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严经讲座:楞严经讲座 第七集

楞严经讲座:楞严经讲座 第七集

|“沃唐卡”官网全站导航|

沃唐卡官方告知:由于一些唐卡画师的手机像素偏低,有的唐卡实拍图未必能清晰表达出整幅唐卡的效果,需要订购和了解详情的朋友可联系沃唐卡,告知唐卡编号即可了解该唐卡的细节及相关介绍。

“沃唐卡”官方唐卡(中国唐卡)评估等级/品类标准:

【入门级/精品级–旅游纪念品】–【珍藏级–工艺美术品】–【收藏级与艺术级–收藏艺术品】

|已结缘·可参考定制|←此处唐卡可参考后定制

|待结缘·可恭请唐卡|←此处唐卡可恭请结缘

沃唐卡24小时短信咨询热线:13661344269(提供“沃唐卡”唐卡编号可通过短信询价)

沃唐卡微信(wechat)咨询号:MasterQiRu(收藏级与艺术级唐卡设计定制)

楞严经讲座(全文·目录) | 沃唐卡www.WoTangKa.com

楞严经讲座:楞严经讲座 第一集 | 沃唐卡www.WoTangKa.com

楞严经讲座:楞严经讲座 第二集 | 沃唐卡www.WoTangKa.com

楞严经讲座:楞严经讲座 第三集 | 沃唐卡www.WoTangKa.com

楞严经讲座:楞严经讲座 第四集 | 沃唐卡www.WoTangKa.com

楞严经讲座:楞严经讲座 第五集 | 沃唐卡www.WoTangKa.com

楞严经讲座:楞严经讲座 第六集 | 沃唐卡www.WoTangKa.com

楞严经讲座:楞严经讲座 第七集 | 沃唐卡www.WoTangKa.com

楞严经讲座:楞严经讲座 第八集 | 沃唐卡www.WoTangKa.com

楞严经讲座:楞严经讲座 第九集 | 沃唐卡www.WoTangKa.com

楞严经讲座:楞严经讲座 第十集 | 沃唐卡www.WoTangKa.com

楞严经讲座:楞严经讲座 十一集 | 沃唐卡www.WoTangKa.com

楞严经讲座:楞严经讲座 十二集 | 沃唐卡www.WoTangKa.com

楞严经讲座:楞严经讲座 十三集 | 沃唐卡www.WoTangKa.com

楞严经讲座:楞严经讲座 十四集 | 沃唐卡www.WoTangKa.com

楞严经讲座:楞严经讲座 十五集 | 沃唐卡www.WoTangKa.com

楞严经讲座:楞严经讲座 十六集 | 沃唐卡www.WoTangKa.com

楞严经讲座:楞严经讲座 十七集 | 沃唐卡www.WoTangKa.com

楞严经讲座:楞严经讲座 十八集 | 沃唐卡www.WoTangKa.com

楞严经讲座:楞严经讲座 十九集 | 沃唐卡www.WoTangKa.com

楞严经讲座:楞严经讲座 二十集 | 沃唐卡www.WoTangKa.com

楞严经讲座:楞严经讲座 二十一集 | 沃唐卡www.WoTangKa.com

楞严经讲座:楞严经讲座 二十二集 | 沃唐卡www.WoTangKa.com

楞严经讲座:楞严经讲座 二十三集 | 沃唐卡www.WoTangKa.com

楞严经讲座:楞严经讲座 二十四集 | 沃唐卡www.WoTangKa.com

楞严经讲座:楞严经讲座 二十五集 | 沃唐卡www.WoTangKa.com

楞严经讲座:楞严经讲座 二十六集 | 沃唐卡www.WoTangKa.com

楞严经讲座:楞严经讲座 二十七集 | 沃唐卡www.WoTangKa.com

楞严经讲座:楞严经讲座 二十八集 | 沃唐卡www.WoTangKa.com

楞严经讲座:楞严经讲座 二十九集 | 沃唐卡www.WoTangKa.com

楞严经讲座:楞严经讲座 三十集 | 沃唐卡www.WoTangKa.com

楞严经讲座:楞严经讲座 三十一集 | 沃唐卡www.WoTangKa.com

楞严经讲座:楞严经讲座 三十二集 | 沃唐卡www.WoTangKa.com

楞严经讲座:楞严经讲座 三十三集 | 沃唐卡www.WoTangKa.com

楞严经讲座:楞严经讲座 三十四集 | 沃唐卡www.WoTangKa.com

楞严经讲座:楞严经讲座 三十五集 | 沃唐卡www.WoTangKa.com

楞严经讲座:楞严经讲座 三十六集 | 沃唐卡www.WoTangKa.com

楞严经讲座:楞严经讲座 三十七集 | 沃唐卡www.WoTangKa.com

楞严经讲座:楞严经讲座 三十八集 | 沃唐卡www.WoTangKa.com

楞严经讲座:楞严经讲座 三十九集 | 沃唐卡www.WoTangKa.com

楞严经讲座:楞严经讲座 四十集 | 沃唐卡www.WoTangKa.com

楞严经讲座:楞严经讲座 四十一集 | 沃唐卡www.WoTangKa.com

楞严经讲座:楞严经讲座 四十二集 | 沃唐卡www.WoTangKa.com

楞严经讲座:楞严经讲座 四十三集 | 沃唐卡www.WoTangKa.com

楞严经讲座:楞严经讲座 四十四集 | 沃唐卡www.WoTangKa.com

楞严经讲座:楞严经讲座 四十五集 | 沃唐卡www.WoTangKa.com

楞严经讲座:楞严经讲座 四十六集 | 沃唐卡www.WoTangKa.com

楞严经讲座:楞严经讲座 四十七集 | 沃唐卡www.WoTangKa.com

楞严经讲座:楞严经讲座 四十八集 | 沃唐卡www.WoTangKa.com

楞严经讲座:楞严经讲座 四十九集 | 沃唐卡www.WoTangKa.com

楞严经讲座:楞严经讲座 五十集 | 沃唐卡www.WoTangKa.com

楞严经讲座:楞严经讲座 五十一集 | 沃唐卡www.WoTangKa.com

楞严经讲座:楞严经讲座 五十二集 | 沃唐卡www.WoTangKa.com

楞严经讲座:楞严经讲座 五十三集 | 沃唐卡www.WoTangKa.com

楞严经讲座:楞严经讲座 五十四集 | 沃唐卡www.WoTangKa.com

楞严经讲座:楞严经讲座 五十五集 | 沃唐卡www.WoTangKa.com

楞严经讲座:楞严经讲座 五十六集 | 沃唐卡www.WoTangKa.com

楞严经讲座:楞严经讲座 五十七集 | 沃唐卡www.WoTangKa.com

楞严经讲座:楞严经讲座 五十八集 | 沃唐卡www.WoTangKa.com

楞严经讲座:楞严经讲座 五十九集 | 沃唐卡www.WoTangKa.com

楞严经讲座:楞严经讲座 六十集 | 沃唐卡www.WoTangKa.com

楞严经讲座:楞严经讲座 六十一集 | 沃唐卡www.WoTangKa.com

楞严经讲座:楞严经讲座 六十二集 | 沃唐卡www.WoTangKa.com

楞严经讲座:楞严经讲座 六十三集 | 沃唐卡www.WoTangKa.com

楞严经讲座:楞严经讲座 六十四集 | 沃唐卡www.WoTangKa.com

楞严经讲座:楞严经讲座 六十五集 | 沃唐卡www.WoTangKa.com

楞严经讲座:楞严经讲座 六十六集 | 沃唐卡www.WoTangKa.com

楞严经讲座:楞严经讲座 六十七集 | 沃唐卡www.WoTangKa.com

楞严经讲座:楞严经讲座 六十八集 | 沃唐卡www.WoTangKa.com

开始是最有名的,所谓七处征心,这个七处征心,所谓阿难向佛求教的,已经讨论完了。为了提起大家注意,所谓七处征心,就是佛问阿难为什么要出家?为什么学佛?用什么来修道?那么当然是用心啦!他问他心在哪里?那么第一次他的答复同我们大家一样:心在我们的身体里面。佛就把他辩了、批驳了,这个观念错了!

这一点,我们首先注意,我们现在念佛、用心、修道等等,老实讲,大家都是抱着在身体里面做功夫(的观念),基本上这个问题就很大了。佛说这个不是的。身体 [断录]……佛说:也不对!外面哪里有个心?

那么第三次阿难就说,也不在身体里面、也不在外面,拿眼睛来讲在眼根里头,就是说拿现在讲“神经的组织”。那么佛说也不是,也错了。这是第三次。

第四次,阿难没有办法了,就拿眼睛来做比喻,说我张开眼睛看到东西、闭起眼睛看不到,张开眼睛看到光明、闭起眼睛看到胡涂、黑暗。他说那个张开看光明、闭起看到黑暗那个是心。佛说也不是。这个理由我们都听过了。

那么第五次阿难就讲,他说我们能够想的、能够思想的这个是心。佛说,也错了!不是。拿现在讲,思想是脑子的反应、脑神经的活动,也不是。

所以我们大家学佛修道,这个道理自己要研究清楚了,我们并没有离开阿难所讲的那个范围。中国的佛学禅宗把身体叫做色壳子,这一个壳壳、一个躯壳,都在一个躯壳子里头在做功夫。乃至我们这一代的禅宗大师虚云老和尚,叫这个身体三个字:“老冻脓”。他年纪大了、老了,他说这个是脓血冻拢来的,等于在冰箱里头冻过的,冻拢来这么一个身体。所以他自己叫自己这个肉身叫做“老冻脓”,一包脓血那么冻拢来的在那里。所以这个里头没有心,能够思想的是脑的神经作用。

那么阿难没有办法,第六次就讲了:这个心在中间、在内外这个中间。那么佛说中间是什么地方啊?也批驳了。

最后阿难就讲,根据佛说的话,尤其注意啊!佛讲过的:“心生种种法生,心灭种种法灭”,所以一切唯心。那么,阿难根据佛自己过去说过的话“一切唯心”。所谓“心生种种法生”是讲心起的作用,不是讲心的体。

那么阿难第七次说,一切不着、一切不执着就是心。佛说也不是。他说(如果)一切不执着就是心,空中飞的鸟啊、水上走的船啊、一切都不留痕迹的,哪里有个心啊?七次都给佛批驳了。阿难所提出的,也就是我们所想到的。

所谓“七处征心”,征就是征求、征问、问答、辩论,都不是。这是第一个,所谓“七处征心”,“心在哪里”的问题。我们现在学佛也是这样,学佛一切唯心,靠心去学。心究竟在哪里?自己都没有找到。然后闭起眼睛在那里幻想,以为里头能够思想就是心,同阿难第五次所说的一样,根本就错误!

所以我们中国文化的一个成语:“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我们要作工,想把这一件事情做好,必须要具备那个作工用的很好的工具。譬如要开锁,必须要一把对的、好的钥匙。我们修道也是这样,修道一切唯心,心在哪里?心究竟是个什么东西?这个工具都找不对,那搞了半天有什么用啊?现在问题就出在这里。

那么因此我们再看《楞严经》的原文,《楞严大义》是三十四页。不过有一位同学前天向我讲,希望《楞严经》多讨论内容;经文已经白话翻好了,他说希望我少一点解释。我当时同这位同学讲了,我说你讲的一点都不错!人的程度各有不同,尤其我们现在的青年同学们,从白话教育入手,自己要去看佛经,佛经都是用古文体的文字写,所以自己对自己的国文程度不够,佛经就看不懂。即使认识了中国字,因为不晓得古文写作的方法,把所有的经典误解了很多。我说你的程度是如此,那么还有许多年轻的同学们需要,所以只好耽误时间。那么因此我们今天也是一样,先看一下原文。我们一路就顺便等于做白话的翻译。

【尔时阿难】,这是四个字一句。那么,拿现在白话文的意思就是说“那个时候”,就是这个时候,阿难跟佛讲话这个时候。

【阿难在大众中,即从座起,偏袒右肩,右膝着地,合掌恭敬,而白佛言。】所有佛经差不多,这是一个行文的规矩,印度的礼貌。就是说阿难在第七次给佛批驳了以后,第八次没有话讲、拿不出来了,没的办法。所以本来在大众里面,他单独站起来了,“即从座起”,从他的座位上站起来了。“偏袒右肩”,印度的衣服,尤其我们现在所看到的出家同学们穿的这个袈裟,现在出家同学们身上穿的这个衣服是便服,现在叫做和尚衣,实际上是我们中国真正中国人的衣服,是明朝时候的一般老百姓的便装,就是这个样子的。所以满清入关的时候,我们有个条件:“俗投,僧不投”,在家人投降,出了家不投降的。所以出家的比丘、比丘尼,就是和尚、尼姑、道士、道姑们穿的这个海青啊、这个衣服啊,都是当年穿的普通人衣服。

那么明朝的时候,出家人怎么样分别呢?有个护照——剃了头发就是大护照。因为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来有这个教条,“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可毁伤。”这出在中国文化的《孝经》上面,其实同菩萨戒律也是一样的。所以我们这个文化是几千年来不剃头发、不刮胡子的,男女都一样。所以古代的小说二十几岁的人“五绺长须”,那么关公一出来三十多岁就五绺长须,因为中国人不刮胡子的。这个头发是盘在顶上,所以都梳起来、插起来的,男女都一样。就是根据中国文化,“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可毁伤。”

其实啊,佛教的菩萨戒也是如此。菩萨戒的道理,自己故意地把自己的身体搞伤害了、弄得不健康,或者故意把自己身上弄出血来——犯了菩萨戒。因为你这个肉身、每一个人肉身都是因地上的菩萨,每一个人都是佛,等于你刺了、自己毁伤了佛的身体一样。所以同一理由,道理是一样。我们了解了这个。

那么过去印度穿的衣服,我们还有个术语,所以文学上叫做“天衣无缝”。天衣并不是天上的衣服,印度古代的翻译称“天竺”。印度天气是热带的气候,印度人一块布拿来在背上一搭,这么一过来,一盖就盖住了。所以就是一块布,随便一个勾勾就勾住了,所以用不着像我们一样一块一块缝起来。因此啊,古人的文学著作有“天衣无缝”这个说法。那么现在我们这块袈裟、这个布,是佛的制度,经过裁剪的,同印度原来衣服又不同;是一块长条、一块长条兜拢来的。那么还有整方块兜拢来,有受戒、没有受戒的差别。不过,还是照印度的规矩,是一整块这么披上来。

印度人过去同我们现在西藏、过去的日本、蒙古,都一样的规矩,我们过去的民族、我们祖宗也是一样,没有裤子的,不穿裤子、穿裙子的。那么,所以一条裙子,这么一块衣服,所以三衣,并不是三件衣服啊!就是裙子一件,上装便衣一件,外面礼服袈裟一件,就是这样穿的。

印度的规矩,也就是我们由印度下来,西藏、蒙古这一路下来,我们历史上所谓称西域边疆民族,都是露出来右膀子的,右面膀子露出来。其实现在西藏人穿的衣服也是这样,不过西藏冷,里面这个膀子并没有露,还是穿了一个短袖。这一节膀子,穿袈裟的时候这个手是不盖的,就是孔子所讲“披发左衽”。所以孔子赞叹我们比孔子还早的管仲,说管仲了不起。孔子在《论语》上有记录提到管仲说,“微管仲”,假使过去历史上没有管仲这样的人,我们文化早完了,他说我也就“披发左衽矣”,我也要变成、我们后代都变成文化沦丧的民族了,变成外国的这一套穿着了。这是由“偏袒右肩”这一句话,就是讲印度的礼仪。

所以阿难正式行礼,“右膝着地”,那么我们东方文化的跪拜,在印度呢?“合十”,两个手合掌叫合十,合掌就是合十。右膝先跪、左膝也跪下,五体投地。中国呢?不合十,是拱手,就是两个手掌不摊开,握成拳。那么跪下来也是右膝先着地,左膝再落地,三跪九叩首。那么印度人就是三拜,五体投地,不是叩首了。反正东方的文化都是以跪拜为最高的礼貌。所以“右膝着地,合掌恭敬”,向佛请求讲话了。

他说:【我是如来最小之弟,蒙佛慈爱,虽今出家,犹恃憍怜。所以多闻,未得无漏。不能折伏娑毗罗咒】。就是这一段,我们先切到这里讲。阿难自己讲的话,这就是翻成白话很恳切、现场的话。他说对不起,我嘛是你老人家最小的一个小兄弟,跟你来出家;“我是如来最小之弟”,他说我是你最小的小弟弟。佛有两个堂兄弟,阿难是最小的一个。“蒙佛慈爱”,他说承蒙你老人家慈悲、爱护我,叫我来出家、我跟到你出家。“虽今出家”,我们注意这八个字啊!现在,我现在虽然形式上出了家了,“犹恃憍怜”。

我们出家的年轻同学们,常常我跟他们有时候很幽默讲个笑话,我说你们在这里出家,真好啊!基隆到高雄四个钟头,一不对,“我回家里去看看!”我说我们当年在大陆看到出家了的呀,出家是不认家哦!丛林下几百人,你说他是哪里人?我隔好几省。贵姓大名啊?不知道了,出家不认家了。有时候终身、一辈子都没有回去过。我说你们这一班同学是真可爱啊!四个字:“犹恃憍怜”。还靠家里的爸爸妈妈,不对,回去找妈妈!出了家回去妈妈看到心痛啊,豆腐啊、青菜萝卜吃了一大堆,还拿钱;然后不对还很关心,同阿难这四个字一样。“犹恃”,还有个依赖性的,恃就是依赖性;“憍”,在佛前面还撒娇,反正哥哥成佛了嘛,将来他上天的,我拉到他衣裳也可以走了嘛!何必修啊!有这个恃宠而骄。“怜”,总是哥哥啊!还靠佛的随时怜悯他、关心他。他说我老实讲还是这个心情!

“所以多闻,未得无漏”。因此什么课都要听,听不到、听录音带!总管听。听完了以后啊,讲些什么?“莫知啊!”听到了、听过了,过了就过了。那真是啊,“无着就是道”,一切不执着!哈!变成这样了!阿难也是一样。他说“所以多闻,未得无漏”,没有证得无漏之果。

无漏是个果位。无漏,简单地说,“心无渗漏”。一切念头、心里没有渗漏。没有杂念、没有烦恼,一切都没有;没有是非、没有善恶。整个的身心变成了无缝塔,比方形容它整个的身心,成了好像没有缝的一个水晶的塔一样,内外透明、纤尘不染。我们用现在的话简单明了地解释无漏。

真到了无漏境界,照佛学的术语解释很麻烦的,阿罗汉果。换句话,心中的见思惑(见惑、思惑:思惑——贪瞋痴慢疑;见惑——邪见、身见、边见、见取见、禁戒取见。)三界的见思惑、所有一切起心动念、所有一切的习气干净了、镇伏下去,才证得无漏果。换句话说,无漏就很圆满了,等于尼龙袋装冰水一样,一点都不掉出来才是无漏啊!我们只要有一点毛病、有一点烦恼、一点什么道理不懂,那就有点渗漏,就有漏洞。所以无漏这个道理我们简单地讲,不照佛学那么讲,不然“无漏”就要打过两个钟头了,这两个钟头专门要讨论无漏了。现在我们还是照简单明了的意思。

所以阿难说,我多闻,多闻什么?听的佛法很多,一肚子、一脑子的佛法、一嘴巴的佛话,会跟到佛所说的照样地说,自己没有证到,“未得无漏”。因此,他说我刚刚——我们讲了好几个礼拜,在阿难跟佛两个是当场的事,他说刚刚化缘的时候就碰到摩登伽女,念了这一个外道的咒语,一念就给我迷糊了、吃了迷幻药一样了。这一件事情我们不需要再提了。他说,“不能折伏娑毗罗咒”。

【为彼所转】,因此,几乎使我着迷了。 【溺于淫舍。】所以,他说在摩登伽女那里,自己都觉得好像失神了、变成白痴了,他说莫名其妙。他说为什么呢?

【当由不知真际所诣。】他提出一个问题。他说应当是因为什么来呢?“不知真际所诣”。“真际”是佛学一个名称。真际,真理的、那个真正的道的那个本体,有边际作用;边际后来就叫做量了——有这个境界。他说我不晓得道是个什么境界啊!天天在学佛修道,不晓得道是个什么境界;不知道真正的道是什么,搞不清楚,所以才有这个结果。“所诣”,“诣”就是到达,他说因这个原因才到达这个不好的结果。

【惟愿世尊,大慈哀愍,开示我等奢摩他路。令诸阐提,隳弥戾车。作是语已,五体投地,及诸大众,倾渴翘伫,钦闻示诲。】那么这些文字我们简单地把它跳过去了。中间就是讲,希望佛的大慈大悲,就是这一句是重要的:“开示我等,奢摩他路”。他所提出来的两个问题,第一,他说我为什么碰到魔障过不去呢?我们烦恼也是魔障,念头不能清净也是魔障,财色名食睡都是魔障。他说为什么?大概——他还是大概讲的话,因为我不晓得道的真体是什么。他说现在希望你老人家大慈大悲,告诉我们真修行;“奢摩他”是什么?得止,先把心能够宁静下来。“奢摩他”是止、得止,心能够得止、得定。

得止、得定并不是佛法的究竟哦!只是入门的初步。譬如我们念佛的人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心不乱都做不到,没有得止。其它杂念妄想没有止,基本都没有做到,所以没有得到念佛的“奢摩他路”,一心不乱做不到。至少念佛得到“奢摩他路”,就是说得止了,一念清净了,一念万年、万年一念,这条大路一直去。他现在提出来的是这两个重点问题。我们还是采用那位同学的意见,其它的文字大家一看就懂了,我下面白话的也翻了,你可以参考一下。

他提出这个问题,我们现在注意,七处征心讨论完了,阿难等于代表了我们向佛要求两个方向:一个,指示我们大家,所谓修道、学佛,道在哪里?什么叫道?这是第一个目标。第二个目标,你至少要告诉我,这个心怎么能够定得住?我们这个心怎么样能够定得住?免得心里头杂乱思想烦恼太多了。怎么能够定得住?所谓打坐啊、念佛啊,都是求定,怎么样定得住?就是这两个。这个很重要哦!《楞严经》就从这里开始了。

【尔时世尊,从其面门,放种种光。其光晃耀,如百千日。普佛世界,六种震动。】阿难提出这个问题,佛又玩了一个神通了,第二次放光。《楞严经》上佛有六次放光,所代表的意义都不同。第一次,阿难遭遇这个魔障,佛吃完了饭,匆匆就跑回来,马上就入定,从顶上放光,出来一个化身佛,他自己的身外之身,讲出一个“楞严咒”,教文殊菩萨赶快去救阿难。这是第一次放光,从顶上来。现在阿难提出来,要他告诉学佛第一步真正的道理,认到心;怎么样用心?开始在哪里学?而且要佛讲出来怎么样才能够使心得定?定者是宁静。那么佛不从头顶上——面门,就是从面门、脸上这里,整个脸上呈现一种光华。那么,照经典上形容不得了了!太阳都无光了。因为佛这里、他这个电厂一开了以后,如来电厂,第一块招牌一打开了,“其光晃耀”,啊!那个亮光之大!等于一百个、一千个太阳的亮光那么大。那当然我们眼睛都张不开了,只好闭着眼睛,已经很刺眼了!

“普佛世界”,所有佛的世界都照到了,不止我们这个世界。地都跳动,“六种震动”。那不得了,大地震!东倒、西歪,下跳、上蹦,所谓东涌、西没,这六种震动。假使我们坐在这里不晓得怎么办啊!就是这样,大地是六种震动。可是你要晓得,我们普通碰到地震是坐不住的哦!碰到佛法境界、得道,在这里放六种震动,我们一样安然无事哦!这是佛的、佛法的六种震动,同普通的地震绝对两样。这个道理,也代表了本身——我们大家诸位到达那个境界,自己身体内部整个的都会六种震动,左、右、上、下,所以由左通到右、由右通到左,都会一样;面门也会放光。

当时佛现了这个神通以后,【如是十方微尘国土,一时开现佛之威神,令诸世界合成一界。】这个很严重了。佛现了这个神通以后,所有十方(十方就是东南西北,再加四个角、上下,这样十方,十方虚空。下方也有佛哦!等于我们现在的建筑,楼下还有楼下、地下室还有地下室、上面还有上面,重重无尽的世界),十方世界都看到释迦牟尼佛面门放光,现这个神通。而这样一来,光光相互——这个地方就是密宗了啊!这一本经典是“大佛顶如来密因”,秘密就在这里!光光相互、每个光都透了,不但我们的本师释迦牟尼佛放光,东方、西方、南方、上方,一切诸佛同时放光,每一个方透过了,所有的十方世界变成一个世界了。这是一个秘密。

这个世界,一切有阻碍,有时空的阻碍;有一个没有阻碍——光、自性的光明,哪里都是光。所以《阿弥陀经》告诉你,白色白光、青色青光、黄色黄光、红色就红光。换一句话,你加一句“黑色也是黑光”,都是光。光是无量无边的,所以叫“阿弥陀”——无量寿,无量的,没有时间限制、没有寿命的限制;无量光。这个地方佛也显示了这个秘密。

这个经典可没有把秘密像《阿弥陀经》那么告诉你清楚。“令诸世界合成一界”,这一界是什么?在《华严经》叫做“一真法界”。十方三世只有这一界,没有三界,也没有他方世界;十方世界就是这一界;也就是我们唯心心界。当你明心见性了,就到这一界。

【其世界中】,他说这个世界里头、这个一真法界里;【所有一切诸大菩萨,皆住本国,合掌承听。】所有十方佛国,连阿弥陀的西方极乐世界的大菩萨们都看到了。东方药师如来世界都一样,大菩萨们等于说透视,我们现在叫国际电视台,这个叫“佛际电视台”打开了!所有大菩萨们在他的本佛国土都看到了,向佛顶礼,要听佛说法,坐在他的本位上“合掌承听”。就是最重要一段开始了!

注意哦,这是从面门放光的啊!也不是从后脑放光,不是像《济公传》那么讲,济颠和尚要放光了,头上后脑一拍“嗡嘛呢叭咪吽!”就放光了。他这个不是这个放光,他从前面。

【佛告阿难。】佛开始讲话了。这个我们注意啊! 【一切众生,从无始来,种种颠倒,业种自然,如恶叉聚。】佛首先讲的话。我们这个时候每一个文字都要注意了!佛放光以后对阿难答复他的问题。这个世界上一切众生,从无始以来(无始我们讲过,不要再讲了,无始的观念,这个佛学名词不要再解释了,对不对?已经讲过了,就是从很远很远开始),“种种颠倒”,这四个字注意哦!所以我们现在坐着,觉得我是一个人,这个观念对不对,没有悟道以前搞不清楚哦!究竟我是人还是狗?还是什么?不清楚哦!我是人?是蚂蚁?还是人是人啊?还是我是神经病啊?还是神经病的人是正常人啊?都是众生颠倒!搞不清楚哦!“颠倒”两个字佛学用得妙极了!

注意哦!他说一切众生从无始以来种种的颠倒,不止一样颠倒,颠倒的事情多得很耶!譬如说,我们两个手多重要啊!一天到晚把它用到晚,吃饭也是它、洗菜也是它、上厕所清洁做工作也是它,烧香也是它。两个脚有什么了不起啊?袜子包了还要拿鞋子包,结果里头还是香港脚,臭得不得了!哎,那个臭的东西包得那么厉害;这个手那么好,你看鼻子眼睛那么重要,摆在外面。那个不重要的地方又遮、又盖、又捆起来——众生颠倒!

你看那个钞票一点用没有啊,做柴烧也点不燃、做草纸用太硬,一点用都没有;大家要把它包起来,还要拿一个箱子装起来,还要拿保险柜装起来,还要用人拿一把枪站在门口看着;那个田地里米啊、麦子啊做面粉给我们吃的,那个多重要!水果啊摆在外面,随便、没有关系。你看众生颠倒!颠倒的事情多得很,讲不完啦!种种颠倒,也包括这些颠倒。因此众生自己颠倒了,真的当假的、假的当真的,佛已经讲了。所以我们现在能够讲话、能够听话,这个不一定是真的耶!你认为懂得这个是真理,不一定是真的哟!注意哟!“一切众生,无始以来,种种颠倒。”

这个很严重!他说因为大家颠倒了,把正的当歪的、把歪的当正的;真的当假的,假的当真的,“种种颠倒”。

“业种自然”。因此啊,变成心理上形成一股力量,这股力量、生命的力量叫做“业力”,这个业。业有三种(归纳性的):“善业”,我们做好事是善业;做坏事是“恶业”;不好不坏的,莫名其妙做了,自己好像下意识无心做了的,那个是“无记业”,也是一种业。三业,即善、恶、无记。归纳性的,分析起来就多了。业是一种力量。他说我们自己颠倒了,所以这个生命轮回,生了死、死了生,这个业力的种子(也叫种性),自己不知道,这一股力量、生命自然而然就来了。

“如恶叉聚”。恶叉是什么呢?三样东西。等于我们拿三个棍子,两个棍子搭起来会倒下来;三脚架子一搭,它就立住了。“业种自然,如恶叉聚”,就是说,这个三架子很多了,善缘、恶缘、无记的因缘;善业、恶业、无记的业,凑拢来变这个人身。换句话说,都在颠倒,因为颠倒构成的业力。这是讲一切众生(普通人)。

【诸修行人,不能得成无上菩提,乃至别成声闻缘觉,及成外道,诸天魔王,及魔眷属。皆由不知二种根本,错乱修习。犹如煮沙,欲成嘉馔,纵经尘劫,终不能得】。这个文字都很好,翻译得非常美。他说一般修行人,觉得自己想跳出三界去修行,或者出家,不出家也要走修行;为什么不能成无上菩提?菩提者,就是觉悟。为什么不能直接成佛呢?一切众生个个成佛,为什么修行不能成佛?这是总目标。不能成佛,就走了岔路了。大路只有一条——证得菩提,大彻大悟成佛。菩提就是觉悟,大彻大悟成佛。因为大家颠倒了,认不清楚修行的那个根本。所以,走小路的,比较第一步岔的走小路成了声闻缘觉。声闻缘觉是小乘,也非究竟。佛在《楞严经》最后自己训骂声闻缘觉的弟子——“外道”。不是我说的,这个《楞严经》上最后有的。那么,他说因为他没有大彻大悟,没有明心见性悟道,不能成佛,所以变成声闻缘觉,什么初果罗汉、二果罗汉、三果、四果罗汉——声闻乘。乃至辟支佛、缘觉佛,这是缘觉乘。他说这些是小乘道,因为走岔了路,不能成佛。

那么,再第三等岔了变成外道。什么叫外道?外道的意义:“心外求法”(一切众生都有心,向心外面依赖他人、依赖他力,求一个主宰——心外求法),这是外道,变成了外道。再第四等岔的,变成了比外道还差一等,天魔,变成天魔。第五等岔的,变天魔的部下、魔王的眷属。他说为什么?我们注意哦!他说修行人没有认识真正心地法门、搞不清楚,不能成佛,归纳起来,一层一层有五条大的岔路。一条岔路,比较好的,成为佛弟子的声闻缘觉小乘道;再差呢,变成外道;再差就变天魔,下面《楞严经》中间讲五十种阴魔,天魔几乎神通跟佛两个差不多一样哦!等于我们那个小说《西游记》上讲的,那个魔王变个假雷音寺、变成假的释迦牟尼佛,把孙悟空都骗过去了,本事就有这样大!再差一点啊,你觉得在修行啊?变成魔王眷属。他说五条岔路。

为什么呢?他说:第一,众生颠倒;第二,修行人认不清楚明心见性,也是颠倒。他说为什么会颠倒呢?都因为不知“二种根本”。注意这个话!因此啊,随便来修行,“错乱修习”,自己搞错了,自己乱搞,以为自己是修行,他说整个搞错了!他说等于拿一碗沙子来煮饭,你煮了半天,把沙子放电饭锅里头,永远煮不成饭的。他说蒸沙成饭,想把它变成饭、变成好的菜啊,千生万劫永远修不成,不能成佛。我们学佛的要立大志,就要求佛道,要成佛、求得菩提,而且这两种根本颠倒要搞清楚。那么这是佛的开头、序言。现在他讲正文。

【云何二种?】佛自己提出来反问,告诉阿难。他说哪两种错误呢? 【一者,无始生死根本。则汝今者,与诸众生,用攀缘心,为自性者。】第一种错误,就是我们这个生命中,无始以来,我们生来又死、跳不出轮回,就是这个东西。什么东西呢?“无始生死根本”。“则汝今者”,就像你一样。佛告诉阿难(当时哦!阿难现在早成佛了,他说的是当时),像你一样;“与诸众生”,同我们大家一样;“用攀缘心”,我们现在这个能够思想、能够有感觉、能够有知觉、能够起烦恼、能够读书、能够思想这个心,叫攀缘心。“攀”,这个手像猴子抓东西一样,一路这样抓,一个思想一个思想抓过来;“缘”,就是抓到一个东西,总想抓一个东西。睡觉呢,还怕“阿弥陀佛”掉了,多念两句,然后再睡。“我昨天念了五千句哦!”昨天是昨天啦,五千句已经到了极乐世界去了,他在这里还在抓呢!——攀缘心。攀缘心,就是手那么抓。我们现在呢,“哎,你为什么打坐啊?”譬如有两位同学,我说这两天怎么样?“哎哟,这两天少做功夫啊,所以不行了!因为少打一点坐。”以为好像打坐做功夫就对了。也是攀缘心,颠倒!当然不是颠倒,“倒颠”,倒颠、颠倒差不多,一样!

“用攀缘心,为自性者”,认为这个能够思想知觉这个、以为这个才是自己的心。佛这样一说好严重啊!你看我们想想看,我们呢?那些人一天“老师啊!怎么教我一个功夫啊?我的气又给人家拉动了!又什么……”他自己都用自己里头的攀缘心、用这个心来修道。而且做了一点功夫,“好啊!刚才一堂坐下来,呵!好清净啊!气脉又动了……”那个气脉动了,你上午动了,下午呢?下午没有了。没有了又在“哎呀,后悔啊!假使我下午不下座多好呢!”下午你不下座嘛!“哎呀,我的腿受不了啊!”都是攀缘心。“一切唯心造”,心是什么东西你都认不清楚嘛!你讲修行,他说你不是全错了?!

一切众生第一个错,“用攀缘心”,认为这个就是自己的心、自己的性。问到你心在哪里?“心在里面啊!我在想啊!我在讲话啊!”这个是攀缘心哦!就是我们今天大家听《楞严经》听进去的、我能够讲出来的,也是攀缘心。攀缘是一个连一个,一句话讲了就过了,过了后第二句就上来,这个就是攀缘心、凡夫的攀缘心。这个攀缘心就是无始以来生死的根本。佛说的啊!他说第一点大家错了。

第二点,【二者,无始菩提涅盘,元清净体。则汝今者,识精元明,能生诸缘,缘所遗者。】很重要哦!这几句话你当咒子念,念它三年,包你会成道!这个话我负责说话,说错了我要下地狱的。地狱很可怕,并不好受哦!地下室都很难过,不要说地狱!从哪里念起?

“无始菩提涅盘,元清净体。则汝今者,识精元明,能生诸缘,缘所遗者。”就把这几句话当咒子念,你背来了,参透进去,你就悟道了!

佛怎么样说啊?第二个颠倒,我们天天要求道,道有个代名词,悟了道叫“菩提”,菩提就是一悟:“啊,悟了!”这个时候是菩提。菩提是梵文,中文就是觉悟、大彻大悟。“涅盘”,悟了以后证得那个境界,那个证量、那个境界,就是涅盘,叫做涅盘。这个涅盘境界是什么?“常乐我净”的。不生不灭、不垢不净,是“常”;“乐”,它没有苦,只有清净之乐。那个是生命的无我中间的真我,那就是净土,就是涅盘。

那么我们现在学佛修道,就是修到这个。要想觉悟、开悟,证得菩提、证得涅盘。菩提涅盘他说怎么样去求证到呢?注意哦,“元清净体”,不要你去修的,每一个人都有,原来就有;本来很清净、本来就清净,你不要去找一个清净。把两腿盘起、眼睛闭拢来找清净,你在干什么?!你在里头开运动会啊!闭起眼睛在里头想东想西,又找菩提、又找涅盘、又找无明、又找烦恼、又找佛,这是干什么啊?!他说本来原来清净的。

可是众生啊,认不得我们原来就是清净体,偏要在那个攀缘心上转。看到一个思想来了,又怕,又想去了妄念。妄念你要去它干什么?!它既然叫妄念,它自然就跑了嘛!你们哪一位能够把妄念抓得住啊?我们在座哪一位能把自己的思想抓得住哦?如果有人抓得住,我就皈依你!虽然是魔王,也没有关系,就皈依。你抓不住的啊!

一个思想、一个思想,它自己本来空,不要你去空它的啊!你说我现在能够把念头空了,你那个空掉那个念头那不是一个念头吗?!那也是个攀缘心嘛!告诉你,攀缘心它自然缘过了就空了嘛!所谓空者,它自性本来空,不是你去空它的啊!所以他说众生颠倒。

讲了一个空、说了一个空,佛说一切皆空,偏偏打起坐来“我要空啊!空啊!”你那个打坐不在一切以内啊?!一切皆空嘛!你坐起来也空,空也空嘛!所以佛说众生颠倒。他说因为认不到“无始菩提涅盘元清净体”。我们自性本来清净的,一切不留。所以禅宗的六祖悟了道,说“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本来没有个东西嘛,哪里粘住了?

譬如我们从八点钟开始,讲“佛说阿难……”,讲过了就没有了,你听过了也完了。“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不要清净,本来清净的嘛!

那么下面佛更慈悲。他说这个“元清净体”、“道”本来在这里,你不懂。“则汝今者”,他告诉阿难,“识精元明,能生诸缘”,就是你现在眼耳鼻舌身意,六根、六识,这六种,在外面起分别作用,意识攀缘、这个六识攀缘,“能生诸缘”。我们眼睛一看就看到了、耳朵一听就听到了,六根六识起攀缘心作用的,他说你哪里去找“道”哦?

现在他告诉阿难,道在哪里?“则汝今者”,就是你现在;“识精元明”,这个六根、六识,“能生诸缘”,你一看东,东面就看见;一看西,西面又看见;转过头来,都看不见。当你面对现实的时候、那个境象来的时候,就有;过去了,就空。“缘所遗者”,缘聚就有、缘过了就没有,没有你去找它干什么?

“缘所遗者”。因缘聚散,如浮云的去来。譬如我们每一个礼拜一的晚上,大家在十一楼,一堂人坐在这里,楼下楼上都是人,因为《楞严经》这个因缘,这两个钟头聚在一起。两个钟头时间一过了,各人回家,这个境界就散了;这个境界散了,十一楼还有《楞严经》讲座没有?没有了。你那个能够听经、能够想的那个还有没有?有啊!没有离开过你啊!一切因缘能聚、能散,一切因缘散完了,我知道“因缘散了”,散了你不要哭啊!因缘散了,“哦哟!好空哦!”哭起来了!又上一个当。当然你也不要笑,笑也上一个当;不哭不笑好不好呢?也上当。

那么怎么叫不上当啊?喜怒哀乐一切自在,喜怒哀乐也是外缘。“缘所遗者”,一切缘过了,那个能起因缘的那一心,本来“遗”还遗留在这里哦!《楞严经》翻得最好是这个“遗”字,“缘所遗者”,譬如我们现在坐在十一楼,大家这个因缘聚会;等一下大家都回家,我们都是缘,缘散了,这个地方呢?空的,这个地方没有变,“缘所遗者”。所以我们大家做了几十年人思想、感觉、经过都很多,这都是因缘聚散。昨天的事、昨天的因缘过了,现在讲一句话也是因缘。因缘讲了,也听到了;我讲过了,不讲了;不讲了,有人打喷嚏你也听见了,这也是缘。缘也过了、喷嚏也过了,一切都过了,你能知道这个本来清净在这里,“缘所遗者”。他说你本来清净的啊!

【由诸众生,遗此本明,虽终日行,而不自觉,枉入诸趣。】因为一切众生,本来丢下了一切因缘、空完了,那个空不掉的那个就在你那里啊!那个用不着空,也用不着不空啊!所以佛教里头有五方佛,北方的那一位佛叫什么啊?我们出家同学都晓得——“不空如来”,空、不空,不空如来嘛!南方宝生佛、北方不空佛,佛都告诉你了嘛!

所以你一切因缘空完了,你能够知道空与不空的那个;“遗此本明”,你本来明白,你几时胡涂过啊?!你从来也没有胡涂过啊!你胡涂就不会到这里搞《楞严经》了,可见你一点都不胡涂!还晓得来“愣”一下呢,愣头愣脑的就是会愣,这个就不胡涂啊!

“遗此本明”,他说因为一切众生自己不能自己觉悟到这个;“枉入诸趣”,所以很冤枉的在六道里头滚来滚去,“枉入诸趣”。

好,现在我们晓得两种颠倒,搞清楚了。(师笑写板书的同学:呵!陆先生颠倒,不该写的拼命写、该写的不写,哎呀,真颠倒。)

现在佛说两种颠倒,一种颠倒是拿攀缘心、自己这个思想、这个念头,把这个当成自性。第二种颠倒注意哦!他说我们这个清净之念头、这个心啊,自性本来很清净,都在这里。一切万缘过了,不去攀缘,所留下来能够知道的;缘过了我们知道空了,缘来了知道有了,他说这一个。不要搞错了!搞错了就会永远无法修行。

现在我们再继续下去。佛先提出来两种颠倒,答复了第一个问题了。阿难问的第一个问题,他说我们修道,因为不晓得“真际”真正道路是什么?佛现在答复了真正道路是什么。真正的道路就是我们本来的、原来的清净心。不要用这个思想的、感觉的心去修、去做功夫,这是第一问题答复了。等于我常告诉大家,你要盘腿学打坐,想修禅定,两腿一盘、手一放,已经对了。如果你把两腿一盘,手一放好,然后“哼!哈!不要吵啊!我修道了啊!”空念头、脖子不对……搞了半天都是多余的。

当你说清净,不要盘腿,你看,放下就清净了;说过了就清净了,听过了也就清净啊!不要另外去找一个清净的。你如果说“哎,对了!这句我听懂了!现在我要找一个原来清净的心……”完了!又在颠倒!那是攀缘心。这个要注意!

好!现在阿难提出来要求的第二个问题佛要答复了,他告诉我们怎么样能够得定。虽然道理懂了,我心定不住啊!怎么样能够得定?佛说了,“阿难”(就是三十八页这个原文),【阿难,汝今欲知奢摩他路,愿出生死。】现在开始“八还辨见”了。这是八次往返讨论了,阿难要修道、打坐,怎么样得定?注意哦!很多人想得定,你怎么样能够得定?佛说,你想知道奢摩他路,得大止观、大止;“愿出生死”,想得真正最伟大的止观的正路,想跳出生死。

【我今问汝。】他说我现在问你。佛怎么样问啊?佛在表演,他说现在我要问你了,就把膀子这样一拿;【实时如来举金色臂】,就把他自己身上这个黄的、发光的膀子一拿。【屈五轮指】,就是五个指头啦!不过佛的相貌(手)比我们的手漂亮,那个指头、十个指头都是螺旋纹的,都是螺、十个螺。我们讲的“十螺生儿做状元”,什么“一螺穷,二螺富,三螺开当铺”啊什么的,搞不清楚,啊!(众笑)十螺就是这个五轮,尤其这个指头;而且很漂亮。“屈”,佛就这样膀子一拿,然后把这个手掌一摊开,手握拳。佛经描写的文学那么漂亮!实际上啊,佛就是说,“我问你,你看!”就是这一下,给他佛经文学形容得漂亮了。“举金色臂,屈五轮指”,【语阿难言】。佛把手一拿、拳一摆,就问阿难。【汝今见不?】他说你看见吧?

【阿难言:见。】阿难说,“见!”当然看见了。手一拿、拳一拿,怎么看不见?所以阿难答复话只有一个字“见”,看见了。

【佛言】,佛就问他,【汝何所见?】你看到了什么?这就是禅宗!你看到了什么啊?

【阿难言:我见如来举臂屈指,为光明拳,耀我心目。】他说我看到你老人家拿起膀子,把指头一拿变成拳。“举臂屈指”,把五个指头一抓拢来;“为光明拳”,你那个手嘛发亮、发光的,他说好像电灯泡一样,在我眼睛前面晃来晃去,就是这样嘛!阿难讲得很老实,“是这样啊!”

【佛言:汝将谁见?】佛说你拿什么看见的啊?你看佛一步一步逼人吧?把手一拿:阿难,看见了吗?阿难说看见了。他说你拿什么看见啊?他说你拿拳头、一拿我就看见了。佛说不是啊,我问你用什么东西看见我拿拳头的啊?所以“汝将谁见?”

【阿难言:我与大众,同将眼见。】阿难也有点不服气了,他说这个……你老人家!我同大家一样,都是用眼睛看见的啊!都是眼睛看见你这个手啊!

【佛告阿难】,佛就说了,【汝今答我,如来屈指为光明拳,耀汝心目。汝目可见,以何为心,当我拳耀?】他说,照你现在答复我的话,说我拿个膀子起来,把手指握拢来变成一个拳头,“耀汝心目”,在你眼睛前面一晃。“汝目可见”,你的眼睛如果可以看见的话。“汝目可见”四个字是古文,这个很难懂了。“汝目可见”,换一句话就是说,佛在说眼睛不能看东西的。“汝目可见”,假定你认为“汝目”你的眼睛可以看得见东西的话;“以何为心”啊?他说你心在哪里?

看东西不是眼睛看哦!心看哦!“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哦!所以阿难又在颠倒了。所以佛说你看见没有?他说我看见了。“看见什么啊?”第一次错了,看见你的拳头。佛说“你拿什么看见的?”他说我眼睛看见,他说我同大家一样都是眼睛看。又错了!

佛说你如果认为人的眼睛可以看见东西,“以何为心”啊?我问你,心在哪里?心不见、心不动能够看见东西?那个死人刚刚断了气,眼睛就看不见了,他心没有了嘛,以何为心啊?“当我拳耀”我的拳头在这里,你的心在哪里?

【阿难言】,阿难又说,【如来现今征心所在,而我以心推穷寻逐,即能推者,我将为心。】上面有七次了,佛都把他说了不对。这一次佛又来了,拿个拳头逗一下、他又逗出来,最后问他心在哪里?“阿难言”,阿难说,“如来现今征心所在”,他说你现在征求(问我)心在哪里,而我现在用我的心来找这个心。“用我心”,他又错了,颠倒了,用攀缘心。他说我以心“推穷寻逐”,我用我的心仔细找我心在哪里;“即能推者”,就是那个我现在能够想、要找的!就是我现在,你问我心在哪里,我给你问愣住了,我现在找找找……找了半天,心在哪里找不到。“哦!”他说我懂了,“就是我要找我心的这个东西、这个思想,这个!”“我将为心”,这个就是心。

你看,释迦牟尼佛发不发脾气啊?也发脾气。这一下释迦牟尼佛发脾气了。【佛言:咄!】文字很好听,就是佛说“嗐!你怎么搞的啊?!”就是这个话。佛也拍桌子了!这个“咄”字你看到很轻松,就是威严很……“咄!你怎么搞的?!上次跟你讲了七次了,不是心!你现在还讲这个是心!”所以佛都发了脾气了。

他说阿难啊!【此非汝心。】他说这个不是你的心啊!我们注意哦,我们现在能够思想的,他说这个不是你的心啊!你把这个当成心,错了!他说“此非汝心”啊!

【阿难矍然,避座合掌,起立白佛。】佛发了脾气,阿难也吓住了。阿难倒不是给佛发脾气吓住;佛说你现在能够想的不是你的心啊!这一句话把阿难吓住了,“矍然”,就跳起一下。这个“矍”字是中文字形容人那么跳一下,就是我们人紧张一下,赶快就站起来了,“合掌,起立白佛”,站起来问佛。

【此非我心,当名何等?】他说我现在能够思想的、我们能够听话的、能够坐在这里有感觉的,这个不是心,这叫什么东西啊?!那换句话,我们人白活了一辈子,没的心了嘛!难道到东门菜场卖掉了?!哎,还是到哪里去了?还是灌香肠灌掉了?这个心到哪里去了呢?他说这个不是我的心,那叫什么呢?!所以阿难也急了。

所以这个经典都是话剧耶!电影银幕上一样的。佛说,“咄!那么笨!这不是你的心。”他一听就一跳跳起来,他说这不是我的心,我心在哪里啊?这个思想的不是心,心在哪里?

【佛告阿难。】注意哦!这句话特别注意哦!你们真正修行、年轻同学要背来哦!要背来。什么叫背来?不是记住。你们现在读书啊,不会背书的。拼命记、应付考试,考试完了就丢掉了。“背来”不是“记”哦!背到像唱戏一样、唱歌一样,不用脑筋就唱出来的,脑子就出来,那个叫“背”。我们当年背书是这样的,背来。所以你看那个电影上背书的时候是摇头,乱摇、乱背,不用脑筋的,所以到年纪大了,一背就出来了。现在这句话要背来:

【此是前尘虚妄相想,惑汝真性。】他说你认为“现在能够思想”这是你的心啊?这个不是啊!这是影像,就是现在的话“意识形态”,意识的形态所构成的影子、概念。哲学上常用意识形态,你的意识构成了一个观念。意识形态也好、观念也好,都是名称的不同了,都是颠倒话,不要受骗!他说你认为这个思想,我们所有的思想来来往往,都受我们过去经验意识心理自己的支配;“前尘相”,经验上,我们生来以后,由父母教育开始,一直到受外界接触的影像接触进来,这个现象;现象来以后,变成我们的思想习惯、意识形态了,变成一个观念,所以一想就是这个观念出来了。他说这个不是你的心啊!这个是“前尘虚妄相的思想”,意识形态。

“惑汝真性”,你自己被自己欺骗了。换一句话,这是“心态”、心的作用的姿态,不是真心的“体”。佛要阿难、要我们找的是“心的体”,那个是什么?阿难拼命就在“用”上去找。释迦牟尼佛说:阿难,你去到厨房给我把面粉拿来!阿难看看厨房里有饺子,饺子上找面粉;又在面条上找面粉,他都在用上去找了,同我们一样。这些作用啊,“此是前尘虚妄相想,惑汝真性”。他说你受了欺骗!谁欺骗我们啊?自己欺骗自己!都把能思想这个……思想是个习惯性的,所以思想你也用不着去空它,它本来空的,它是个习惯性的。

他说,【由汝无始至于今生,认贼为子,失汝元常,故受轮转。】这都由于你无始以来,一直到现在这一生,你把自己的东西忘了;把到你家里来的土匪、小偷认错了当成儿子。我们的思想感情在里头,都是我们的小偷。可是我们把这个能够思想、能够感觉的这个当成是自己的心,用这个心去修止观,他说你怎么修得成啊?!所以“认贼为子,失汝元常”啊!丧失了你那个本来的真性;“故受轮转”,你永远在那里轮回。

所以你在念佛,想把“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一句一句,“阿-弥-陀-佛”,四个妄想兜拢来的。“南-无-阿-弥-陀-佛”,六个妄想兜拢来。你说《华严经》、《清净经》、《法华经》,都是妄想兜拢来;这个妄想马上过了,都是前尘分别影事啊!你想把这一个观念、或者你的观想永远停留住、叫“奢摩他”,就是第五种成就了;最高也不过第二种成就——声闻缘觉。第三种是什么?外道;第四种是天魔;第五种是魔子魔孙了;你不是入魔了吗?他说“故受轮转”。好了,阿难一听,给佛又训了,骂了。

【阿难白佛言】:阿难还是不服气哦!听到这里跟佛俩论辩起来了。 【世尊,我佛宠弟,心爱佛故,令我出家。我心何独供养如来,乃至遍历恒沙国土,承事诸佛,及善知识。发大勇猛,行诸一切难行法事,皆用此心;纵令谤法,永退善根,亦因此心。若此发明不是心者,我乃无心,同诸土木。离此觉知,更无所有,云何如来说此非心?我实惊怖!兼此大众,无不疑惑。惟垂大悲,开示未悟。】这是一口气下来,所以断不了。阿难也给佛逼急了。“人急悬梁,狗急跳墙。”同我们一样、逼急了,他所以跟佛两个辩论了,毫不客气!

阿难就跟佛说,“世尊!”他说佛啊,“我佛宠弟”,他说对不起!我是你最爱的你的弟弟啊!你平常最爱我的啊!他说我也爱哥哥、爱你啊!“心爱佛故,令我出家。”你说要我来出家。所以他的出家多幸福啊!不对就去找哥哥哭一场。他说我出家了以后很乖哦,听你的教化。我的心“何独供养如来”,岂止供养你啊?叫你每一天早晚功课,观想遍历恒沙国土、西方极乐世界、哪里天上天下……我在那里观想,都去了、都去了;晚上施食,什么地方都有了,你们都有饭吃、都有饭吃,一个钱不花,心里想想就是了嘛。一颗米多大、多大、多大,你们吃啊、吃啊,变成面包啊!这样当然肯做嘛,这都是你想的嘛!他说我也是“遍历恒沙国土,承事诸佛”,每一个佛前面我都去供养的。不但供养一切佛,(还)供养一切善知识。

他说就是我今天发很勇猛心走菩萨道的。菩萨道是八个字哦!什么是菩萨道?“行人所不能行”,走人家不能走的路,就是做人家不能做的;“忍人所不能忍”,大家忍不下来的忍得下来,吃不下来的苦我给你吃下来,这是菩萨道。简单地说,“行人所不能行,忍人所不能忍。”这是菩萨要发大勇猛心,就是走这个路子。“行诸一切难行法忍”,这就叫“难行法忍”。他说就是修菩萨的苦行,菩萨修苦行哦!不愿意做也要做,不愿意讲的话也要讲,不愿意见的事也要见,不愿意看的人也要看,他说这个是菩萨道。不管如何苦、不管如何修行,他说也是我们这个心啊!“纵令谤法,永退善根,亦因此心”。就是骂佛了、反对佛了,骂人家、造恶业的,也是这个心啊!

他说刚才你老人家说这个不是心,照你这样一讲,“若此发明不是心者”,他说我们就没有心啊!等于木头啊!除了这个能够思想以外、能够感觉以外,还有个什么叫做心呢?他说你老人家说这个不是心,那我们不是人了!人除了这个心以外,这个不是的话,就等于一块泥巴,等于一个木头啊!

“离此觉知”,离开了这个知觉的。上面这个“觉”是感觉,下面这个“知”是知觉,倒转来用的。“离此觉知”,他说我们这个人离了这个感觉、离了知觉以外;“更无所有”,哪里有一个什么作用呢?这个身体是个躯壳嘛!心在哪里?

“云何如来说此非心?”他说为什么你老人家讲这个不是我的心?!他在叫了!如果演电影的话,他要大叫!假使你这一幕把他拍成电影的话,阿难一定脸胀得通红。他说你现在讲我们这个不是心,如果做电影表演他就要这样叫了。他说我们这个心到哪里去了?你要还我一个心来啊!他说“云何如来说此非心?”他说为什么?“云何”是“为什么”,为什么你要讲现在我们用的这个不是我们的心?

他说“我实惊怖!”他说佛啊,你讲了(这个话)实在把我毛孔都立起来了!假使我们这个不是心,我这个人是疯子活在这个世界上啊?!他说我是个什么东西呢?我实在害怕了!“我实惊怖!”他说不但我在害怕;“兼此大众”,在座的大家“无不疑惑”,没有一个人不怀疑的哦!这个能感觉、能思想的不是我的心,我心在哪里啊?“惟垂大慈,开示未悟。”他说希望你老人家大慈大悲,再说清楚一点,使我们了解。

那么我们翻过一页,现在开始“八还辨见”了,见道这个心。哦,“八还辨见”要一气呵成,恐怕这一下讲不完,怕中间免得都耽误了。我们回去,先不要急,这要等一个礼拜。下个月我们研究一下、加重一点。一个礼拜一次啊,这个心不晓得到哪一天才找回来,很麻烦!

|沃唐卡古唐卡视频讲解目录|←唐卡视频讲解目录查询点这

|十二生肖守护小唐卡|——|最新唐卡价格行情走势|——|收藏级唐卡推荐|

|藏密真言·心咒密咒|←此处目录可参考定制

|藏密坛城·曼茶罗|←此处目录可参考定制

|唐卡嘎乌盒·吊坠小唐卡|←此处目录可参考定制

|唐卡寄卖|←画师唐卡直卖的唐卡可参考这里

|佛像总集·佛像绘制参考|←此处图册可供参考学习

|古代唐卡图册|←古代唐卡藏品复制定制可参考这里

|各类经文咒文及书籍索引|←经文咒文书籍查询点这

|唐卡文献资料索引|←唐卡文献资料查询点这

|唐卡造型资料索引|←唐卡造型形象资料查询点这

|沃唐卡分仓索引|←根据“沃唐卡”前3位编码查询点这

|唐卡线稿图册|←唐卡定制的白描线稿可参考这里

|沃唐卡合作画师作品|←“沃唐卡”合作画师作品可参考这里

www.WoTangKa.com-沃唐卡·官网:沃唐卡的国内专业的唐卡数据信息平台,提供全面的唐卡资料信息检索服务及成熟完善的唐卡仓储供应链服务!

“沃唐卡”唐卡平台为朋友们提供:加盟“沃唐卡”唐卡艺术中心、唐卡画师签约直供、唐卡艺术品投资、加盟“沃唐卡”唐卡供应链等服务

沃唐卡24小时短信咨询热线:13661344269(仅接受短信咨询)

沃唐卡微信(wechat)咨询号:MasterQiRu

友情提醒一:需要唐卡图做背景或头像的朋友可以关注“沃唐卡”的微信公众号[“沃唐卡”或“wotangka”],直接电子邮件(wotangka@qq.com)唐卡编码,沃唐卡客服小沃会在48小时内发送邮件给您!

友情提醒二:尼泊尔唐卡不在沃唐卡评级范围内,全球市场上95%的尼泊尔唐卡归类在装饰画范围。

友情提醒三:“沃唐卡”官方唐卡评定为“收藏级“与”艺术级”的唐卡具有艺术收藏价值和商业升值潜力价值。

(0)
上一篇 2023-01-27 23:40
下一篇 2023-01-27 23:43

相关推荐

唐卡预定·唐卡定制·唐卡设计·唐卡艺术品投资可联系微信(wechat)号:MasterQiR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