关系,即母子关系,二元关系的质量会影响一个人的心理健康。
这样的理论属于二元关系阶段,这个阶段也被称为客体关系阶段。
再进一步发展下去,人们发现这还不能完全解释一些问题。
比如,自尊心的问题,个人的自我满足感的问题,个人生活意义的问题。
这些问题不关乎爸爸、妈妈,而是关乎自己。
这些问题的重点在于一个人和自己的内心的关系,这是一元关系。
到了这个时候,精神分析的一个主题就是研究与探讨一个人的自恋。
这种自恋可能是健康的,也可能有障碍。
在日常生活中往往存在一个误解,人们谈到“自恋”这个词好像就要毛骨悚然,觉得“自恋”是贬义的,肯定是一种毛病。
其实“自恋”是一个中性词。
健康的自恋没有得到良好发展才会出现障碍,障碍导致自恋的症状产生,于是别人才会说:“啊,这个家伙太自恋了!”
从三角关系,到二元客体关系,再到一元关系,精神分析的理论发展是不是终结了呢?不会终结。
继续往前走,往哪里走才会有突破呢?那就开始向“没有关系”走吧!前面应该出现一个趋势——“无我”,这就是佛家思想对我们的启示。
所以,以我个人的感觉,精神分析走到这里必然与佛学结合。
对于“无我”,我们刚刚开始探索,懵懵懂懂地看到了方向,还有大量工作要做。
西方的精神分析学家走得比我们早,他们已经写出了相关著作。
西方已经出现了关于主体间的学派,“无我心理学”、“无人心理学”的提出,实际上都是受到佛家空性见地的启示。
空不是没有,空实际上是含着有的。
空即是色,色即是空,空不异色,色不异空。这需要一个关系上面的梳理。
《精神分析与佛学》一书中,杰克·恩格尔(Jack Engle)在“有我和无我”这一章的开篇就讲了他几十年前对这个问题的思考和立论:“在证得无我之前,必须要有个自我”。
这句话的原文是:Before you are nonbody, you have to be somebody。
根据恩格尔的论述,从心理意义上来讲,每个人都是有我的。
但是,在另一个层面上来说,在那个很难用语言确切描述出来的层面,在自我意识和自我感受的层面,得道者的境界是一种无我的状态。
所谓无我不是“我”消失了,而是分别心不存在了。
02
精神分析与佛学的
三大共性
我们再来看看精神分析与佛学具有什么共性。
//01 最初的决定论思想
第一,我觉得在最初的阶段,两者都有一个决定论的思想。
精神分析学有一个原始的基本假设就是潜意识决定论。
佛教的核心思想是因果论。因果论和潜意识理论都是方法论上的决定论思维。
佛教的理念不仅仅是因果论;精神分析也不一定执著于潜意识决定论。在一个决定论的指导下,还可以继续超越。
《心经》说“无苦集灭道”。
先是强调因果,宣说苦集灭道,但是后来,色也空了,苦集灭道也没了。
精神分析同样也存在类似的现象,起初讲潜意识决定论,再讲客体关系,讲自体心理学,等等。
到了讲主体间关系的时候,就已经超越了决定论,这也是一个逐渐先从“有我”再到“无我”的发展规律。
//02 实践目的
第二,佛学与精神分析在实践中的目的也有相似之处。
佛学与精神分析都存在着一个使命。
两者都有自己的最高境界,但是运用到现实社会的过程中还需要照顾到来访者的具体情况。
在心理治疗当中,我们不是在修改别人,也不是把别人从苦海里捞出来,而是帮助一个人发生自发的改变。
也许,这种自发的改变本身就遵从于TA自己的生命轨迹。
佛教的修行和心理的治疗提供了方便的接引,像一座桥一样让人度过。
人家本来要绕很远的路才能从此岸到达彼岸,有了一座桥,就可以直达目标。
但是我们不能替他们设定目标。他们需要自己决定方向,自己开步走。
//03 实践中的困难
第三,在佛教修行和精神分析治疗的实践中都有这么一个问题:出现困难。
这种困难在精神分析学上面称为“阻抗”,它是治疗的一种阻力。
佛教讲的“著相”也属于这样的困难,这包括执著于名相,也包括执著于空相。
|沃唐卡古唐卡视频讲解目录|←唐卡视频讲解目录查询点这
|十二生肖守护小唐卡|——|最新唐卡价格行情走势|——|收藏级唐卡推荐|
www.WoTangKa.com-沃唐卡·官网:沃唐卡的国内专业的唐卡数据信息平台,提供全面的唐卡资料信息检索服务及成熟完善的唐卡仓储供应链服务!
“沃唐卡”唐卡平台为朋友们提供:加盟“沃唐卡”唐卡艺术中心、唐卡画师签约直供、唐卡艺术品投资、加盟“沃唐卡”唐卡供应链等服务
沃唐卡24小时短信咨询热线:13661344269(仅接受短信咨询)
沃唐卡微信(wechat)咨询号:MasterQiRu
友情提醒一:需要唐卡图做背景或头像的朋友可以关注“沃唐卡”的微信公众号[“沃唐卡”或“wotangka”],直接电子邮件(wotangka@qq.com)唐卡编码,沃唐卡客服小沃会在72小时内发送邮件给您!
友情提醒二:尼泊尔唐卡不在沃唐卡评级范围内,全球市场上95%的尼泊尔唐卡归类在装饰画范围。
友情提醒三:“沃唐卡”官方唐卡评定为“收藏级“与”艺术级”的唐卡具有艺术收藏价值和商业升值潜力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