沃唐卡官方告知:由于一些唐卡画师的手机像素偏低,有的唐卡实拍图未必能清晰表达出整幅唐卡的效果,需要订购和了解详情的朋友可联系沃唐卡,告知唐卡编号即可了解该唐卡的细节及相关介绍。
“沃唐卡”官方唐卡(中国唐卡)评估等级/品类标准:
【入门级/精品级–旅游纪念品】–【珍藏级–工艺美术品】–【收藏级与艺术级–收藏艺术品】
沃唐卡24小时短信咨询热线:13661344269(提供“沃唐卡”唐卡编号可通过短信询价)
沃唐卡微信(wechat)咨询号:MasterQiRu(收藏级与艺术级唐卡设计定制)
楞严经讲座(全文·目录) | 沃唐卡www.WoTangKa.com
楞严经讲座:楞严经讲座 第一集 | 沃唐卡www.WoTangKa.com
楞严经讲座:楞严经讲座 第二集 | 沃唐卡www.WoTangKa.com
楞严经讲座:楞严经讲座 第三集 | 沃唐卡www.WoTangKa.com
楞严经讲座:楞严经讲座 第四集 | 沃唐卡www.WoTangKa.com
楞严经讲座:楞严经讲座 第五集 | 沃唐卡www.WoTangKa.com
楞严经讲座:楞严经讲座 第六集 | 沃唐卡www.WoTangKa.com
楞严经讲座:楞严经讲座 第七集 | 沃唐卡www.WoTangKa.com
楞严经讲座:楞严经讲座 第八集 | 沃唐卡www.WoTangKa.com
楞严经讲座:楞严经讲座 第九集 | 沃唐卡www.WoTangKa.com
楞严经讲座:楞严经讲座 第十集 | 沃唐卡www.WoTangKa.com
楞严经讲座:楞严经讲座 十一集 | 沃唐卡www.WoTangKa.com
楞严经讲座:楞严经讲座 十二集 | 沃唐卡www.WoTangKa.com
楞严经讲座:楞严经讲座 十三集 | 沃唐卡www.WoTangKa.com
楞严经讲座:楞严经讲座 十四集 | 沃唐卡www.WoTangKa.com
楞严经讲座:楞严经讲座 十五集 | 沃唐卡www.WoTangKa.com
楞严经讲座:楞严经讲座 十六集 | 沃唐卡www.WoTangKa.com
楞严经讲座:楞严经讲座 十七集 | 沃唐卡www.WoTangKa.com
楞严经讲座:楞严经讲座 十八集 | 沃唐卡www.WoTangKa.com
楞严经讲座:楞严经讲座 十九集 | 沃唐卡www.WoTangKa.com
楞严经讲座:楞严经讲座 二十集 | 沃唐卡www.WoTangKa.com
楞严经讲座:楞严经讲座 二十一集 | 沃唐卡www.WoTangKa.com
楞严经讲座:楞严经讲座 二十二集 | 沃唐卡www.WoTangKa.com
楞严经讲座:楞严经讲座 二十三集 | 沃唐卡www.WoTangKa.com
楞严经讲座:楞严经讲座 二十四集 | 沃唐卡www.WoTangKa.com
楞严经讲座:楞严经讲座 二十五集 | 沃唐卡www.WoTangKa.com
楞严经讲座:楞严经讲座 二十六集 | 沃唐卡www.WoTangKa.com
楞严经讲座:楞严经讲座 二十七集 | 沃唐卡www.WoTangKa.com
楞严经讲座:楞严经讲座 二十八集 | 沃唐卡www.WoTangKa.com
楞严经讲座:楞严经讲座 二十九集 | 沃唐卡www.WoTangKa.com
楞严经讲座:楞严经讲座 三十集 | 沃唐卡www.WoTangKa.com
楞严经讲座:楞严经讲座 三十一集 | 沃唐卡www.WoTangKa.com
楞严经讲座:楞严经讲座 三十二集 | 沃唐卡www.WoTangKa.com
楞严经讲座:楞严经讲座 三十三集 | 沃唐卡www.WoTangKa.com
楞严经讲座:楞严经讲座 三十四集 | 沃唐卡www.WoTangKa.com
楞严经讲座:楞严经讲座 三十五集 | 沃唐卡www.WoTangKa.com
楞严经讲座:楞严经讲座 三十六集 | 沃唐卡www.WoTangKa.com
楞严经讲座:楞严经讲座 三十七集 | 沃唐卡www.WoTangKa.com
楞严经讲座:楞严经讲座 三十八集 | 沃唐卡www.WoTangKa.com
楞严经讲座:楞严经讲座 三十九集 | 沃唐卡www.WoTangKa.com
楞严经讲座:楞严经讲座 四十集 | 沃唐卡www.WoTangKa.com
楞严经讲座:楞严经讲座 四十一集 | 沃唐卡www.WoTangKa.com
楞严经讲座:楞严经讲座 四十二集 | 沃唐卡www.WoTangKa.com
楞严经讲座:楞严经讲座 四十三集 | 沃唐卡www.WoTangKa.com
楞严经讲座:楞严经讲座 四十四集 | 沃唐卡www.WoTangKa.com
楞严经讲座:楞严经讲座 四十五集 | 沃唐卡www.WoTangKa.com
楞严经讲座:楞严经讲座 四十六集 | 沃唐卡www.WoTangKa.com
楞严经讲座:楞严经讲座 四十七集 | 沃唐卡www.WoTangKa.com
楞严经讲座:楞严经讲座 四十八集 | 沃唐卡www.WoTangKa.com
楞严经讲座:楞严经讲座 四十九集 | 沃唐卡www.WoTangKa.com
楞严经讲座:楞严经讲座 五十集 | 沃唐卡www.WoTangKa.com
楞严经讲座:楞严经讲座 五十一集 | 沃唐卡www.WoTangKa.com
楞严经讲座:楞严经讲座 五十二集 | 沃唐卡www.WoTangKa.com
楞严经讲座:楞严经讲座 五十三集 | 沃唐卡www.WoTangKa.com
楞严经讲座:楞严经讲座 五十四集 | 沃唐卡www.WoTangKa.com
楞严经讲座:楞严经讲座 五十五集 | 沃唐卡www.WoTangKa.com
楞严经讲座:楞严经讲座 五十六集 | 沃唐卡www.WoTangKa.com
楞严经讲座:楞严经讲座 五十七集 | 沃唐卡www.WoTangKa.com
楞严经讲座:楞严经讲座 五十八集 | 沃唐卡www.WoTangKa.com
楞严经讲座:楞严经讲座 五十九集 | 沃唐卡www.WoTangKa.com
楞严经讲座:楞严经讲座 六十集 | 沃唐卡www.WoTangKa.com
楞严经讲座:楞严经讲座 六十一集 | 沃唐卡www.WoTangKa.com
楞严经讲座:楞严经讲座 六十二集 | 沃唐卡www.WoTangKa.com
楞严经讲座:楞严经讲座 六十三集 | 沃唐卡www.WoTangKa.com
楞严经讲座:楞严经讲座 六十四集 | 沃唐卡www.WoTangKa.com
楞严经讲座:楞严经讲座 六十五集 | 沃唐卡www.WoTangKa.com
楞严经讲座:楞严经讲座 六十六集 | 沃唐卡www.WoTangKa.com
楞严经讲座:楞严经讲座 六十七集 | 沃唐卡www.WoTangKa.com
楞严经讲座:楞严经讲座 六十八集 | 沃唐卡www.WoTangKa.com
现在我们《楞严经》是卷四,现在所讨论的问题,是富楼那提出来问佛万有生命的来源与个人生命我们人生命的来源。那么上次讲到已经讨论到个人生命的来源,是爱欲所生。佛所提出来的,讲欲界的生命,爱和欲。这个问题也就是接到上面佛提的一个问题的两面,这个宇宙万有这个世界的形成是一股动力。力:那么我们现在自然物理方面,所谓动力能量的问题。在佛法叫做业力,这个业包括善业、恶业、无记业三种。那么万有共有的业力是共业,形成这个世界。那么人同其他的生命各有各的别业,个别的。以人来讲,人的业力,人类整个的业力变成人—-共业。每一个人生的时代不同、国土不同、家庭环境不同、一个人命运遭遇不同——别业。共业:全体的,共有的。别业:单独的。现在讲到人,人类这个生命也是这个别业,这个欲界的生命是从爱欲所生。那么这个问题我们不讨论下去,讨论下去,《楞严经》比较是精要,讲原始的。
如果说要详细了解必须要懂得十二因缘,无明缘行,行缘识,识缘名色,名色缘六入,六入缘触等等。触缘受,受缘取,取缘爱,爱缘有,有缘生,生缘老死是个圆圈的,轮回。一念无明,没有悟道,自性本有的光明找不到,才受恒动力的支配。一念无明,自己没有悟,清净本然找不到了,无明才缘行(就是恒动),才受业力这个恒动力的支配,因此发生这个识神,这是前因。无明缘行,无明动了才动,行缘识,这是前因。识神就是中阴身,我们这个灵魂入胎,入了胎以后,名色就叫做胎了,入胎了由胎儿变成人。那么有这个名色,就有这个生理肉体的形成—四大,有名色就有六入,慢慢生长成这个气脉血脉,跟着就有眼、耳、鼻、舌、身、脑神经思想,有了六入就有了触,内外的交感,一切同外界的交感作用,有了交感作用就有感受了。有感受就抓住,人都喜欢抓一个东西。我们经常讲这个人生下来手就抓着的,死了到殡仪馆去了才放开了。那他都是抓着—取,越取越觉得取不到,实际上我们一辈子做人,想抓这样抓那样哪样都没有抓到,结果一样都没有抓到。可是因为抓不到更贪,就有爱,有爱就有生,就是现有的这一段生命。有生就有老,老了必然死了。死了又来,无明,老死是未来的果。现在他这里只讲爱,这一段现有的生命。那么我们现在讨论继续下去。佛告诉富楼那:
“想爱同结,爱不能离,则诸世间父母子孙相生不断,是等则以欲贪为本”,上次我们讲过的。“贪爱同滋。贪不能止。则诸世间卵化湿胎。随力强弱。递相吞食。是等则以杀贪为本”。“是等”这是古文了,白话文就是这些等等现象。因为一切众生生来就有这个欲爱,欲贪,贪欲,倒转来就是现在我们普通人的生命来源就是这个贪欲来的,欲界这个生命,贪图这个欲。什么叫欲呢?五欲,色声香味触,要好的看,好的听,好的吃、好的触、好的享受,这是大的五欲。小的五欲,欲界的两性之间尤其人男女之间,笑、视、交、抱、触,这是五欲。这个你看佛分析归纳得都很清楚了,所谓讲恋爱谈情说爱离不开这五个范围:笑、视、交、抱、触。这个众生的生命就是以五欲的贪欲为本来。即然有了生命以后,这个世界的生命都是残害人家自己活着的,父母生孩子,子女就残害了,残害了父母的生命自己活到的,一代一代都是相生相克。所以人类的天性有贪欲,也有杀生。为什么有杀生啊?因为自己要活着伤害人家,妨碍别人的生命而活着。所以佛家不吃肉,吃素,吃素的原因培养这个慈悲心,戒这个杀生,不杀这个生命,不伤害其它的。当然,虽然不杀了命也妨碍生了,菜啊,草木它有生,但是我们不得已,只能妨碍一点,妨碍生而不妨碍命。有灵知性有感情有痛苦感受严重的那有生有命,青菜草木有生非命,所以不能说是杀一条命,动物就不同。所以他说这个世界以欲贪、杀贪为本,二种了。欲贪、杀贪,人性天生就来了,没有悟道,忘记了本来就有这种习气、业力。那么下面:
“以人食羊。羊死为人。人死为羊。如是乃至十生之类。死死生生。互来相啖。恶业俱生。穷未来际。是等则以盗贪为本”。上次我们正讲到古人说到这个世界的战争,人与人之间为什么都要杀人、杀害别人,那么严重,越到末世的时候越厉害?古人说的两句话“欲知世上刀兵劫。且听屠门夜半声。”上次我们提到过,现在再恢复记忆。彼此都是伤害人家而活着,譬如象我们台北市的统计,一天要杀多少头牛,多少条羊,多少个鸡,多少个鸭子,吃了多少鱼,多少虾子,象这些欠的账不能不还哪,都要还的。那么就是讲杀生的果报,所以人越到末世的时代,杀害的心理越严重。那么譬如人死了因为轮回果报变羊,羊死了变人,这个生生死死,“如是”象这样这叫轮回,杀人抵命、欠账还钱,这是呆板的,都必须要还这个果报。如是乃至十类之生,胎生、卵生、湿生、化生、有形、有色、无形、无色等等,十种种类众生,生生死死啊,彼此都在吃人家,当然我们活着也给吃人家,我们也吃那些小鱼呀,小虾啊,我们身上的细菌也在吃我们,一样的,都在吃,互来相啖,这就是杀生的恶业果报。所以“恶业俱生”,什么叫俱生?与生命同在的,与生命俱来的,有命就有这个现象。“穷未来际”,不但现在如此,将来还是如此。“是等”这种现象这些等等怎么来的?因为人类、一切众生的心理,人类、包括了一切众生,则以盗贪为本,都是偷人家的,抢人家的。
所以佛法学佛三皈五戒,任何一个宗教哲学道德的戒律差不多都相同,全人类都相同,不管佛教,基督教。戒杀,戒盗,杀盗淫都是相同。所以讲戒律这三种是性戒,因为人性天生的不管是哪种人、哪种生命认为这个都是可怕的,都要戒。有些戒律不同了,有些戒律是遮戒,什么叫遮戒呢?因地区不同、时间不同、环境不同必须要建立这一种道德的形为,那一类是遮戒。遮戒可以有时候变通的,性戒是共同认为是罪过的,都是害怕的,杀、盗、淫。所以讲到不盗戒。
我们经常也提到你说人不杀生做得到吗?佛在二、三千年前就提到过,佛的戒律,他喝一点水都要过滤了,拿个纱布过滤了,过滤了以后把这个纱布还要放到水里去。因为佛观一碗水,八万四千虫,有八万四千条生命、细菌,所以不滤水不喝的,佛的戒律。那个时候出家人手里拿的一个瓶子,带着自己要喝要用的水,每天都要滤过的,用纱巾滤过的。这个瓶子呢,现在我们画观音菩萨手里有个净瓶,叫净瓶,有些经典上这个瓶子叫军持。等于部队打仗啊,都要带一个喝水的东西。你们要是看到古文唐诗啊,宋词啊,有些文章写到室内唯一军持,如果你不懂啊,噢,这个房间里只有一个打仗的武器,刚刚错了,只有一个军持,这个房间就是有个净水瓶。翻译出来叫军持,那么为什么呢?怕杀生。其实我们喝一口水,说真不杀生做得到吗?我们呼吸都在杀生。除非你得了禅定,不呼、不吸了,不吃饭了,饮食都不需要了,停止了呼吸了,勉强说做到了不杀生。
偷盗也一样,说我们偷盗就是侵占别人的利益变成自己的。世界上都是大盗啊,都是偷人家的,父母偷了儿女的,儿女偷了父母的,彼此互相在偷。所以我经常告诉有些朋友,教孩子啊好好教,但是犯了一个错误,把自己一生没有完成的希望都寄托在儿女的身上,那是侵略啊,不能干的。自己读书读不好,因为我没有读好,所以你要给我读好,这个多残忍啊,自己失败的希望就寄托在儿女的身上,不应该。有些朋友我说你买一点书吧,我看不懂,你看不懂,你孙子就看不懂啊?你不要轻视了自己的后一代啊。但是儿女呢,侵蚀了父母的幸福利益使他长大,盗戒。所以盗,一切都在偷,妨碍别人。说我靠薪水过生活,你一定值这个钱啊?你所工作的范围真的值这个代价吗?能够偷懒还不是偷懒?那么你拿了人家的待遇偷懒一分钟也是盗戒啊。严格讲盗的心理,大盗小盗而已,都在偷盗。所以佛家讲盗戒,什么叫不犯盗戒呢?不予取。世界上一个东西,没有得到别人的同意拿来就是犯了盗戒。佛学所谓讲盗戒是不予取就是盗。譬如说我们到山上到空地去乃至地上抓一块泥巴,看看旁边有没有人,要讲一声,我要在这块空地上挖一块泥巴,那么有人知道,就没有犯盗戒。假使没有人,也要讲一声告诉,哎,对不起啊,我要挖一块泥巴啊,至少告诉土地公吧,管他有没有啊。土地公,土地是公有的,这个很简单嘛。你要说对不起啊,土地公,我要挖一块泥巴,讲一声不犯盗戒,不讲就是盗戒。所以我们真看懂了佛经以后,我说糟糕了,要做到不偷盗这个戒啊,要不妨碍别人,自己活着这个戒律啊,只有什么呢?我们说没有饭吃,喝西北风,除了喝西北风不犯盗戒。说你现在做事不做事啊?不做事。那你靠什么生活?我回家啊,家里爸爸妈妈还有饭给你吃啊,盗戒,那是父母的辛劳啊,你坐在家里吃空饭,你不靠自己维持自己,这是盗戒。所以懂了佛学的盗啊,我们想来不犯盗戒啊,唯江上之清风啊,如山间之明月啊,古人的这个文字啊,只有在江上喝喝西北风,山里头躺在那里看看明月,这个不买票不要紧,否则还是犯盗戒。
现在佛讲了三条,杀、盗、淫这个心理,一切众生与生命俱来的,这个生命的恶业根本,每个人都有。圣人没有悟道以前,生来还是一样,欲贪,贪欲、贪杀、贪盗,就是贪心贪图。贪者自己要占有人家,自己占有来的,所以人性的占有性是天然的。所以有些年轻同学经常问爱的哲学,爱是什么东西?爱我不懂啊。真要讲爱,就是我爱你,有我,我爱你才爱你啊,我不爱你就不爱你,还不是为我?为什么我有爱的心理?占有心,这东西是属于我的,你们不能碰,你就不能碰,我的,我要占有的,占有的心理,贪心。有人说那我是不敢杀生啊,一辈子没有犯杀生啊,你有占有之心这个生命属于你的,都是犯了这个戒。所以不杀,不杀很难。哎呀我不敢杀,你拿到菜场杀了回来好不好?这就是杀。什么叫做不杀?这个是不自杀,没有自己动手杀。教他杀,自己没有杀他,可是去拿到菜场杀它,是教他杀,这个罪更重啊,等于现在刑法教唆罪,犯罪是你指挥他的。那么说不要拿菜场杀,刚刚有一个人他碰到已经杀好了,哎哟,真好,我就是怕杀,这叫见杀随喜,看到人家杀害别的生命,好,这个好,那这个肉给我吃,是贪杀为本。所以这个别业的恶业,杀、盗、淫,注意哟,杀、盗、淫,这是天生的,与生命俱来的。悟了道的人、得了道的人,《楞严经》上面不是直指人心见性成佛吗?假使我们提一个问题啊,真正现在大彻大悟了的人,马上杀、盗、淫这个心理就没有了吗?做不到,除非悟得很彻底。不然道是悟了,本体自性见到了,余习未断,剩余的习气断不了。所以我常常跟同学们讲笑话,不吃饭还容易,现在很多同学们都学习不吃饭,我说那容易呀,我告诉你经验,我也可以很久不吃饭。但是我晓得吃不吃啊?早就犯了吃的意,意识在犯罪。看到你们在吃,哎,我告诉你这个好吃哟,多吃一点,好吃得很啊,不过我今天不吃啊,真好,多吃。意吃啊,意在贪,这就是余习不断。所以,你说这个人不犯淫戒,那个意淫,这情况很严重啊。你说不杀生,那个意杀,这个家伙我恨不得杀了他,不过我没有办法打不过他,那不是你的慈悲哟,你那个杀生很重啊。象这些余习,即使见道的还要修才能断,很难哪,所以修道很难。修道就是修什么?修行,转心理行为的习气哟,余习是最难断除的。这个习气就是业力,这个业力中文翻译叫习气,习惯了变成一种力量。那么这三种我们了解了,下面再分析讲。
“汝负我命。我还汝债。以是因缘。经百千劫。常在生死。汝爱我心。我怜汝色。以是因缘。经百千劫。常在缠缚。唯杀盗淫。三为根本。以是因缘。业果相续”。佛说个别的人生命来,不但是一个人啊,一切动物、生物都是有这三种。你看生物,你们有时看看电影啊,打开电视上看看动物世界,你就看到,看到整个的世界,都是伤害人家的生命自己活着的。我们人并没有比人家文明啊,说人类自己是万物之灵,那是人类自吹的。那给我们猪哥啊,猪啊,那个黑的,有毛的,给猪哥来看我们这个人,是所有生命中最坏的。你看一天要吃多少猪啊,它的毛还要用到,它的骨头还要熬汤,那人类是万物之恶,恶之恶者,自称万物之灵,人类自己吹呀,脸上擦金啊、贴粉啊。所以这个世界的生命都是业果轮回报应,汝负我命,负者欠也,学过会计就晓得了,负就是欠的欠方,你欠了我的命。我这一生来,或者做你的太太、做你的丈夫,爱死你,都要服侍你,那都是还账啊;或者做你的儿女,或者做你的父亲、母亲,那个母亲为了儿女那真是欠债啊,儿子、女儿迟一点回来放学,那个心痛啊,你心痛啊,他还正在那里高兴呢,这正是欠账。所以“汝负我命。我还汝债。以是因缘。经百千劫。常在生死”,杀业的果报。
“汝爱我心。我怜汝色。以是因缘。经百千劫。常在缠缚”。爱情的果报,欲的果报,这个文字美得很啊,你们看写爱情小说,释迦牟尼佛最会写了。你看,“汝爱我心”,你爱我的心,“我怜汝色”,真可爱啊。以是因缘,就是一切众生,这个是淫欲的业力,经百千劫常在缠缚,永远解不开的,实在解不开。所以杀、盗、淫这三业交互为果报。因此我们大家持戒,戒律的根本不管小乘戒、大乘戒就是要你明白一个关系:因果关系—业力。所以佛在戒律部分再三提到:纵使经百劫,所做业不亡,因缘会遇时,果报还自受。(中间断录)尤其写文章的人,你以为我很痛快写一篇骂人的文章,骂得好痛快呀,果报哟,你今生或者来生,坐在家里外面人家造你的谣言,就是自己前生这样搞过人家的,就会来了,无妄之灾就会到你身上,这就是因果哟,所以修行就是修正行为。所以说“纵使经百劫,所做业不亡,因缘会遇时,果报还自受。”所以要持戒,戒是什么?戒掉你的行为,转变你的行为叫做戒律。为什么讲戒律?所以我常常告诉你们青年同学们,你们不要谈戒律,你把儒家的书,四书五经学好了,那个就是戒律,做人的戒律,人乘道的四书五经人乘道的戒律做好了,再来看佛家的小乘戒律,小乘戒律学好了,小乘戒律难学了,佛家的,那是人天乘的。孔孟之道这个行为是人乘道的,佛家的小乘戒律是天乘道的,大乘的戒律是菩萨道的,太难了。你看大乘菩萨道有多少条戒啊?没有条文的,要讲条文啊,有八万四千条戒你去守吧,你怎么守戒?菩萨大戒是八万四千条,八万四千还是小的哟,还没有完全讲啊,因为起心动念都是戒。一切众生一念之间有八万四千烦恼,起心动念就是戒,所以它没有条文更难守。所以心理行为构成了因果报应,象我们小的时候受的教育,不象你们这一代啊,小的时候先受这些“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日子未到”,我们从小都会,那个时候教育是根据这些讲的。所以他说一切众生个别的形成生命行为,杀盗淫来的。
那么在这里我也插过来,现在世界上有个问题,人口越来越增加,所以人类学者、经济学者、科学家们怕人类生产出的粮食不够分配,所以尽量节制人口,节育人口。这个事情闹了几十年了,十几年前,美国有一位教授美国人研究这个问题,一个同学介绍来跟我谈,我说这个呀对是对了,人口是越来越增加的。中国文化道家晓得人口到末劫时代越来越多,你节育都没有办法的,将来越来越多。他说那是个什么道理呢?我说这不是怕土地不够分配,粮食不够分配,如果那么讲的话,将来自然科学的发达,人不需要吃饭了,以后的世界一百年、二百年以后,只要吃一颗药就够了,现在已经差不多了,或者打一针就好久可以不吃饭,不是粮食不够分配的问题。但是人口越来越增加,在我们中国文化道家、佛家早就知道,这个地球是活的生命。他说那是什么?我说是人心造的呀,人类人心越来越坏,越会生人,坏蛋越生越多,人并不是好东西啊。什么道理?地球象个水果一样,那个水果摆在桌子上,那个桔子里面烂了,虫子就越长越多,虫从哪里来呢?外面细菌进来了。可是那个水果好的时候啊,不会长虫啊。这就叫物必自腐而后虫生,人必自侮而后人侮之。这是我们中国的古训先贤的名言。一个东西自己内部烂了,外面的虫越来越多,物必自腐而后虫生。“人必自侮”一个人自己侮辱自己,欺侮了自己,别人再来欺侮你,自己不自强不自立别人才来欺侮你,必然的道理。所以世界越到后来,这个地球这个水果越来越烂了,我们人是什么东西?就是那个地球水果上面的虫,所以臭虫越来越多,我说你节制不了。
那么也有学佛的同学问了,他说照佛家来说,人啊生来因果报应,因为杀生才有生了死、死了生。为什么这个地球人口越来越多?这个人的因果报应在这里报完了,多出来的哪里来的呀?所以佛说三千大千世界,其它的世界毁坏了,业果报应,这个地方没有毁坏还是到这里再受报。假使我们地球毁坏那一天,你说有些因果报应没有完就那么结束了?那不是唯物论啊。那么这个地球的众生的因果报应没有完的,到其它的星球一样受这个报应,换一个监狱而已。所以三界如牢狱,欲界、色界、无色界就是个大监牢,要跳出这个监牢啊、监狱嘛,才算成佛了。跳不出三界的监狱啊,不算得道,你们什么任督二脉打通,打通了又有什么用?打通了还在欲界中,色界还没有跳上去,要跳出三界。不过并不是说你打通气脉没有用,也好啊,真的,只怕不是真的,是真的慢慢可以断除了欲,气脉打通是为了转化了欲,没有男女爱欲的那一股冲动的力量,变化了,回转来就变化了,色界的光明,变成光了,所以还是有用的。现在佛讲到杀、盗、淫这三业为根本,他说以是因缘,业果相续,只讲到人,欲界的别业个别业力生命的来源。
“富楼那。如是三种颠倒相续。皆是觉明。明了知性。因了发相。从妄见生。山河大地。诸有为相。次第迁流。因此虚妄。终而复始”。这一下严重了,我们晓得上面听的都容易,诸位不要忘记了,佛答复富楼那,假使我们在学校里教书的时候那很严重了,现在马上要把本子合起来的考试,就发纸要答案就马上答上来。佛在说这个《楞严经》告诉富楼那答复这个问题。富楼那问万有山河大地宇宙万有众生生命怎么来源的?佛有一句话重要的。富楼那说既然本性本来是清净的光明的,个个是佛,为什么会变出来这个世界?为什么有这个世界上的众生?怎么来的?本来是清净,本来光明,为什么变成不清净不光明了呢?本来一切众生都是佛,为什么我们今天迷了呢?这是富楼那提出的问题哟。大家听《楞严经》不要觉得好玩哪,这是根本问题。不要听到我懂了人吃羊羊吃人,那还是次要问题,你吃牛肉的问题都是第三、第四了。
那佛答复一句话是什么话呢,重点。光明怎么样变成无明了,变成迷了呢?假使考试现在发条子下来马上做答案,联考要打分数。所以听了《楞严经》,佛说的一句重要的:觉明为咎。无明从哪里来?无明从明来的。从哪一个明来?从一切众生自求明来的,自己在求明来的,因此生命啊自己迷糊了。最难懂的《楞严经》的要点哟,你们要悟道啊就在这里哟。所以了生脱死就在这个地方,觉明为咎。自性本明,我们再提出来注意。
《楞严经》重点,佛说的,分物理世界同生命的灵性精神的世界两面讲,物理世界的重点《楞严经》上佛所说的性火真空,性空真火,性水真空,性空真水,四大到五大,性空真觉,性觉真空到五大,清净本然,周遍法界,随众生心,应所知量,循业发现。对不对?我背得没有错吧?好,大家给我通过了,那我这个学位也拿到了,没有错,希望大家要这样背的。你要修行就要用到啊,不要听了《楞严经》经归经,楞归楞啊,严归严的那就没有用了。那么这是讲物理世界还是清净本然,这个世界本来就是真善美,没有善恶,物理世界。精神世界呢?是清净本然,周遍法界,圆融无碍的,也是这样。既然是我们自性本来是佛,本来清净,为什么会迷了?为什么我们现在没有办法认为自己就是佛啊?的确没有明心见性啊!性在哪里?心在哪里啊?这是《楞严经》要追寻的。为什么这个生命来要变成我们?我们有了肉体以后始终受这个肉体的生命、物质的世界限制呀,我们跳不出这个根本的业力呀。佛也说了,现在总答复又归到这个本性问题。富楼那,这个杀、盗、淫三种的人性。
你看这个地方又产生一个问题哲学,你说佛说人性本来是善的呀,还是恶的呀?这是几千年的中国外国哲学都在讨论的。我们人性本来善还是本来是恶的?换句话说在中国有三派,孔子、孟子这一派认为人之初性本善,人性是善的。跟孟子同时的荀子也是儒家,他说人性是恶的,善是伪装的,后天的教育硬把它变过来。所以主张要教育,人不教育人性天生是恶的,天生没有善。一个婴儿生下来,譬如一对双胞胎,两个肚子饿了,都吃奶奶,两个就会抢。自己肚子饿了我重要,那个我是天生带来的,恶业,人性本来是恶的,这是荀子这一派。那么告子这一派认为人性不善不恶,这是中国的文化,佛还没有来。那么我们看看世界上宗教家,基督教的教义讲人性天生是善的,坏就坏在亚当和夏娃乱吃苹果吃坏了,所以苹果不可以乱吃啊。我经常说笑话,西方文化两个半苹果,一个是亚当夏娃吃了伊甸园里的一个苹果,一个是牛顿看到苹果掉在地下,发明了地心吸力,还有一部小说里的《木马屠城记》里的半个苹果,西方文化两个半苹果。那么可见人性本善了,就是苹果吃坏了,但是追起来为什么他要吃苹果?贪吃,可见人性还是恶的呀。对呀,贪欲为本,人性本善还是本恶?很难讲啊。那么佛法认为清净圆融、周遍法界,人性本善,恶是后天附上去的,那么这个恶是什么来源呢?他说恶从善来的,很严重喽,这就很严重了,翻过面来就变成这样了。那就很妙了。
那就是我们净土宗有位莲池大师的悟道的诗,所以他一生提倡净土,念佛。“焚香掷戟浑如梦,魔佛空争是与非。”莲池大师悟道的,净土宗这位祖师。他当然修行很辛苦了,有一天坐到入定,他看到啊所有的佛、菩萨都来了,每一个佛、菩萨手里头都烧的香,拿一枝香点燃。等一下这个境界变了,看到很多的魔鬼来,很多恶魔杀人的、吃人的站在他前面,他佛来也没有动心,魔来也没有动心。忽然境界变了,那些魔啊变成都是佛了,那些点一枝香的佛菩萨们,阿弥陀佛天天拜拜的变成都是魔了。啊,他恍然大悟,魔佛都在一念之间,所以焚香掷戟、放下屠刀立地成佛,魔佛空争是与非。魔与佛、善与恶一念之间,一体的两面,有阴就有阳,我们先把这些零碎的故事了解了,再来了解佛所说的。
人性究竟是善的恶的?所以这个里头讨论就很多了,东西方的文化、宗教、哲学,尤其政治哲学所领导、所争的都在这个地方立足的,基础都在这里,那么我们学佛争的、所求的也是这个呀。普通一般研究佛学,起码有一个前提,总认为人性是善的,人性究竟是善的是恶的?这个形上、形下这个层序要分清楚。所以佛的答复,“富楼那,如是三种颠倒相续。”杀盗淫是人性的后天,非第一义,本体的人性就是佛性。如果拿佛来讲啊,认为讨论人类的人性是善是恶是空话,那是空话叫做戏论,佛学叫戏论。戏论就是两个小孩子在那里吵架无聊,因为什么呢?这个本体上面不但无恶也无善,自性本空,清净本然,不但无恶也无善哪,有一个善就有恶相对立。所以佛法讲人性非善非恶,即空即有,非有非空。善恶是后天对立的行为,有阳就有阴,有阴就有阳,有了一个善念,相对就有恶念,那是第二义非第一义。所以第一义啊,佛学是非是非,非善恶,清净本然,周遍法界。动念有“是”就有“非”,有非也就有是,有善就有恶,那是第二义,这个道理就在此。
所以根据西方文化《圣经》,上帝要创造万物第一天,上帝已经错了,他已经动了念,他已经非第一义了,所以上帝不足以代表本体啊,那不是啊。他为什么动此一念?当然那是上帝也好,鼻涕也好,那是个代号不相干。一念动就分善恶,你说那无动、静呢?也有善恶啊,静是因啊,清净就是果啊。动静、是非、善恶都是两边相对的,都不是的。所以自性非动也非静啊,你不要认为我求静才是道,你全错了,动也是道啊。这个观念要搞清楚啊,不然佛法你修持第一步就搞错了,以为静就对,错了。动静是本体起用的二相,两头啊。生死、是非、动静、善恶、来去、明暗都是相对的,那都是“相”与“用”不是“体”。体这些名称都没有,缘起性空的。所以佛告诉富楼那,杀盗淫这三种业力根本的来源,哪里来的?“皆是觉明。明了知性。因了发相。从妄见生”。他说杀盗淫这三种。
佛这一句话《楞严经》在这个地方很麻烦了,大家必须要仔细哟。他说都是自己本性觉明为咎来的,换句话说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自己要求一个悟,求一个光明清净的境界。他不晓得,当你开始要求清净求成佛,那个开始那一下就对了,不要另外加上,加上去就“明了知性,因了发相,从妄见生”了。加了一点,有增有减,加了一点呢,这个本来明明白白了然的这个能够自知的这个自性啊,“因了法相”自己说这个不对,要把它丢掉,要把它空掉,丢也丢不掉,空也空不掉,越来越着相,妄想越来越大,想成佛就是大妄想,真正的佛并不想成佛,当然也不想做凡夫啊,更不会想做魔啊,一切无求、无想就到了。有所求想呢,从妄见而发生,因此就有业力。我是讲不清楚了,只讲到这里为止,我相信大家听了很茫然,不是你们不对哟,是我讲的没有清楚,但是我的本事只能讲到这里了,其他嘛,当然我学得高明一点再来讲。注意哟,这几句要背来多参一参。你们学禅要参话头,这就是话头,话头就是大问题。
为什么佛说生死轮回“皆是觉明,明了之性,因了发相,从妄见生”?就是从你明性自来的,明极自生烦恼。所以刚才我们提过真正学佛,佛法在哪里?普通一句话到了家了: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都是自扰出来的。自性本来清净,因为你要求觉求明,忘记了自性本来就本明,本来就了,我要了,了个什么?了了了时无可了啊,没有可了之处,不能了的了现在正是了,这个了知性。因为人要想,我现在哎呀好痛苦啊,这个事业家庭缠得我好痛苦啊,今天到庙子上总算了了一下。你了了?了了。了了那一边家里的事跑到这里来又搞这个事了。有些人也一样,哎呀,好麻烦,所以我要搞一个佛堂啊,给人家修行啊,讲课给人家听啊,然后搞得不好啊,还跟法师俩起烦恼啊。“因了法相,从妄见生”。以为自己在修行、修道,就是越来越造业,从妄见所生,就是这样,庸人自扰。“山河大地。诸有为相。”因此由别业结合构成了共业,这个世界物质的世界诸有为相,“次第迁流”,念念在变化,这个世界也是虚妄的,业力也是虚妄的,都是庸人自扰之。所以终而复始,才有轮回,这一段答话。
“富楼那言。若此妙觉本妙觉明。与如来心不增不减。无状忽生山河大地。诸有为相。如来今得妙空明觉。山河大地有为习漏。何当复生”。富楼那听到这里,也搞得满头雾水,不过他不是满头雾水,他听懂了,我们没有懂。富楼那懂了就问了,那问得很严重,“若此妙觉本妙觉明”他懂了说佛啊:“你讲的这个妙觉之性,我们一切众生共有的,这个自性本来就是很妙、妙不可思议的、本来就是光明的、本有的、妙有的这个自性。那么同佛你老人家今天悟了道了,证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就是大彻大悟证了道。你明心见性成了道,就是见到了这个本体了,这个本体一切众生都相同啊,你今天悟了道,那么佛的心是不增不减、不垢不净、不生不灭。那么我刚才问为什么有了这个世界呢”?佛的答复。富楼那把佛的答话归纳起来“无状忽生山河大地,诸有为相”。你不要问这个世界为什么要动?你不问就懂了,多此一问,庸人自扰,他说这个就叫做妙。无状:没有来由的,不要再追问第二个原因了。换一句话这个世界并没有坏呀!你说世界很悲哀呀,世界哪里值得悲哀呀?青的是山,绿的是水。清凉的是月亮,胖胖的是太阳,样样都不错啊。喜怒哀乐,高兴固然值得喜欢,痛苦一阵也不错啊,天天高兴啊,没有尝过流眼泪的味道,也不舒服啊。这个世界山河大地都很现成啊!没有什么厌恶的,也没什么值得羡慕的。他说佛你的意思我懂了。他第二个问题又妙了,那么“如来今得妙空明觉。山河大地有为习漏。何当复生。”他说你老人家悟了道明心见性了,你说物质的世界跟心性同一体,你现在悟了道成佛了,为什么这个世界还是那么坏、不清净?为什么我们这些众生还迷呢?你都成了佛了,应该有一个人成佛,大家都行了,因为我们股东嘛,都有份,共业里头都有份。你老人家成佛了,为什么这个世界坏还是那么坏?众生迷还是迷的呢?就是这个问题,这个问题问得很妙。
“佛告富楼那。譬如迷人。于一聚落。惑南为北。此迷为复因迷而有。因悟所出”。佛就反问了,没有正面答复这个问题,正面答复很讨厌,反问这是教育法。你问这个问题他要使你了解,只有用反问的方法。他说我问你,比方有一个人走路迷路了。“于一聚落”,聚落是古文,拿现在白话文一个村庄里头、乡村里头。他说有一个人走在这个村庄迷路了,把南方当北方。你说这个人走迷路了,我们有时候钥匙放在口袋里到处找钥匙,哎,我的钥匙在哪里?找了半天在这里。那一下忘记了这个迷呀“因迷而有”,因为迷糊来的?上帝给你迷糊啊,鬼使你迷糊啊,你是自己迷糊啊,怎么迷糊了?“因悟所出”或者说因为这个人太明白了,所以会迷呢?我们想想看有时候手里拿着茶杯找茶杯的事情常有,大家人生活了一辈子应该有这个经验,如果这个经验没有的话,白活了一辈子,很可惜,应该有的,自己拿着东西找东西,打着灯笼找灯笼。他说我问你,那个迷了的人,这个东西哪里来?怎么叫做迷?迷是怎么叫迷?这个问题。
“富楼那言。如是迷人。亦不因迷。又不因悟。何以故。迷本无根。云何因迷。悟非生迷。云何因悟”。他说佛啊,你问的这个问题,他是他徒弟不好意思讲了,不然要是朋友就不对了,你这个问题太滑稽嘛。你这个问题啊,这个迷掉方向的人啊,他为什么迷掉?讲不出道理。他不能说因为迷掉所以迷掉,“亦不因迷”;也不能说他悟到了,所以叫做迷掉,都不对。“何以故”什么理由啊?“迷本无根”,迷掉是莫名其妙的嘛,我手里拿着手巾找手巾,那一下是莫明其妙昏了头嘛。昏了头就叫做昏了头,没有理由说什么理由叫昏了头的。“迷本无根,云何因迷”,迷是莫名其妙的,莫明其妙就叫做莫名其妙,妙就是妙,莫明其妙不可以叫做莫名其菩提糖啊。他说那是没有理由啊,所以“云何因迷”,不是从迷来的,“悟非生迷”假使清醒的人就不会迷了,当然不会清楚的人迷掉了。所以他说你老人家问的这个问题,下面富楼那没有讲了,假使我们现在的青年人,尤其做小孩子说,你老人家说的问题呀,真鲜哪,这还要问啊,好鲜哪。迷掉的人,迷就是莫名其妙叫做迷,怎么由莫明其妙来的嘛,清醒的人就不会迷了。所以你问的问题,他没有讲出来没有讲出鲜,我们补一句。
“佛言。彼之迷人。正在迷时。倏有悟人指示令悟”。那么佛听了富楼那讲了就问了,好,他说你讲得对,我问你刚才讲的那个迷了路的人,正在他迷路的时候,假使有个清醒的人告诉他,你怎么把南北方向自己搞糊涂了?“指示令悟”,指给他看,这就是南、这就是北。等于昨天我在东市吃中饭,我们有位同学坐在一起,因为我们到山上看一个地方,这位同学坐在我对面,我们正在吃饭,他拿出指南针罗盘在那里看,因为菜还没有上来。我说你看什么?嘿嘿,他对我笑。我说你看这个房子的方向啊?我就看看门外,我说向东南西南对不对?他说对,我说那还要用罗盘看的呀?他就瞪我眼睛了,他不好象富楼那么说我好鲜哪,我也还没有骂他鲜呢。我说这你都不懂啊?还用罗盘?你坐在一个地方看一下太阳从哪边出来嘛。现在还正好在中午,你看这个太阳东方出来,这边就是东,这边就是南,这边就是西,这边就是北。换一句话东在这边,西一定在这边,南是那一边,北一定在这边。所以你坐在那个地方看看太阳在哪里,已经知道东南西北了,还拿个罗盘?搞了半天,还不懂啊!我说你这个笨蛋,这样这样讲了。哎哟,这一下他悟了,当然没有大彻大悟,我懂了我懂了,就那么简单嘛。就是说迷人,为什么迷了?他不问方向就不迷了,“因方故迷”,不问方向到处都是圆的有个什么迷呀?所以这是昨天故事,现在拿来用到。“倏有悟人指示令悟”,告诉他这是南这是北这是东这是西,他就懂了。
“富楼那。于意云何。此人纵迷。于此聚落。更生迷否”。有一个迷了方向的人,在这个地方,这个村庄里,有人告诉他,这边就是南,这边就是北,你给他讲清楚了,这个人还迷了方向不?
“否也。世尊”。不是的。佛啊。这个人受了指示以后永远不会迷了。
“富楼那。十方如来。亦复如是”。你们青年同学多注意佛经的原文,把中文的底子学好。那么,佛讲到这里,他就告诉富楼那,“十方如来。亦复如是”。他说对了,你方向一清楚再不会迷了。所以迷跟悟就是这样,迷糊了,一点,哎呀就在这里,就在这里,笑一笑,就找到了,就不会再找不到了。他说十方一切佛悟道了,也就是这个样子。为什么?我们现在讲迷掉了没有悟,这个迷这个心理也是没有根本的。
“此迷无本”。迷跟悟两个相对,善跟恶两个相对,是跟非两个相对,我不求悟哪里有个迷呀?象你们如果不研究佛,哪里会上这个当来听《楞严经》呢?因为你本来也不求这个东西嘛。我还管你楞个什么,我本来就不楞,还听你在这说个楞啊。因迷所以求悟,换一句话说为什么求悟啊?因为求悟,你所以迷了,迷了方向了。自性本来清净,所以此迷无本,这不是我说的,这是佛说的。
“性毕竟空”,所以佛法告诉你缘起性空,空就是空,结果还问老师怎么空啊?你不是空空吗?空就是空嘛,空还有个什么样的空法?有个什么样子空的样子啊那就不空了,所以空是毕竟空。此迷本来无本,它的自性是毕竟空、彻底空的。
“昔本无迷。似有迷觉”。我们一切众生从生到现在本来就没有迷掉过,所以现在因为学佛修道,好象悟了,《楞严经》佛用一个字用得太好了,“似有迷觉”,似:好象。好象悟了道,悟个什么?没有悟。你说没有悟啊?似有迷觉,好象有迷了、悟了那个样子。所以如来,如来者没有来过啊,释迦牟尼佛来过没有?你看到还是我看到?看到的是他的影子啊。他来了没有?来了,现在呢?走了。所以如来:无所从来,也无所去,好象来过。但是也可以叫如去哟,好象走了,没有走啊。自性、佛永远都在这里,无所不在。所以“似有迷觉”。“昔本无迷。似有迷觉”,一切众生从无始以来,没有一个真正迷掉。你说假使人性迷掉了,假使这位法师修道修到若干年说哎呀我开悟了,假使你自性真迷掉了,你今天就不可能有开悟的一天,你有开悟的一天,悟个什么?就悟到,哎呀就是这个嘛,可见你本来没有迷过呀。你悟的也不过悟到我本来没有迷过的,所以昔本无迷,似有迷觉。
“觉迷迷灭”。悟到了以后觉得哎呀我好笨啊,过去为什么迷掉了?就觉得现在我太笨被骗了,晓得被骗了嘛,礼拜三不来就好了。觉迷就迷灭了嘛,觉到是迷掉了,迷就没有了。晓得被骗,骗就没有了。觉迷迷灭。
“觉不生迷”。即然晓得了,悟了,悟了再不会重迷的呀。悟了再不会重迷。佛在答复什么话?富楼那问佛你老人家成佛了,应该也带大家也成佛,悟了道的人,就是问这个问题开始。佛所以答复这个话。
“亦如翳人。见空中花”。他说也譬如眼睛有毛病有内障或者是眼睛上面有障碍,因此眼睛上面有毛病看虚空中就有花朵有光亮,看到虚空中啊有些花朵有些光彩。
“翳病若除。花于空灭”。所以眼睛病好了嘛,前面红的白的这些花朵或者光啊都没有了嘛。
“忽有愚人”。譬如有个笨人。“于彼空花所灭空地。待花更生。汝观是人。为愚为慧”。假使有个笨人,自己眼睛已经好了,从前打眼花那个事情,就晓得眼睛出毛病。结果还跑,哎呀我在国安路的时候,那一天眼花了看到一个什么东西,结果眼睛好了还跑那里去找,你说这个人是笨人还是聪明人呢?
“富楼那言。空元无花。妄见生灭。见花灭空。已是颠倒。敕令更出。斯实狂痴。云何更名如是狂人。为愚为慧”。富楼那说眼睛有病嘛,才看到虚空里头有些光影,虚空本来就是虚空,没有光影的。“见花空灭”眼睛病好了,虚空看不到光影了,那么还要跑去那个虚空地方找,我原来看到的,现在眼睛好了反是看不到,他说这个就是疯子嘛。世界上既然是这样的疯子啊,就不要问他是聪明还是笨,已经是疯了嘛,那还要问是聪明还是笨,那是笨到透顶了嘛!
“佛言。如汝所解”。佛说照你这样见解。“云何问言。诸佛如来妙觉明空。何当更出山河大地”。他说好了,讲了半天,你现在懂了。那么你还为什么要问,你老人家成了佛怎么这个世界还存在呀?你不是空话吗?你不是疯子吗?这句话讲了半天,恐怕我们更糊涂了,对不对?佛的答复就是说一个人他成佛了,他的别业他个人的业力解脱了,跳出三界轮回,没有办法帮助你也跳出来。只能告诉你怎么样跳出来,可是没有办法拖你过去,所以佛只能教化你。所以佛是什么人呢?成了佛得了道是过来人而已,这条路他走过了,他告诉你,你要走这条路,要跳出三界外,走某一个方向怎么走、怎么走,你照他走的去做,他没有办法带领你。你说我拉着佛的衣服角,就可以成佛了,你是疯子,你不是学佛。所以佛告诉富楼那,好了,你既然懂了这个道理,你为什么还要问我,“诸佛如来妙觉明空。何当更出山河大地”,为什么这个世界空不了,还能存在呢?你这个话不是问得多余吗?佛又说:
“又如金矿杂于精金。其金一纯。更不成杂”。比方给你听,这个世界上一个人成佛了,其他的众生,换句话说诸位学佛要注意哟,自性自度。你不要认为我拜这个老师成佛了,成佛的了老师也代你度不了,他只能够告诉你我怎么样修行,你照此路修行可以成佛,没有办法带领你。譬如阿难是佛的堂兄弟,佛没有办法代他成佛。换句话成道的人六亲不认的,因为六亲不认所以成道,成了道所以六亲不认。但是他既然六亲不认,何以能够度众生呢?因为天下为公,他讲的教法度一切人。所以佛是什么?始终站在一个师道,所以本师。佛走过的路,他所修持的方法,你照他依教奉行,他所教的,你照他来修持就成功了。象《楞严经》后面教的都是修行的方法。但是你说因为我信佛,我念了多少经,吃了多少年素,我又拜了多少佛,佛应该度我,这个不是佛教徒,这是大迷信者。所以佛在这里他说一个人成佛,佛怎么讲呢?他说譬如金矿,譬如我们去挖金矿,“杂于精金”,一块黄金刚刚在矿里头挖出来,又有泥巴,沙子,石头,都是杂的嘛。要经过锻炼,我们本性等于金矿,每个人都是金矿,自性都是佛,但是你这个都是佛,不错啊,你现在为什么不能悟道呢?无始以来的染污,这些泥巴、沙子、石头把你遮住了,所以你要用方法去修炼它,修炼到其金一纯,把黄金的本性锻炼出来归成黄金了,那个泥巴沙子都剔掉了,就是我们那位同学啊,会练金的会练银的,把杂质拿掉了,银子还是干净的、白净的、光亮的。“更不成杂”那么炼成金子了以后,它当然不会加进泥巴,也没有沙子了。有了泥巴有一点泥巴、沙子就不叫纯金了,纯金就是纯金。等于说一个人在大众中,假使我们大众中有一位同学,因此修行成佛了,他成佛了,我们还是只好瞪着眼睛他成佛啊。但是我们把他修过的路子照样的修,我们也可以成功。你说他成佛了,因为是我的同学关系,也想去拉一把,拿一个名片给佛,我是你同学,没有用啊,他不带你的,带不走的呀。所以象那个金矿一样,同样金在矿里头挖出来,它锻炼成纯金以后,它也不会跟泥巴两在一起,杂不拢来了。再佛有个比方。
“如木成灰。不重为木”。等于一个树木烧成了灰以后,灰就是灰,再也不会重新成为一个木头了。
“诸佛如来菩提涅槃。亦复如是”。所以一切佛成道了,悟道就是菩提,觉悟了。涅槃就是菩提的果位、悟后的果位,什么叫涅槃?不是端盘子啊,涅磐是翻音,圆满清净。就是《楞严经》上面本然清净,周遍法界,就是涅磐的境界,本然清净,周遍法界。所以一切佛得到菩提涅槃的道理,亦复如是,就是这个样子。
“富楼那。又汝问言。地水火风。本性圆融。周遍法界。疑水火性不相陵灭。又征虚空。及诸大地。俱遍法界。不合相容”。这里佛就提出来,富楼那你还要问我这个物质世界四大,地、水、火、风本来自性也是清净的,周遍法界,那么你又怀疑物理世界一切是矛盾的,水与火两个互相矛盾,矛盾的东西怎么会共同的存在?同时你又怀疑问我,虚空,整个的虚空和这个物质的地球,都是周遍法界,这个矛盾的问题你解决不了,佛要答复他的,那么答复完了这个问题,下面才提出来修行的方法的报告。今天先到这里。
|沃唐卡古唐卡视频讲解目录|←唐卡视频讲解目录查询点这
|十二生肖守护小唐卡|——|最新唐卡价格行情走势|——|收藏级唐卡推荐|
www.WoTangKa.com-沃唐卡·官网:沃唐卡的国内专业的唐卡数据信息平台,提供全面的唐卡资料信息检索服务及成熟完善的唐卡仓储供应链服务!
“沃唐卡”唐卡平台为朋友们提供:加盟“沃唐卡”唐卡艺术中心、唐卡画师签约直供、唐卡艺术品投资、加盟“沃唐卡”唐卡供应链等服务
沃唐卡24小时短信咨询热线:13661344269(仅接受短信咨询)
沃唐卡微信(wechat)咨询号:MasterQiRu
友情提醒一:需要唐卡图做背景或头像的朋友可以关注“沃唐卡”的微信公众号[“沃唐卡”或“wotangka”],直接电子邮件(wotangka@qq.com)唐卡编码,沃唐卡客服小沃会在48小时内发送邮件给您!
友情提醒二:尼泊尔唐卡不在沃唐卡评级范围内,全球市场上95%的尼泊尔唐卡归类在装饰画范围。
友情提醒三:“沃唐卡”官方唐卡评定为“收藏级“与”艺术级”的唐卡具有艺术收藏价值和商业升值潜力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