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严经讲座:楞严经讲座 三十四集

楞严经讲座:楞严经讲座 三十四集

|“沃唐卡”官网全站导航|

沃唐卡官方告知:由于一些唐卡画师的手机像素偏低,有的唐卡实拍图未必能清晰表达出整幅唐卡的效果,需要订购和了解详情的朋友可联系沃唐卡,告知唐卡编号即可了解该唐卡的细节及相关介绍。

“沃唐卡”官方唐卡(中国唐卡)评估等级/品类标准:

【入门级/精品级–旅游纪念品】–【珍藏级–工艺美术品】–【收藏级与艺术级–收藏艺术品】

|已结缘·可参考定制|←此处唐卡可参考后定制

|待结缘·可恭请唐卡|←此处唐卡可恭请结缘

沃唐卡24小时短信咨询热线:13661344269(提供“沃唐卡”唐卡编号可通过短信询价)

沃唐卡微信(wechat)咨询号:MasterQiRu(收藏级与艺术级唐卡设计定制)

楞严经讲座(全文·目录) | 沃唐卡www.WoTangKa.com

楞严经讲座:楞严经讲座 第一集 | 沃唐卡www.WoTangKa.com

楞严经讲座:楞严经讲座 第二集 | 沃唐卡www.WoTangKa.com

楞严经讲座:楞严经讲座 第三集 | 沃唐卡www.WoTangKa.com

楞严经讲座:楞严经讲座 第四集 | 沃唐卡www.WoTangKa.com

楞严经讲座:楞严经讲座 第五集 | 沃唐卡www.WoTangKa.com

楞严经讲座:楞严经讲座 第六集 | 沃唐卡www.WoTangKa.com

楞严经讲座:楞严经讲座 第七集 | 沃唐卡www.WoTangKa.com

楞严经讲座:楞严经讲座 第八集 | 沃唐卡www.WoTangKa.com

楞严经讲座:楞严经讲座 第九集 | 沃唐卡www.WoTangKa.com

楞严经讲座:楞严经讲座 第十集 | 沃唐卡www.WoTangKa.com

楞严经讲座:楞严经讲座 十一集 | 沃唐卡www.WoTangKa.com

楞严经讲座:楞严经讲座 十二集 | 沃唐卡www.WoTangKa.com

楞严经讲座:楞严经讲座 十三集 | 沃唐卡www.WoTangKa.com

楞严经讲座:楞严经讲座 十四集 | 沃唐卡www.WoTangKa.com

楞严经讲座:楞严经讲座 十五集 | 沃唐卡www.WoTangKa.com

楞严经讲座:楞严经讲座 十六集 | 沃唐卡www.WoTangKa.com

楞严经讲座:楞严经讲座 十七集 | 沃唐卡www.WoTangKa.com

楞严经讲座:楞严经讲座 十八集 | 沃唐卡www.WoTangKa.com

楞严经讲座:楞严经讲座 十九集 | 沃唐卡www.WoTangKa.com

楞严经讲座:楞严经讲座 二十集 | 沃唐卡www.WoTangKa.com

楞严经讲座:楞严经讲座 二十一集 | 沃唐卡www.WoTangKa.com

楞严经讲座:楞严经讲座 二十二集 | 沃唐卡www.WoTangKa.com

楞严经讲座:楞严经讲座 二十三集 | 沃唐卡www.WoTangKa.com

楞严经讲座:楞严经讲座 二十四集 | 沃唐卡www.WoTangKa.com

楞严经讲座:楞严经讲座 二十五集 | 沃唐卡www.WoTangKa.com

楞严经讲座:楞严经讲座 二十六集 | 沃唐卡www.WoTangKa.com

楞严经讲座:楞严经讲座 二十七集 | 沃唐卡www.WoTangKa.com

楞严经讲座:楞严经讲座 二十八集 | 沃唐卡www.WoTangKa.com

楞严经讲座:楞严经讲座 二十九集 | 沃唐卡www.WoTangKa.com

楞严经讲座:楞严经讲座 三十集 | 沃唐卡www.WoTangKa.com

楞严经讲座:楞严经讲座 三十一集 | 沃唐卡www.WoTangKa.com

楞严经讲座:楞严经讲座 三十二集 | 沃唐卡www.WoTangKa.com

楞严经讲座:楞严经讲座 三十三集 | 沃唐卡www.WoTangKa.com

楞严经讲座:楞严经讲座 三十四集 | 沃唐卡www.WoTangKa.com

楞严经讲座:楞严经讲座 三十五集 | 沃唐卡www.WoTangKa.com

楞严经讲座:楞严经讲座 三十六集 | 沃唐卡www.WoTangKa.com

楞严经讲座:楞严经讲座 三十七集 | 沃唐卡www.WoTangKa.com

楞严经讲座:楞严经讲座 三十八集 | 沃唐卡www.WoTangKa.com

楞严经讲座:楞严经讲座 三十九集 | 沃唐卡www.WoTangKa.com

楞严经讲座:楞严经讲座 四十集 | 沃唐卡www.WoTangKa.com

楞严经讲座:楞严经讲座 四十一集 | 沃唐卡www.WoTangKa.com

楞严经讲座:楞严经讲座 四十二集 | 沃唐卡www.WoTangKa.com

楞严经讲座:楞严经讲座 四十三集 | 沃唐卡www.WoTangKa.com

楞严经讲座:楞严经讲座 四十四集 | 沃唐卡www.WoTangKa.com

楞严经讲座:楞严经讲座 四十五集 | 沃唐卡www.WoTangKa.com

楞严经讲座:楞严经讲座 四十六集 | 沃唐卡www.WoTangKa.com

楞严经讲座:楞严经讲座 四十七集 | 沃唐卡www.WoTangKa.com

楞严经讲座:楞严经讲座 四十八集 | 沃唐卡www.WoTangKa.com

楞严经讲座:楞严经讲座 四十九集 | 沃唐卡www.WoTangKa.com

楞严经讲座:楞严经讲座 五十集 | 沃唐卡www.WoTangKa.com

楞严经讲座:楞严经讲座 五十一集 | 沃唐卡www.WoTangKa.com

楞严经讲座:楞严经讲座 五十二集 | 沃唐卡www.WoTangKa.com

楞严经讲座:楞严经讲座 五十三集 | 沃唐卡www.WoTangKa.com

楞严经讲座:楞严经讲座 五十四集 | 沃唐卡www.WoTangKa.com

楞严经讲座:楞严经讲座 五十五集 | 沃唐卡www.WoTangKa.com

楞严经讲座:楞严经讲座 五十六集 | 沃唐卡www.WoTangKa.com

楞严经讲座:楞严经讲座 五十七集 | 沃唐卡www.WoTangKa.com

楞严经讲座:楞严经讲座 五十八集 | 沃唐卡www.WoTangKa.com

楞严经讲座:楞严经讲座 五十九集 | 沃唐卡www.WoTangKa.com

楞严经讲座:楞严经讲座 六十集 | 沃唐卡www.WoTangKa.com

楞严经讲座:楞严经讲座 六十一集 | 沃唐卡www.WoTangKa.com

楞严经讲座:楞严经讲座 六十二集 | 沃唐卡www.WoTangKa.com

楞严经讲座:楞严经讲座 六十三集 | 沃唐卡www.WoTangKa.com

楞严经讲座:楞严经讲座 六十四集 | 沃唐卡www.WoTangKa.com

楞严经讲座:楞严经讲座 六十五集 | 沃唐卡www.WoTangKa.com

楞严经讲座:楞严经讲座 六十六集 | 沃唐卡www.WoTangKa.com

楞严经讲座:楞严经讲座 六十七集 | 沃唐卡www.WoTangKa.com

楞严经讲座:楞严经讲座 六十八集 | 沃唐卡www.WoTangKa.com

现在我们是《楞严经》卷四,现在还在讨论修证的方法。那么佛经说到六根解脱,六根解脱这个问题。上次正提到阿难又提出来问,就是说佛说的发心,开始学佛修道要认清楚因地发心与果地觉,不要以生灭心这个妄想心求自性本自清净空性之果,这个问题现在还在讨论。那么佛分析了六根这个修证的法门以后,阿难又提出了老问题。他说你老人家说的因地发心与果地圆觉这个关联,你现在你的分析眼睛两个现象作用–明暗;耳朵—动静,听到是动相,听不见是听见静相;鼻子是通塞乃至舌头、身体的感觉与不感觉,这些等等都是生灭法,毕竟是无体的,没有个自体,那么如何可以证道?这个问题。我们现在重复上次这个大要,现在佛开始答复这个问题。

“佛告阿难。汝学多闻。未尽诸漏。心中徒知颠倒所因。真倒现前。实未能识。恐汝诚心犹未信伏。吾今试将尘俗诸事。当除汝疑”。那么佛答复阿难的话,他说你呀多闻第一,佛学很高明,记问很渊博,道理讲的都很对。“未尽诸漏”没有实际证到漏尽果,漏尽是圆满不漏的,没有渗漏,没有一点缺陷的。六根门头就是说眼耳鼻舌身意都无渗漏之处,所谓“未尽诸漏”,这是简单的说法。换句话说在三界中欲界、色界、无色界中八十八结使解脱了,念念圆澄,身心寂灭,这就是无漏。因此佛说“心中徒知颠倒所因”,现在你在理论上也知道一切众生自我颠倒所以没有成佛,颠倒的因了解了,理论上了解了。“真倒现前,实未能识”。真正的颠倒来了,真的大颠倒来了,结果你不了解。现在怕你“此心犹未信伏”,这同我们一样,我们现在研究都是妄想心、意识分别心来理解这个佛法,用这个妄想第六意识的分别心来理解,你不会相信的,你也不了解。佛每一节每一步带领他如何去求证。“吾今试将尘俗诸事。当除汝疑。”我现在就目前人世间现实的世间普通一般的事,做一个比喻,做一个引导,使你解除了这个疑惑。

“即时。如来敕罗睺罗。击钟一声”。那么这个时候,佛讲到这里就命令他的弟子,也就是他的儿子,出了家的佛的儿子叫罗睺罗,他说你去打钟,那么罗睺罗就去打钟了,咚这么一声,这个声音一发出来,咚一声。

“问阿难言。汝今闻否”。佛问阿难,你听到打钟的声音吗?你这个声音听到吗?我们现在不要打钟,等于我在讲话也是一样这个声音,你听到打钟的声音吗?

“阿难大众俱言。我闻”。这是个现场表演了,一个实际的领导,大家注意啊,你们诸位修观音的法门,这是最初步的。阿难同大家同时讲听到了。这个钟打了一声,咚,听到了,都听到了。

“钟歇无声。佛又问言。汝今闻否”。这一声钟打过了,问大家说听到没有?大家说听到了。这个声音过了钟声过了一点声音也没有,那么佛又问阿难他们:“现在你们听到吗?”

“阿难大众俱言。不闻”。阿难和大家说:“没有,现在没有听见”。

“时。罗睺罗。又击一声”。大家说没有听见,罗睺罗又把钟咚打了一声。

“佛又问言。汝今闻否”。佛又问了,现在你们听到打钟吗?

“阿难大众又言。俱闻”。大家又说听到了。那么这两次了。

“佛问阿难”。佛就再进一步问他。

“汝云何闻。云何不闻”。佛说我问你,你怎么样叫做听到打钟的声音?怎么样叫做听不到?怎么叫做听到,怎么叫做没听见?没有声音了?

“阿难大众俱白佛言”。这个时候阿难同大家一样了,同时和佛讲。

“钟声若击。则我得闻”。 钟一打咚一下,那我们大家听到了嘛。

“击久声销。音响双绝。则名无闻”。钟打过了,打过了很久了,没有声音了,声音跟那个震动的作用两样,声和响俩都没有了,那我们就晓得没有听到什么,没有声音,大家的答案。

“如来又敕罗睺罗击钟”。那么佛听到大家的答案,就告诉罗睺罗再打钟。

“问阿难言。尔今声否”。现在有声音吗?

“阿难言。声”。阿难和大家说有声音。

“少选声销”。过了一下下声音没有了,那个大钟的声音拖得很长的。,一两秒钟没有了。

“佛又问言。尔今声否”。佛又问你们现在听到声音吗?

“阿难大众答言。无声”。阿难和大家同时答没有声音。

“有顷。罗睺更来撞钟”。再过了一下,罗睺重新又去打钟。

“佛又问言。尔今声否”。佛又问大家:现在有声音吗?

“阿难大众俱言。有声”。有声。

“佛问阿难。汝云何声。云何无声”。他说我问你:怎么叫做有声音?怎么叫做没有声音?

“阿难大众俱白佛言”。佛提的这个问题,阿难和大家同样向佛讲。

“钟声若击。则名有声”。这个钟一打咚一下叫有声。

“击久声销。音响双绝。则名无声”。打过了,过了一阵没有声音了,就叫做没有声音。

“佛语阿难。及诸大众。汝今云何自语矫乱”。奇怪,你们这一般人,自己讲话一塌糊涂,乱七八糟的讲话。佛等于说你们讲话一塌糊涂,怎么那么乱七八糟讲话?

“大众阿难。俱时问佛”。阿难跟大众就不服气了,同时问佛:

“我今云何名为矫乱”。你问我我答复你,怎么说我们乱七八糟啊?没有错嘛,你问我答复你,没有错。

“佛言。我问汝闻。汝则言闻。又问汝声。汝则言声。惟闻与声。报答无定。如是云何不名矫乱”。注意哟,佛说啊,我问你们听到吗?听到了。钟不打了,还听到吗?你们说没有听到。第二次打钟我问你们有声音吗?你们说有声音。再问你们不打了,有声音吗?没有声音。一下说有声音,一下说听到,跟着人家嘴巴上乱转。禅宗祖师骂人啊,鼻子牵在别人手里走,鼻子牵在别人手里走是什么东西啊?那位牛大哥。笨得象牛一样。禅宗祖师骂人高明得很,这个人鼻子牵在人家手里走的。我问你们听到没有?你们就说听到。我问你们有声音吗?没有声音。这个道理我们停留在这里,这叫什么?众生颠倒。这个众生颠倒。

我们插进来一个故事,中国文化庄子讲过的一个道理,庄子啊,老子大概晓得吧?都是我们大家同学。庄子说过我们现在成语也用的“朝三暮四”,早晨三个晚上四个。庄子怎么说呢?他说有一个养猴子的老头子叫楚公,养猴子养了一群猴子,天天喂猴子早晨给它三个芋头做早餐,下午给猴子四个芋头做晚餐。有一天老头子告诉这一般猴子:不行,明天改了,上午四个下午三个。可猴子大吵这不行啊,我们吃不饱,这不对,吵了半天,那就是开大会啊、群众运动啊、报纸啊、刊物啊乱吵一顿了。后来这个老头子说不要吵不要吵,恢复原状早上三个下午四个,大家就乖了。换来换去他还是七个芋头,他一点没有损失。所以朝三暮四,一颠倒啊大家都搞不清楚了。人都是这样矛盾的,庄子说你看这个群众是盲的,连个声也搞不清楚,漂亮和丑差不多,你好我好差不多,有时候恭维你的话同骂你是一样的,“哎呀,你真了不起呀。”那句话是骂你并不是恭维,自己听了还高兴,众生颠倒,朝三暮四就是这个道理。

佛这一段话也等于讲你怎么颠倒朝三暮四啊?佛说你听到吗?听到。听不到吗?听不到。有声音吗?有声音,他说都跟着我的嘴巴在转哪,换句话说你毫无定见,自己没有定见。那么佛讲了这个,骂了以后,再讲下去。

“阿难。声销无响。汝说无闻”。他说譬如打钟吧,我怎么样说第一个骂他们,第一讲话颠倒,跟着别人的意思在转。第二打钟一样,钟打过了,声音过去了就没有响声了,那么你说没有听见。他说真的吗?

“若实无闻。闻性已灭。同于枯木”。假定说这个声音这样一来听见,没有声音听不见了吗?如果真没有听见,那个听的作用就完全没有了。道理在哪里?他说那听的作用不是完全没有了吗?那再响声的时候我们听就没有了,声音没有了就听不见,那么人就同枯木同木头一样了,同石头一样了,这个地方注意啊。我们试试看,这样打一下,听见。没有了,你听到没有?有人点点头,他不晓得听到什么,听到冷气机了,我们现在是听这个声音(师示敲桌子声音),声音没有就没有了,你那个能够听的还在不在?在呀,当然在。可是阿难当时故意代表一般人,一般人一定认为,这个不敲了,声音没有了,如果真的没有了,那我们能听的那个功能就应该消失了。那么假使我们能听的功能消失了,这个变成活的死人嘛,变成枯木了。

“钟声更击。汝云何知”。那么你假使说听不见,那么第二次打钟的时候怎么又听见了呢?

“知有知无”。所以佛说你需要知道,我们听到声音知道有声音,“知无”没有声音的时候知道没有听到声音。

“自是声尘”。自性起的作用。听到声音这个影像,有声音听到这个声音就是有。没有声音,在听什么?这里经典没有讲,其实上面佛讲过没有声音我们也听到,听到一个静。能听的自性并没有变动,所以有声无声是声尘外界的作用,我们听见听不见,在耳朵听到这个声音有没有,是我们自性的反应。

“或无或有。岂彼闻性为汝有无”。所以声音啊打起来就有撞击就有,不撞击就没有,我们能听的闻性“为汝有无”它不属于空也不属于有啊,不空也不有,你不能讲它有,也不能讲它无,这个要注意。佛这一段话,我们刚才讲,大家要修观音法门入门的,特别要留意这个事情,特别要留意。譬如我们念佛,自己念佛,心里念“南无阿弥陀佛”听真正的嘴巴发的声音可以,或者听心里头也可以,有声音的时候自己听到“阿弥陀佛”。没有声音,你说我佛没有了不念了,不念你听到什么?听的那个是静态。那一念静态很清净嘛,你就在那一念静态上定下去很好啊,定下去不是很好嘛。哎你说我现在不念佛了,糟糕了,心理慌乱了,这不是很笨很颠倒吗?这个道理。这是我们插过来讲的,佛在这里没有讨论,观音法门后面有讨论的。

“闻实云无。谁知无者”。我们能听的这个声音,你现在声音敲过了,你说没有声音了,那你怎么晓得没有声音呢?因为你听到了一个现象是没有声音的现象。“谁知无者”这个时候你要注意哟,耳朵有声听到叫做有,没有声音叫做无,声音有生灭,你那个听有听无的没有生灭。他说当你听到没有声音的时候,你要注意哟,“谁知无者”那个知道这一下什么都没有,那个是什么东西?“谁知无者”谁,那个是什么东西?我们知道空了,知道空那个是什么东西?佛讲到这里,他没有给你答案。那么佛又继续说了。

“是故。阿难。声于闻中。自有生灭。非为汝闻声生声灭。令汝闻性为有为无”。所以你懂了这个道理,阿难,这个声音、声尘是外在的作用。“闻性”我们能听声音、知道空是我们的自性的作用,所以声音在我们能闻的能够听见的这个自性中,声音本身有生有灭有起有落,并不是我们能听声音这个自性啊,并没有生灭啊。声音来了就听见,声音不来不是没有听见,听到一个静态。所以声音本身有生灭,我们能听生灭的这个闻性并没有生灭。他说这个东西啊并没有生灭的。“令汝闻性为有为无”,它自性本来清净,不能讲它空,也不能讲它是有。因为有外界的反应它就会起作用,所以它有是缘起,也叫做妙有。空,自性空,一切本来是空,空并不是没有东西。所以“令汝闻性为有为无”

“汝尚颠倒。惑声为闻。何怪昏迷。以常为断”。你自己本身在颠倒,你的思想观念搞不清楚,颠倒。“惑声为闻”跟着外境界的声音在转,以为这是听。譬如一个人耳朵聋了,我们老年了,常常耳朵听不见。你说耳朵听不见了吗?听的声音大得很。听自己里头嗡嗡的声音,他还是在听啊,不过听觉的功能没有向外放射,回转来听自己里头的,听到一股闷气,闷闷的,那也是声音。所以你自己颠倒了,就把外界的音声这个作用当成这个体。“何怪昏迷,以常为断”因此当然不怪你们啊,本来自性就在这里,自性真常就在这里,并不要外求的,可是你因为被作用拉走了,认为这一切作用没有了,以为就是没有了。本来在,因此你“以常为断”,本来自性真常,你认为切断了。

“终不应言。离诸动静。闭塞开通。说闻无性”。所以你总不要更搞错了,离开了动相、静相,离开了闭塞(闭塞是鼻子的现象,鼻子通不通),开通就是舌头啊这个嘴巴张开,这些感觉的现象,你总不能够离开了生理上这些感觉的现象同外界的作用,总不能离开这些现象以外,“说闻无性”你说我自性能听的自性什么都不存在,那你的观念就完全搞错了,被现象骗去了。

“如重睡人。眠熟床枕。其家有人于彼睡时。捣练舂米。其人梦中。闻舂捣声。别作他物。或为击鼓。或复撞钟。即于梦时。自怪其钟为木石响。于时忽寤。遄知杵音。自告家人。我正梦时。惑此舂音将为鼓响”。这一节文字上我们都不解释,少解释一点,佛做一个比方,这个比方不要听故事忘记了,我们回转来找自心自性。譬如一个人睡着了,重睡人。我们普通有时候睡觉睡得不很着,虽然好象觉得在睡觉啊里头还有轻微在思想,没有在思想在做梦。其实每个人天天做梦随时做梦,没有真正睡着的。一夜当中真正睡着只有半个钟头的时间,很短,其它都是乱梦,不过醒来忘记了,以为自己睡了。“重睡”睡着了,真睡着了一下下,已经醒了,脑筋已经开始在活动,不过习惯性眼睛也闭着,还是觉得没有醒啊。那么这个人睡着了,在床上,实际睡一下休息过了已经醒了,可是没有起来,迷迷糊糊。家里的人在他睡眠的时候或者捣练舂米或者洗衣服,过去洗衣服啊,衣服脱了,拿个木棍子一样的木锤在打这个洗衣服,把脏的打下来,或者是舂米或者是打东西,那么这个人不晓得,在睡的时候就听到这个声音就做梦了,就会做梦,引起他的幻想。认为或者听到庙子在打钟,因此感觉到自己在山里走了,听到这个和尚庙子在打钟,不过这个钟啊,太老了,不好听啊,破钟,就变成带质。因此在梦中算不定发心做功德,我到了一定出十万块钱把这个钟重新补过来,这个梦境就会出来的,或者听到自己打钟,或者觉得别人在打鼓,跟着梦境独影意识的联想。这个联想梦境不完全独影了,又变成带质了,带质境。认为实际上外面有个东西,物质东西在动,他由这个实际的东西动,加上联想,独影意识的联想变成别的境界。那么他在这个梦里头就奇怪,这个钟声不大好听,这个庙子好象把钟打破了都不知道。佛做了这个比方,这个情形我们大家有的,我想大家都有这个经验,尤其我们年轻的时候在睡梦中啊,听到别的响啊,就把它当成各种联想。“于时忽寤”,忽然这个时候醒过来了,醒过来看到家里人在舂米,或者在做工啊打这个声音,哎呀,这个样子啊,你们在洗衣服啊,我刚才做梦啊,我把洗衣服这个声音听得好大啊,象打钟一样。佛做了一个比方。

“阿难。是人梦中。岂忆静摇开闭通塞。其形虽寐。闻性不昏”。佛说你看这个人睡着了,把别的声音听来了,不过加上意识的联想当成打钟了,或者当成打雷了。佛说“是人梦中”这个人在睡觉做梦的时候,“岂忆静摇开闭通塞”至于说平常的习惯,身体的摇动、鼻子的开闭这种感觉的状况,睡眠的时候完全没有。虽然没有,平常的习惯影像还在。同时,“其形虽寐”睡觉是身体睡着了,“闻性不昏”,能听的那个自性并没有睡觉啊。佛说到这里,所以他在梦中睡着了,一打钟,别的敲响,他也听见啊,不过听见呢,他那个意识在昏迷的状态中,所以呀加上联想,这个联想就颠倒,把别的声音当成打钟。佛就讲到这里,那么我们读经读到这里,想想看,佛做了这个比方做得非常高明,当然佛是很高明。但是我们可以由佛的高明进一步想,我们统统睡着了,夜里或者有重要的事什么人叫你都叫不醒,叫了老半天把你叫醒了,虽然你睡着了,你的闻性还在啊。当然,拿现在的科学心理学、医学不同的解释,那是脑神经的反应—一种解释。不过所谓脑神经的反应啊,这个问题将来要辩论起来还很多了。实际上佛就直接告诉你,虽然睡着了,这个闻性在呀。所以一叫你或者闹钟一响,啊,又醒了,这个觉性自己就清醒过来。所以睡眠只是一个状况而已,那一种状况叫做睡眠,这个闻性并没有变,因为睡眠也是个生灭现象啊,疲劳了就要睡眠,疲劳休息过来就又醒了,醒了就不需要睡眠,所以睡眠与不睡眠它是一个生灭的现象,能闻生灭的那个没有动摇过啊。因此下面佛讲两句话。重要的。

“纵汝形销。命光迁谢。此性云何为汝销灭”。所以你要了解,什么叫纵?纵是中文的用法,白话文就是假使,古文只用一个字“纵”,再不然用“纵然”加一个然字,纵然。他用这个睡觉的比喻讲了,假使你身体死掉了,这个形体销掉了,乃至一把火把你烧掉了,或者是放在棺材烂了,“形销”。“命光迁谢”,注意哟,我们生命的神光,死亡并不是没有啊,是离开这个房子这个生命另外找一个新的生命,这个大家都是学佛的知道,这里死了另外一个生命中间存在叫中有身,也叫中阴身。我们讲过好几次,再提起大家注意,不是鬼,鬼是另外鬼道。这个身体死了,另外生命还没有得到以前,这个中间存在叫中阴身,也叫中有身。所以在佛眼看来,佛法的道理,我们这个生命的死亡是搬一个房子,所以你找到另外一个房子,变牛啦,或者变狗啦,或者升天了,那是另外一个道理,六道轮回,另有果报的道理。现在不谈那个,现在说人死亡了形销了,命光迁谢,迁动了,所以佛家死了叫做迁化。学佛的人死去了叫迁化。到庙子上去问,某某老和尚好多年没有看到,到哪里去了?哎,阿弥陀佛,迁化了。迁化就是死了,不过迁化多美呀,所以佛学真好啊,这个名称多美啊,一点恐怖都没有,迁化。谢,谢谢了,再见,迁谢。所以阿罗汉死的时候都很美,“常揖世间”,在佛经上,给大家做揖再见。这一见啊,再见是很远了,算不定过三万年再来,所以长揖世间。他说假使这个人死了,命光迁谢。这个自性啊,能知生死此性,“云何为汝销灭”,它并没有生死啊,所以了生死要明心见性啊,这个自性并没有生死啊,生死是形状,同这个声音听见、听不见一样,能知道自性这个没有断过。

“以诸众生从无始来。循诸色声。逐念流转。曾不开悟性净妙常。不循所常。逐诸生灭”。所以我讲你颠倒,因为一切众生从无始以来就跟到外界的现象在转。眼睛跟到色相、耳朵跟到声音,最重要的是声色,所以我们街上最吃香的生意是声色,电视机啊、电影啊,好看的、好听的,再第三样啊,馆子店好吃的,这个最重要。所以一般人无始以来,都跟着声色在转,“逐念流转”四个字啊,逐:追。自己的心意识思想听自己的意识思想在骗,生灭心妄想在骗,流转就是在轮回。“曾不开悟性净妙常”,永远自己不悟自性本来清净,本来是净土,本来妙不可言,本来不生不灭的。《楞严经》不生不灭用一个字来代表,常。“不循所常”你不知道自己的自性本来是不生不灭的,“逐诸生灭”就跟着妄想生灭心,外界的现象、作用在跑了。

“由是生生杂染流转”。所以生生世世在生死海中。被现象、被人世间的声色尘劳染污了、杂乱了,在轮回中流浪生死。

“若弃生灭。守于真常。常光现前。尘根识心应时销落”。注意这要背来了,你怎么求证呢?譬如大家念佛也好,静坐也好,随便你修什么法门显教密宗都不管,抛弃了生灭心。乃至我们说念佛,我经常说你们注意哟,念佛,阿弥陀佛这一念是生灭心啊,用这一念佛号念佛的名号念到真土净土现前,生灭心不动了,乃至一个“阿”字都没有起念,已经整个的阿弥陀佛的境界,净土境界现前,不是妄想心,这个才是正念。前念过去了,前一句阿弥陀佛过去了,第二句阿弥陀佛没有接上来,这个中间完全清净,清楚的,没有妄想、没有杂念,念念清净,这个叫净念。所以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将来我们要讨论到的,净念相继,这个才是修净土最重要的法门之一,并不是概全体,以别的方法也可以修到,这就是净念相继。

所以佛说我们如果放弃了生灭之心,譬如念佛这一念有生灭的,第二个方法,我们念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尽管念,这是生灭心啊,当我们在念佛的时候,你看都是我们念,我们心里头同时都知道,我现在念了三句了,我现在念了四句了,我现在念了一百句,没有动过杂念,我也知道。哎呀现在我好清净,也知道,那一个知道的是能知自性啊。念佛“阿弥陀佛”是能知自性起的用,那一个知道自己同时知道自己在念佛,念念清净,我们定一个名称叫做体,体上起用,清清楚楚。所以我们要认清楚,不抓到生灭心当成真实,同时要看清楚,自己这个起心动念都很清楚,随时知道的,这个东西自己的真心,它永远不生不灭的都在这里,你不要再向外面再去找的。“守于真常”,就常常定在这个上面。我们讲定,定个什么?把这个保持谓之定,保持了。那么保持了,譬如我们现在听话,每句话都听到,自己也知道听得清楚听不清楚,这一个并没有动过啊,你只要保持自己这个清净面,“常光现前”慢慢久定下去,自己本自的光明透露了。那么根:六根眼耳鼻舌身意。尘:外境界色声香味触法,内外境界身体都忘了,外面境界一切都空了,“根尘识心”,心里头杂念妄想都没了,“应时销落”都化掉了销化了。佛在上次讲过,《楞严经》佛说提一壶开水浇到冰上一样,那个冰统统化掉。但是你要久定啊,自己的清净心守住了,“常光现前”的时候,“根尘识心应时销落”,完全没有了。

所以“想相为尘。识情为垢。二俱远离”。到这个时候,你不要用心说把妄想去掉,没的妄想了。因为我们的妄想是无始以来一个习惯性,这个思想,思想的现象为尘,是外境尘埃把我们自性的光明遮住了。所以把思想自然一空了,自性的光明出来了。想:能够思想的,相:这个现象,“为尘”是自性上面的灰尘。“识情为垢”我们心意识能分别与情感等等所起的作用,这个分别心,是我们光明清净自体上所有的尘垢、渣子,等它自己澄清清楚。那么到了“常光现前。尘根识心应时销落。”这个时候“想相为尘,识情为垢”,妄想同一切放不下的感情,“二俱远离”,统统没有,完全空了,真正的空了。不是说我现在坐着好空啊好舒服啊,有个舒服就是尘垢,连这个也没有,统统远离。那么这个时候你说开悟了吗?开悟了,什么开悟?你眼睛张开了,不是这个眼睛。

“则汝法眼应时清明”。所经佛经上说,有些人佛在世的时候,在佛当场听法懂了这个道理,得法眼净,就是这个道理。法眼不是肉眼啊,智慧之眼打开了。啊,懂了,原来是这个样子,那真懂了佛法,智慧之眼。所以他说到了这个境界,这些都是实际的功夫哟。“则汝法眼应时清明”你学佛就得到佛的法眼,当时就清净明白了。

“云何不成无上知觉”。只要这样去修,最后总归要成佛的。如果你真能够照这样修,“云何”哪里不会成功的呀?哪里不会成佛呢?一定会成佛,这是佛说的。那么这一段佛讲了很清楚了,分析六根。

我们这位阿难尊者,这位祖师啊听到这里,他反正啊,替我们后世众生大慈大悲,他故意装笨,粘着佛一个一个问题盯着来。有一个故事有两句话,有一个徒弟跟着师父永远不开悟,后来他说不开悟不要紧,反正师父开悟了,他讲两句话很有意思:“蚂蟥叮在鹭鸶脚,你上天来我上天。”我们这个田里有一种鸟会飞的,白的长脚叫鹭鸶,有一种虫叫蚂蟥,稻田里头有。我们人这个腿上给它一钻进去,它就钻进里面去了,那不得了,那痛得不得了,拉都拉不出来,这个叫蚂蟥。蚂蟥叮到鹭鸶脚,反正我盯着鹭鸶脚,跟住了,叮住了。鹭鸶这个腿上盯到蚂蟥,蚂蟥永远在泥巴里爬不动,它盯着鹭鸶腿上好办,鹭鸶飞起来你上天来我上天,它就跟着上去了。阿难的办法,现在问的也是这样,一个一个问题追上来。现在阿难又提出来问题问了。

“阿难白佛言。世尊。如来虽说第二义门。今观世间解结之人。若不知其所结之元。我信是人。终不能解”。注意哟,我们讲到这里这个《楞严经》,实际上问题还停留在佛和阿难当时的问答,讲到修证的问题,怎么样修行求证到自性清净。佛说两个原因,那么第一个原因讲了,第二个原因刚刚我们才讲完。那么中间佛就比方我们生命不能成佛,有六个结使六个疙瘩,重要的关键,眼耳鼻舌身意,你解脱不开被它缠住了,所以不能得道,不能悟道,不能成佛。那么佛告诉阿难,你必须要把这个结解开了,六根的结,所以有上面刚才讲过这一段的讨论。现在阿难表示听懂了,听懂了,蚂蟥盯到鹭丝脚,又来了。到底还是盯住了,还没有解开呢。说世尊啊,你虽然讲了第二义门,次要的办法。修行办法这个原理也告诉了我们,但是你看世间上结结之人,这个成结打在那里。“若不知其所结之元”,这个结怎么打起来的,根根在哪里?假使这个人要把结扣解开,这个中心都找不到,阿难说我相信这个人永远解不开这个结扣。这是替我们讲的,代言人,阿难尊者是我们的代言人。

“世尊。我及会中。有学声闻。亦复如是。从无始际。与诸无明。俱灭俱生。虽得如是多闻善根。名为出家。犹隔日疟”。阿难说对不起,今天同我一样参加这个法会的人,同我一样都还在求学的阶段,还没有得道啊,正在学习的阶段,也同这个道理一样,同普通人一样。我们很可怜了,从无始劫来,都是把这个无明,没有明心见性没有悟道以前,都是一片无明,无明就是都看不清楚了,“俱生俱灭”,跟着这个妄想在生灭。所以虽然我们学问佛学很清楚,道理懂得很多。(对不起,阿难当时是出家的,我是照话讲,出家同学不要怪我)。虽然我现在也现了出家相,“犹隔日疟”打摆子一样,可惜台湾大家没有打摆子这个病,我们当年生过这个病。譬如说上午刚刚两个钟头在发烧,烧得什么都盖不住。过了两个钟头冷啊,棉被三床盖起牙齿都打架。一下冷一下热,打过了一冷一热过了又蛮好,普通人一样。到了时间第二天准定那个时间又来了,热了就来了,又冷起来,冷过又热,热过了又冷。“隔日疟”用得很好,所以有时候我们修道啊,有时候自己想想,呵,和圣人两个差不多了,一样啊,我就是菩萨了。再过一阵啊,糟糕,自己好象下了十八层地狱,都不对了。一下心地非常慈悲清净,佛法蛮好,有时候烦起来修个什么道?格老子不想干了,象是隔日疟。阿难的经验之谈,形容得非常好。阿难说我们没有出家,虽然出家,如隔日疟。隔日疟这个病台湾是完全没有了,假设一到边区地带,有时候给毒蚊子一叮就来了,这是一种传染性的,西医讲是传染性。中医过去不同,我们看到,我自己也生过这个疟疾,很多人生过,尤其在边区。可是很奇怪在中医的医理认为这是饮食顶住了,饮食在胃口顶住了。

我还看过一个怪事呢,乡下一个土郎中,种田的,这个人疟疾,隔日疟。疟疾很多种啊,有时候天天到这个时候发烧,明天到这个时候发烧,天天到这个时候,过两个钟头发冷,一定的,就是天天的。隔日疟啊,今天好好的,明天不得了,明天过了,后天又好好的,大后天一定的,这个叫隔日疟。后来病了十几年,那个时候我们在四川看到一个乡下老头,他会打疟疾,打空上疟疾。怎么叫打呢?也不吃药。有种植物叫葛根,这个药也是草了,这个根根很长。他把它拿来,根根有指头那么粗,小指头。把这个皮一扒,扒了里头白白的,很好看,嫩嫩的。他根据人的指头,一寸三分,一寸三分在哪里呀,象他老哥身体很高的时候,我们这个身体矮的一寸三分怎么比呀?是每个人的中指头以这个为标准就是一寸,小孩子也是,他根据你这个指头量。我当时看到还没有太注意,后来想跟他学,有个原因就搞开了,很可惜。他把这葛根一量,拿刀来一砍,也没有消毒什么,就这样,那么很长。叫那个生病的人,把嘴张开,头仰起来。他把那个东西从喉咙一直就下去,等于现在照胃镜一样,它这个凉的下去啊,到一定的,到胃口到某一个程度一定的,根据人体。然后这样一拉拉出来,那个葛根还是白的,还是好的。好了,那么问这个病人呢,它这个下去觉得怎么样?他说没有什么难过,好舒服啊,它下去了以后,这个胃口上就有个东西一样,咚就给它打下去了,就没有这个疟疾了。所以他们认为疟疾是饮食吃进去不消化,等于一盒饭放在厨房里放久了,外面长毛了,那个东西在里头就变成疟疾了,当然外界传来的,同内在的,各有各的理由。不过在经验上看起。

这是医学方面顺便讲到的隔日疟,现在我们谈的不是医学。阿难讲啊,我们的学佛有时候同圣人差不多,有时候比凡夫还要凡,犹如隔日疟。希望佛你老人家大慈大悲。

“惟愿大慈。哀愍沦溺”。你要慈悲啊,可怜可怜我们。溺等于掉在苦海里头没有爬上来。

“今日身心。云何是结。从何名解”。我们现在坐在这里,我们为什么不能悟道?不能成道,这个身体这个心理上,哪里是这个结的中心?而且这个结怎么样来解开呢?他就问这个问题,这个结怎么解得掉?我们注意哟,大小乘的佛学基础五个阶段:戒、定、慧、解脱、解脱知见。学佛是要解脱,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这个话是解脱的意思。解脱掉了才跳出三界外,三界如牢狱,我们是在这里坐在牢狱里受煎熬、受罪,解脱不了。这个刑具解脱不了,怎么解脱?所以请佛啊可怜可怜我们,大慈大悲,这个就叫度人,你度一下我,这个身心怎么是结怎么解脱?

“亦令未来苦难众生。得免轮回。不落三有”。我们读到这个经典,就要站起来给阿难尊者顶礼三拜,当年他连我们都带上了。这个不是为了我们在会的要求,我这个要求也为未来永远未来的众生跳出轮回,怎么能跳出轮回,不堕落在三界里头。三有就是三界欲界、色界、无色界,也就是欲有、色有、无色有三有,不堕落在这个境界里头。那么阿难把这个提出来要求以后。

“作是语已。普及大众。五体投地。雨泪翘诚。伫佛如来无上开示”。就在那里等佛开示。

“尔时。世尊怜愍阿难。及诸会中诸有学者。亦为未来一切众生。为出世因。作将来眼。以阎浮檀紫光金手。摩阿难顶”。你们不是要学密宗吗?这个就是真灌顶了,这个就是灌顶了。注意,你们现在拿十块钱红包装一装,骗那些喇嘛,很多的供养,然后人家弄一点水,头上倒一倒,摸一摸,念一下,灌顶了,又学一法,自己骗自己。呵呵,这个真的灌顶不是那么容易。这个时候世尊怜悯阿难,慈悲怜悯阿难,以及在会的大家,“诸有学者”一般还在学的阶段,所以学法你们到了人家那里,喇嘛、师父那里,不管人家如何,自己要真诚,不要开玩笑,不去乱搞。我听到你们的笑话,非常多,不是你们在会的,所以大家要注意这个。佛说不但为你们也为未来的一切众生着想。

“为出世因”注意哟,我们为什么学佛?这八个字“作将来眼”。现在我们开始学佛,你修密也好,去学法第一步求灌顶啊,结缘的灌顶啊做什么,做为出世之因。并不是说你学了这个法,听了《楞严经》,或者是给你皈依了,或者学了净土了,学了密宗了,得了灌顶了,你就会成佛啊,不是啊!结一个善因之缘而已,做未来的因,修行靠你自己。所以将来成就了,做将来人天眼目。人中的眼睛,眼睛代表什么?智慧,人没有眼睛什么都看不见了,看得明白,是见地,看得很明白。不但为人中的眼睛,也为天上人间的眼睛。所以佛称天人师,佛,世尊是天人之师,不但是人间的大老师,也是三界天人的大老师,所以“为出世因,作将来眼”。就是我们今天发心学佛的人,自己要搞清楚是要为这个。那么佛就用自己的手灌顶了,阿难跪在那里,摸摸阿难的脑袋,摸摸他的头顶,大人摸摸小孩子啊,这是真灌顶。什么叫阎浮提紫金光色?佛是我们东方人、印度人,尼泊尔南边这一带人,他的肤色粽色紫色不是全黑带一点黄色。他的皮肤(阎浮提是这个世界上)紫金红红的发亮的带一点黄色的,就是身体有光,身体很健壮。以这个手摸摸阿难的头顶,这下灌顶来了。

“即时。十方普佛世界。六种振动。微尘如来住世界者。各有宝光。从其顶出。其光同时于彼世界。来祇陀林。灌如来顶。是诸大众。得未曾有”。你看啊,佛拿手摸摸阿难的头顶,就是这么一摸,那就是南无,难得一摸。这一摸摸了以后,这一摸手搭在阿难头顶一摸。这个大地六种震动,吓死你了,东出西没上涌下涌,地就震动了,震动了,整个的世界外太空都来了。“微尘世界”,现在在的同释迦牟尼佛一样都是住在那个世界说法的,所有的光都过到这个世界上来。每一个十方诸佛的宝光出来灌到释迦牟尼佛的顶上来,佛又给阿难灌顶,十方诸佛给佛灌顶,佛又给十方诸佛灌顶,光光相入,佛与佛之间彼此互相灌顶。这个灌顶就是一种,这种是光明灌顶相,是光明的灌顶之相。这个光明灌顶同时也代表了兼带了智慧的灌顶。这个地方这个经典啊,我们《楞严经》好几处放光、好几处灌顶。这个时候是在灌顶,所以大家都看到,这个现场就很闹热了,大家都看到了,“得未曾有”谁也平生没有经历过的,庄严合掌赞叹。

“于是阿难。及诸大众。俱闻十方微尘如来。异口同音。告阿难言。善哉。阿难。汝欲识知俱生无明。使汝轮转生死结根。惟汝六根。更无他物”。注意哟,佛用手摸摸阿难头就发生这个现象,十方诸佛一切佛的智慧光明同时来灌到了佛的头顶上,和佛的光明智慧融合一起了,这个场面很伟大。释迦牟尼佛没有说话啊,就是手那么摸一摸。那么阿难同大家在这个情况呢,就听到一种声音,不只是释迦牟尼佛也那么讲,十方诸佛同样一句话,“异口同音”,嘴巴讲的不同,都是那个要点。对阿难讲,“善哉。阿难”,好,阿难,你问得好,你现在要想了解俱生无明。我们这一念无明,永远不明白的,没有得道没有明心见性,这一念无明与生命俱来的,所以叫“俱生无明”,与生命同来的叫“俱生无明”。你要了解“使汝轮转生死结根,”,你要了解生死的根根,一念无明在什么地方,怎么解吗?十方诸佛同时告诉就是你自己的六根啊,就是这个鼻子耳朵眼睛啊。结也结在这里,解开也在这里。“更无他物”,没有别的东西。

“汝复欲知无上菩提。令汝速登安乐解脱。寂静妙常。亦汝六根。更非他物”。注意哟,第二句话,你想悟道、明心见性成佛,这就是《楞严经》的秘密了,佛法的秘密。你想快快的得到平安快乐,成道得解脱成佛也是这个六根,没有别的东西。所以你不要轻视,哎呀,有一般学佛的人四大本空,还管这个四大做什么!太执著这个身体为究竟为道,错了;完全不管这个身体也不对,也错了,这个身体也是自性功能变的。所以这一段注意哟,这是个秘密啊,所以讲到这里头好严重啊,佛还不只自己嘴里讲出的,就是那么灌一下顶,摸一下阿难,马上十方诸佛同一个声音告诉他,你想成道得解脱无始无明,把你迷糊了就是六根,就是这个身心,你现在要成佛悟道也离不开这个身心。更不讨厌说我是女生啊,男生才成佛,那都是方便的话,男女老幼一样,本性功能都一样,没有这个事,那是非了义教,了义之教男女平等,也没有年龄差别,说老了不能成道了,不能成佛,没有这回事,我讲错了我下去,下去不好受啊,这个话不是乱赌注的哟。所以呀,诸位呀,好好努力去修。这一段很重要。

“阿难虽闻如是法音。心犹未明。稽首白佛。云何令我生死轮回。安乐妙常。同是六根。更非他物”。阿难听了,不只释迦牟尼佛给他讲,十方诸佛异口同声告诉他,他不是不懂。他虽然听懂了,他代表我们,“心犹未明”,心里头还没有明白,再磕头,向佛讲,这个话我还是不懂,怎么样生死轮回,堕落下去也就是六根?怎么样说成佛解脱也靠这个六根?也靠这个生命,再没有别的东西,这怎么讲法呢?所以《楞严经》在中间卷四卷五的阶段都是讨论真实求证用功的方法。

“佛告阿难。根尘同源。缚脱无二。识性虚妄。犹如空花”。这个都要背来呀,以及下面的偈子最好能够了解背来,真正学佛的同学们,尤其年青同学。六根眼耳鼻舌身意,相对的尘外界色声香味触法,“根尘同源”,注意哟,尘是物理世界的东西、外界的东西啊,在身体上可以说生理跟心理,所以真正的佛学绝对的心物一元论。六根的根尘同源的,同一个根源,一体的两面。“缚脱无二”解脱同不解脱也都是一个作用,一切都是唯心的,心物是一元的。解脱成道与我们堕落了不得解脱束绑变成凡夫也是唯心。“识性虚妄,犹如空花。”可是我们心意识,能够思想能够起的作用这个自性本来性空的,性空缘起。“犹如空花”一切的现象界作用,虚空中的花朵一样,用过了自性本空。空了呢?空是本来清净圆明,所以一切心意识,识性是虚妄。犹如空中的狂花一样,幻象。一切世界物理世界、生理东西都是幻象。

“阿难。由尘发知。因根有相。相见无性。同于交芦”。我们这个自性,心意识的作用,这个心意识性空妙有。阿难,自性本来清净,因外境“由尘发知”,外境来了对境起心动念,就起了知觉的作用。“因根有相”通过了六根(生理的机能)知道了这一切的现象。所以《楞严经》第二卷讲过,外洎山河大地,整个的物理世界,内至身心包括你生理心理,都是妙明真心中物,都是一心所变的相分—现象与作用;那么我们自己的知觉呢,知道这个现象这个作用是见分。在唯识叫相分与见分。《楞严经》不用这两个名称,其实名称不同道理是一个。他说我们物理世界的外境同我们生理的这一切等等都是外尘,我们能够知道一切现象知道一切动作,这个能知道这个见分也可以叫做精神部分,我们普通讲精神部分就是见分,相分与见分自性本空。“同于交芦”,等于一个三角架子,芦就是一种植物了,现在在城里头都看不到了,乡下很多,象芦笋就是芦的一种,当然芦笋不是罐头里拿出来,你把现场砍了芦笋,三个一架架起来就不会倒。现在就是心意识自心、相现象界、见分三个交叉,三个交叉架在那里就倒不下来。其实三个交叉就是心、物(外界就是根尘)相分、见分就是三个同于交芦,没有根根,也没有结使的中心,都是自己迷住了,粘住了在那里。现在重要的来了,千万注意呀诸位,要想悟道,有一个祖师就在这里悟道,中国有一个禅宗祖师。

“是故。汝今知见立知。即无明本。知见无见。斯即涅槃。无漏真净”。所以你修道的时候不要有一个求道的心,有一个求明心见性,求菩萨加被我,要菩萨放光在我头上过来,你就完了。所知所见念念都空掉,一切放下,知见要建立一个知性,有一个能知所知的,这就是个无明的根本。譬如我们理学家王阳明先生,拿孟子的话“良知良能”,如果你拿《楞严经》这一段,阳明学说全体垮了。所以我对阳明学说理学家很多真法师我都批评,就是这样,阳明的四句教大有问题,他都落在知见立知上。有一个所知有一个所见,建立个知建立个见即无明本,生死无明的根本。“知见无见”你真达到一切皆空,放下了,无所知无所见,我也不求悟,我也不做凡夫也不成佛,这是什么人?不是凡夫不是佛,那么禅宗祖师说这是天下第一等的无事闲人,谁也做不到。“知见无见”无所知无所见,到这个境界。“斯即涅磐无漏清净。”证果了,佛的果位,这就是真正得到无漏,真正的净土。

“云何是中更容他物”。这时候是真空、彻底的空、毕竟的空,哪里还有个东西呢?所以六祖悟了道,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哪里还有个良知?哪里还有个良能在呢?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所以讲到这一段,有人说禅宗要参话头,《楞严经》处处是话头。在五代的时候有个遇安禅师,他研究教,就是研究佛经的,有一天他读《楞严经》,读到这里他自己把它圈点,忽然自己一下灵感一来把圈点另外点过了,他就大彻大悟,所以后来人家叫他外号破楞严。《楞严经》四个字一句呆定的,“知见立知,即无明本。知见无见,斯即涅磐。无漏真净,”四个个字一组。他读到这里啊,加了标点:“知见立,知即无明本。知见无。见斯即涅槃”,大彻大悟,他自己点,他确实另外点过一下文句,他自己这么一个标点一下,自己大彻大悟,悟道了。知见立:有所知有所见,还有个境界,还有个道,还有个东西,“知即无明本”这一点知道的,就是生死轮回的根本,就是妄想。知见无:所知所见什么都没有,一切放下,“见斯即涅磐”真到了这个境界就是成了道了。下面什么无漏真净他都不要了,那当然无漏。知见立,知即无明本。知见无,见斯即涅磐,所以呀,并不一定说你非打坐不可,非念佛不可,你把经教教理经典真研究透彻了,一念之间,一个文字之间,忽然彻悟了,那真好啊。给他这么一泼点,点了真好啊,本来四个字,知见立知,即无明本,也好啊,没有错啊,一样好,双绝!知见无见,斯即涅磐,无漏真净,他自己看经看到这里,把它一标点,“知见立,知即无明本。知见无,见斯即涅磐”清清楚楚就悟道了。那么佛讲到这个地方,那么下面把上面这个重要的怎么样六根解脱,把它归纳起来做了一首偈子。偈子不象中国的诗,不需要平仄,不需要音韵,但是把上面道理的意思归纳变成韵文,在原本的梵文,现在当然找不到《楞严经》原本梵文,这个佛的偈子是最高的音乐非常美,翻译成中文已经不大高明了,这也并不是说中国文字不对,因为这个很难办,一个哲学由科学的道理变成一个文学的音乐韵文啊,很难弄,所以我们中国的偈子偈颂叫做另外一种中国佛教的文学,只能如此。那个偈子整个的道理,今天来不及了,礼拜三再讲完。

|沃唐卡古唐卡视频讲解目录|←唐卡视频讲解目录查询点这

|十二生肖守护小唐卡|——|最新唐卡价格行情走势|——|收藏级唐卡推荐|

|藏密真言·心咒密咒|←此处目录可参考定制

|藏密坛城·曼茶罗|←此处目录可参考定制

|唐卡嘎乌盒·吊坠小唐卡|←此处目录可参考定制

|唐卡寄卖|←画师唐卡直卖的唐卡可参考这里

|佛像总集·佛像绘制参考|←此处图册可供参考学习

|古代唐卡图册|←古代唐卡藏品复制定制可参考这里

|各类经文咒文及书籍索引|←经文咒文书籍查询点这

|唐卡文献资料索引|←唐卡文献资料查询点这

|唐卡造型资料索引|←唐卡造型形象资料查询点这

|沃唐卡分仓索引|←根据“沃唐卡”前3位编码查询点这

|唐卡线稿图册|←唐卡定制的白描线稿可参考这里

|沃唐卡合作画师作品|←“沃唐卡”合作画师作品可参考这里

www.WoTangKa.com-沃唐卡·官网:沃唐卡的国内专业的唐卡数据信息平台,提供全面的唐卡资料信息检索服务及成熟完善的唐卡仓储供应链服务!

“沃唐卡”唐卡平台为朋友们提供:加盟“沃唐卡”唐卡艺术中心、唐卡画师签约直供、唐卡艺术品投资、加盟“沃唐卡”唐卡供应链等服务

沃唐卡24小时短信咨询热线:13661344269(仅接受短信咨询)

沃唐卡微信(wechat)咨询号:MasterQiRu

友情提醒一:需要唐卡图做背景或头像的朋友可以关注“沃唐卡”的微信公众号[“沃唐卡”或“wotangka”],直接电子邮件(wotangka@qq.com)唐卡编码,沃唐卡客服小沃会在48小时内发送邮件给您!

友情提醒二:尼泊尔唐卡不在沃唐卡评级范围内,全球市场上95%的尼泊尔唐卡归类在装饰画范围。

友情提醒三:“沃唐卡”官方唐卡评定为“收藏级“与”艺术级”的唐卡具有艺术收藏价值和商业升值潜力价值。

(0)
上一篇 2023-01-28 13:41
下一篇 2023-01-28 13:43

相关推荐

唐卡预定·唐卡定制·唐卡设计·唐卡艺术品投资可联系微信(wechat)号:MasterQiR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