沃唐卡官方告知:由于一些唐卡画师的手机像素偏低,有的唐卡实拍图未必能清晰表达出整幅唐卡的效果,需要订购和了解详情的朋友可联系沃唐卡,告知唐卡编号即可了解该唐卡的细节及相关介绍。
“沃唐卡”官方唐卡(中国唐卡)评估等级/品类标准:
【入门级/精品级–旅游纪念品】–【珍藏级–工艺美术品】–【收藏级与艺术级–收藏艺术品】
沃唐卡24小时短信咨询热线:13661344269(提供“沃唐卡”唐卡编号可通过短信询价)
沃唐卡微信(wechat)咨询号:MasterQiRu(收藏级与艺术级唐卡设计定制)
大圆满心性休息颂
全知无垢光尊者著
上师索达吉堪布译
第七品 四无量心
如是已具皈依者,慈心大地开悲花,
喜心凉荫舍净水,为利众生修自心。
若与解脱道脱离,则四梵住三有因,
灭道所摄此四者,越过有海四无量。
所缘众生为有缘,周遍法性为无缘。
不清净之所缘境,有缘之故梵天因。
此为无缘入解脱,具悲心者当修学。
不具快乐之有情,痛苦所逼可怜者,
幸福贪亲嗔疏者,慈悲喜舍之对境。
许相得乐离痛苦,不离欢喜心堪能。
修法次第虽不定,初学补特伽罗者,
首先观修舍无量,亲疏平等修余三。
彼所缘境诸众生,心中如是当观察,
贪今父母友嗔敌,汝之此心极恶劣。
无始无终漂泊时,此敌亦成父母友,
饶益于我具恩德,岂能恩将仇报耶?
此友亦成敌加害,如今亦感彼痛苦,
回报利益岂应理?中者亦成亲非亲,
利益损害不一定,贪恋嗔恨不应理。
初当于诸亲友方,观成中者断贪恋,
后将怨敌观中者,断除嗔恨无亲疏。
于诸中等者之心,亦为应断愚痴故,
如是观修离三有,同遣有情烦恼心。
众欲离苦得安乐,然不知此行苦因。
愿可怜兮烦恼众,息诸习气心平等。
愿猛贪嗔所恼众,无有亲疏离贪嗔。
观众从一至二三,一域一洲至四洲,
一千二千三千界,直至一切世间众。
舍无量心之修量,自他亲怨皆平等,
后得无缘舍对境,诸众唯心心如空,
胜义不生空性中,自心离戏中安住。
如是舍心之修量,证悟甚深寂灭法。
果无亲疏垢染心,任运自成实相义。
若于众人皆平等,如愿自母得安乐,
当于一切诸有情,亦皆如是而思维。
祈愿慈心所缘境,所有一切诸众生,
暂时获得人天乐,究竟获得菩提乐,
从一乃至无边数,一切众生而观修。
生起周遍之慈心,胜过慈爱独子母。
修习有缘慈心后,诸法等性中入定,
无缘广大之慈心,慈空双运为验相。
修习慈无量心果,令人见而心愉悦。
慈心周遍众生后,如心不忍父母苦,
思维一切众生苦,生起强烈大悲心。
我之大恩诸父母,为我而造诸罪业,
遭受寒热与饥渴,残害役使所逼迫,
溺于生老病死河,受多种苦真悲惨!
无欲解脱寂灭心,无有示道善知识,
漂于轮回诚可悲,现见此等岂忍舍?
故当诚心而思维,愿以吾身及受用,
三世善根令诸众,瞬间远离一切苦。
修习悲心之证相,无法堪忍众生苦。
无缘悲心后入定,空悲双运为验相。
果离损恼心堪能,成就本来清净性。
于诸悲润之有情,各得其乐修喜心。
所缘具乐之众生,奇哉此等诸有情,
不需我令获安乐,各享其乐极善妙,
从今乃至菩提果,愿彼永不离此乐,
如是观修喜无量,当从一至一切众。
喜无量心之验相,无有嫉妒生欢喜。
修习有缘喜心后,当修无缘喜心定。
通过如是而观修,则依喜心之实相,
会令身语意三门,任运自成寂灭乐。
修习喜无量之果,境地稳固心欢喜。
如是修后先修慈,以此依次除四执。
修慈若贪众如亲,修悲除苦因果执。
悲心微弱若有缘,以无缘喜除忧患。
修喜心若极散乱,以修大舍离亲怨。
舍心若成无记法,当如前慈次第修,
以此容易至修量,获得稳固之验相。
修持极稳瑜伽士,顺逆轮番顿超修。
依此证悟新境界,较极稳固更稳固。
如是修持异熟果,获得增上决定胜,
转生欲界人天身,能得利益与安乐。
同行等流恒修彼,感受得乐离违品。
转生悦意喜乐境,众生和合财富裕。
四无量心更增上,任运而成自他利。
修持慈无量心者,无嗔受用皆圆满,
获得大圆镜智慧,相好严饰报身相。
悲心无贪得法身,现前妙观察智慧,
一切法身之功德,力等十八不共法。
喜心无有嫉妒心,获得报身成作智,
幻化种种不定相,任运自成诸事业。
修习舍心无慢痴,现前平等性智慧,
以及法界性智慧,离戏法性本性身。
慈等功德无边际,无等人天导师赞。
皈依余师为劣道,持四无量此正道,
趋向解脱无垢染,三世诸佛前后迹。
因乘承认如种芽,方便智慧生二身,
果乘承认身二障,遣除依缘悲方便,
实一空性大悲藏,因果二乘同实修。
经说无始善种子,未作本来即存在,
密许本来具三身,遣除客障显密同,
总之经续诸道一,诸成就者说内外,
是故佛子后学者,当勤修持四无量。
如是寂性之善说,遣除众生心污垢,
令入歧途劣道者,疲劳心性今休息。
大圆满心性休息中第七品四无量心终
大圆满心性休息
大 车 疏
全知无垢光尊者著
上师索达吉堪布译
梵语:玛哈善德紫大布占达哲德玛哈塔那玛
藏语:竹巴钦波思涅昂素追瓦向达钦波
汉意:大圆满心性休息大车疏
第七品 四无量心
第七四无量心品分十:一、宣说承接文与修四梵住;二、宣说差别;三、宣说所缘境之差别;四、不清净所缘境之过患;五、宣说真实所缘境;六、宣说意相;七、宣说修持方法;八、宣说其它修法;九、宣说修行之果;十、回向本品善根。
甲一、宣说承接文与修四梵住:
如是已具皈依者,慈心大地开悲花,
喜心凉荫舍净水,为利众生修自心。
此处以极为舒心悦意的林间比喻来加以说明。在众生喜爱的休息处绿草荫荫的慈心大地上,到处盛开着形态各异的悲心鲜花,并有喜心的凉荫遮阳,还有许许多多鸟类野兽生存着,湖泊、池塘中流淌着、瀑布飞泻着舍心的净水。三有中疲惫的众生在这里得到安慰,自心也得到休息。这以上即是以形象化修饰法4来说明四无量心。《中般若经》中云:“须菩提,大菩萨当修大慈、大悲、大喜、大舍心也。”
甲二、宣说差别:
若与解脱道脱离,则四梵住三有因,
灭道所摄此四者,越过有海四无量。
《胜藏经》中云:“舍利子,未真实发心或未随真实发心之慈悲喜舍四者即是四梵住,现行于三有中;若是真实发心或已随真实发心之慈悲喜舍则是四无量,行于涅槃道之故。”
甲三、宣说所缘境之差别:
所缘众生为有缘,周遍法性为无缘。
四无量心的所缘境若是一切众生则生起有缘四无量心,如果所缘境是诸法之真如法性,则生起无缘四无量心。《瑜伽师地论》5云:“依于众生与法性分别生起有缘与无缘四无量心。”
甲四(不清净所缘境之过患)分二:一、宣说不净所缘境之过患;二、教诲修学解脱之四无量心。
乙一、宣说不净所缘境之过患:
不清净之所缘境,有缘之故梵天因。
四梵住之所缘境为一两个等有限的众生,则生起有相慈心等四无量心,未被解脱之心所摄持,如母女二人同过恒河时,相互生起了慈心,因此死后转生于梵天中,这样的四无量心只能成为三有之因。如《入行论》云:“生一明定心,亦得梵天果。”
乙二、教诲修学解脱之四无量心:
先了知差别后再修四无量心:
此为无缘入解脱,具悲心者当修学。
欲求解脱者唯一应当修学真实所缘境与四无量心。
甲五、宣说真实所缘境:
宣说四无量心之所缘境;
不具快乐之有情,痛苦所逼可怜者,
幸福贪亲嗔疏者,慈悲喜舍之对境。
缘于众生之四无量心的所缘境:不具安乐者、痛苦可怜者、快乐富裕者、贪亲嗔疏者分别是慈、悲、喜、舍之对境。《经观庄严论》云:“寻求安乐者,痛苦可怜者,安乐具惑者……”
甲六、宣说意相:
许相得乐离痛苦,不离欢喜心堪能。
愿慈心对境的众生无有痛苦、悲心对境的众生具足安乐、喜心对境的众生不离欢喜、舍心对境的众生舍弃贪嗔后一视同仁。《经观庄严论》云:“慈爱诸众生,不离乐心者,不离喜心者,顶礼利乐尊。”四无量心之本体即远离各自之违品。彼论又云:“舍梵天违品,具无分别智,趋入三所缘,成熟诸众生。”
舍弃各自之违品即是指《经观庄严论释》中所云:“不分别他境,缘快乐者、痛苦者、中等者三对境而利益众生。”
如何趋入所缘境呢?不具苦乐之中等对境,痛苦可怜或具有贪嗔苦因苦果之痛苦对境,幸福快乐之安乐对境,心趋入此三种对境。
缘法之四无量心是通过听闻论典而生起的。缘法性之四无量心是指证悟了彼等无生之自性。或者,与未证悟无我、证悟一个半无我以及证悟二无我者相续联系的四无量心分别是缘众生、缘法、缘法性之四无量心。《菩萨地论》云:“缘众生与诸外道相同;缘法与诸声缘相同;无缘与彼等皆不同。”也就是说,有依靠众生、依靠正法、依靠无缘三者而生起的四无量心,也有依四种对境而生的四无量心以及现见六度之六种违品而生的四无量心。《经观庄严论》云:“慈饥慈蛮者,慈惑放逸者,慈为他转者,慈生邪见者。”还有说由十境而生的四无量心。如《经观庄严论》云:“为烦恼敌转,痛苦逼迫障,入于难行道,真具大束缚,贪杂剧毒食,弃舍正道者,力微入歧途,所慈之众生。”此中宣说了初学菩萨修学四无量心的十种对境:烦恼如烈火般炽燃者,虽已入道却被魔作障者,三恶趣众生,不知业因果者,入于颠倒途者,为烦恼结紧紧束缚者,享受禅定乐味者以及入声缘道者。
四无量由四种缘产生,自性存在的佛性或佛界称为因缘;宣说四无量教言之善知识称为增上缘;各自现前的对境称为所缘缘;了知修四无量之利益以及不修之过患,修前前之因称为等无间缘。《经观庄严论》云:“菩萨之慈心,从苦乐中生,智者之悲心,由师佛性生。”《俱舍论》云:“四生心心所,三生二灭定,他法二者生。”意思是说,一切心及心所是由增上缘等四缘而生,因缘、增上缘、等无间缘三者产生二灭定;一切无情法是由因缘及水肥等增上缘所生。
甲七(宣说修持方法)分四:一、修舍无量心;二、修慈无量心;三、修悲无量心;四、修喜无量心。
乙一(修舍无量心)分十三:一、修舍无量心之必要;二、修舍无量心之对境;三、忆念众生之恩德;四、修舍无量心对境不定;五、修等性舍无量心;六、为利众生修舍无量心;七、离得同时修舍无量心;八、舍无量心之真实对境;九、舍心对境逐渐增加;十、舍无量心之修量;十一、修舍无量心之后得;十二、修舍无量心之利益;十三、修舍无量心之果。
丙一、修舍无量心之必要:
修法次第虽不定,初学补特伽罗者,
首先观修舍无量,亲疏平等修余三。
从相续中容易生起的舍心开始修。若未对一切众生平等,则难以生起其余三种无量心,因此首先修舍无量心。阿阇黎智藏在《中观庄严论》中云:“舍心辽阔大地上,遍开慈心之鲜花,严饰悲心之凉荫,喜心净水无混浊。”此外,《二观察续》中所说“初当修慈心,其次修悲心,尔后修喜心,最终修舍心”的次第,是从结合内在本尊之真如而宣说的,若按照此次第修持,则首先容易生起慈心等三者,(之后生起舍无量心)。
丙二、修舍无量心之对境:
彼所缘境诸众生,心中如是当观察,
贪今父母友嗔敌,汝之此心极恶劣。
每一位众生无有未成为亲人与怨敌的,所以对他们不应有贪嗔之心。
丙三、忆念众生之恩德:
无始无终漂泊时,此敌亦成父母友,
饶益于我具恩德,岂能恩将仇报耶?
对于往昔曾经饶益过自己的众生,以损害回报实在不应理。《毗奈耶经》云:“于饶益者当报恩,不应加害或漠然。”
丙四、修舍无量心对境不定:
此友亦成敌加害,如今亦感彼痛苦,
回报利益岂应理?中者亦成亲非亲,
利益损害不一定,贪恋嗔恨不应理。
如果因为受到怨敌加害而不行饶益,那么亲友也曾于前世加害过自己并且现在也令自己感受痛苦,仅以此对他们生起贪嗔有何利益呢?中等者从前、以后对自己有利有害不一定,所以不应当有贪嗔之心,要对所有的人都无贪无嗔,生起亲、疏平等之心。《般若二万颂》中云:“须菩提,汝当于一切众生有平等之心。”
丙五、修等性舍无量心:
初当于诸亲友方,观成中者断贪恋,
后将怨敌观中者,断除嗔恨无亲疏。
如是将亲怨二者平等观成不亲不怨之人而修舍无量心。
丙六、为利众生修舍无量心:
于诸中等者之心,亦为应断愚痴故,
如是观修离三有,同遣有情烦恼心。
将任何众生皆观为不亲不怨者之心也属于痴心,所以愿息灭亲怨为主一切众生的烦恼,永远不再生贪嗔之心,愿一切众生彼此之间心皆调顺。
丙七、离得同时修舍无量心:
众欲离苦得安乐,然不知此行苦因。
如同自己实在不想受苦一样,一切众生也是如此,怎能对他们怀有加害之心呢?虽然他们想得到安乐,却因愚昧而行痛苦之因——十不善业,自己应当竭力制止他们行不善业。
丙八、舍无量心之真实对境:
愿可怜兮烦恼众,息诸习气心平等,
愿猛贪嗔所恼众,无有亲疏离贪嗔。
愿众生息灭一切烦恼,尤其息灭贪嗔之烈火,从而无有贪嗔,自心堪能。
丙九、舍心对境逐渐增加:
观众从一至二三,一域一洲至四洲,
一千二千三千界,直至一切世间众。
初学者观修舍无量心时,先从自己的亲友怨敌开始,达到修量之前一直观修。尔后从一个众生、两个、三个等、自己的城镇直至区域、南赡部洲之间。再后,从东胜身洲到一千世界、二千世界、三千世界,直至所有世间界的众生。最初观修人类,之后同等观想旁生等一切众生。
丙十、舍无量心之修量:
舍无量心之修量,自他亲怨皆平等。
达到对自他亲怨皆平等之心境,并且对谁也不生嫉妒、嗔恨,一视同仁。
丙十一、修舍无量心之后得:
如是有缘修舍无量之座间,
后得无缘舍对境,诸众唯心心如空,
胜义不生空性中,自心离戏中安住。
观修的对境——所现之此等众生也如影像般无而显现,自性不生。于如是忆念中安住。我们虽然对所取境与蕴聚有我与我所的贪执,实际上,此二者都是虚妄的自性,如同将镜中的影像以分别念称为这是我的面容一般,其实它是无有自性的,只是依靠身体显现而已。《宝鬘论》云:“譬如依明镜,虽现自貌影,此影真实性,少分亦非有。如是依诸蕴,虽能起我执,亦如自貌影,全无真实性。如未依明镜,不现自貌影,若不依诸蕴,我执亦如是。”若将诸蕴自性执为我,则有业,业中有生,从而有病老死。如果无有蕴执,也就避免这一切了。《宝鬘论》云:“何时有蕴执,尔时有我执,由我执有业,由业而有生。三道生死轮,无初中后转,犹如旋火轮,彼此互为因。彼自他及俱,三世不见故,即能尽我执,业及生亦尔。如是见因果,生尽证实性,即不思世间,实有及断无。”
因此,我们应当了知诸法如影像般无有我与我所之对境。
丙十二、修舍无量心之利益:
如是舍心之修量,证悟甚深寂灭法。
舍无量心的修量,即相续中生起诸法自性本来不生之等性证悟。《普作续》云:“无二住于无所思,法性菩提中生智。”
丙十三、修舍无量心之果:
果无亲疏垢染心,任运自成实相义。
从世俗谛来说,达到无有自他亲疏之境界;就胜义谛而言,证悟无二法性。如是精进修习舍无量心后当观修慈无量心。
乙二(修慈无量心)分五:一、增上慈心;二、慈心之所缘境;三、慈心之证相;四、无缘之慈心;五、修慈心之果。
丙一、增上慈心:
若于众人皆平等,如愿自母得安乐,
当于一切诸有情,亦皆如是而思维。
若已对一切众生有平等之心,则当如敬爱父母般对一切众生作父母想而观修慈无量心。《般若八万颂》云:“当修不为声闻、缘觉所动之慈心。”
丙二、慈心之所缘境:
祈愿慈心所缘境,所有一切诸众生,
暂时获得人天乐,究竟获得菩提乐,
从一乃至无边数,一切众生而观修。
若见到不具安乐的有情,则愿彼等暂时获得人天之安乐,究竟获得佛陀之安乐。当从一个众生直至等同虚空界的一切众生观修。《中般若经》云:“见不具安乐之众生时当如是而修,愿此等众生获得天境诸天人之圆满安乐。”
丙三、慈心之证相:
生起周遍之慈心,胜过慈爱独子母。
无论见到任何众生,皆以满心喜悦、无限怜爱之情想利益他们。
丙四、无缘之慈心:
修习有缘慈心后,诸法等性中入定,
无缘广大之慈心,慈空双运为验相。
修慈心对境的众生也是地水火风空识六界集聚而产生的。若观察,则粗大的物质可分为微尘,无分微尘与意识也如虚空般不存在。应当如是而观修。《宝鬘论》云:“士夫非地水,非火风及空,非识非一切,何者是士夫?士夫六界合,是故非实有,如是一一界,合故亦非实。蕴非我非他,非彼非非彼。”又云:“有尚不可得,无有岂可得?色何唯名故,虚空亦唯名,无大何有色,故唯名亦无。亦应当思维,受想行及识,如大种及我,故六界无我。”
为何说我与众生皆没有呢?对于众生显现时身体之界,无论如何观察都不存在,意识的能依所依也见不到。所以说不缘我与我所,因为详细观察此等时本体皆为空性。《宝鬘论》云:“如剥芭蕉树,支分尽无实,士夫析六界,无实亦同彼。一切法无我,是诸佛所说。”我们所见所闻的诸法,仅仅显现也是非真非假,因为真实虚幻都是心安立的法。彼论云:“佛说见闻等,非实亦非虚。”又云:“世间离实妄。”如是诸法超离真实与虚妄,如同芭蕉树一样。《三摩地王经》云:“如人剥开湿芭蕉,欲从中得实有果,然而内外皆无实,当知诸法亦如是。”
慈无量心之证相:自己生起慈无量心的同时,就证悟了众生如芭蕉树般无有自性、无我本体之境界。
丙五、修慈心之果:
修习慈无量心果,令人见而心愉悦。
如是修习慈心,将令一切众生见而悦意,自己见到众生时也是心情舒畅,无有贪嗔等垢染。《般若八千颂》云:“多修慈心并得稳固者令众生见而愉悦,无有嗔恨。”修慈心可获得无量福德。如《十方广大解脱经》云:“谁于诸世界,乃至一劫间,护持清净戒,不如一刹那,修持慈心胜,谁于此世间,身语意造罪,纵定堕恶趣,以慈令速净。”
乙三(修悲无量心)分七:一、思维众生痛苦;二、宣说悲无量心之修法;三、真实宣说悲无量心;四、修悲无量心之原因;五、修悲无量心之证相;六、修悲无量心之入定与出定;七、修悲无量心之果。
丙一、思维众生痛苦:
慈心周遍众生后,如心不忍父母苦,
思维一切众生苦,生起强烈大悲心。
观想曾作过自己深恩父母的此等一切众生为了我们而造罪业,如今正在遭受三恶趣等痛苦的逼迫,他们实在太可怜了,我应当竭尽全力拯救这些苦难的众生。《中般若经》中云:“若见苦难众生,愿彼等远离痛苦之心即是悲心。”
丙二、宣说悲无量心之修法:
我之大恩诸父母,为我而造诸罪业,
遭受寒热与饥渴,残害役使所逼迫,
溺于生老病死河,受多种苦真悲惨!
一切老母有情为了我们而造罪,尤其如今仍旧在感受各自的痛苦,真是可怜!
丙三、真实宣说悲无量心:
无欲解脱寂灭心,无有示道善知识,
漂于轮回诚可悲,现见此等岂忍舍?
应当思维:轮回中的众生虽然受苦,却不知道从中解脱的方法,而且善知识也是仅仅摄受少数人,而并没有为所有的众生指引解脱道。如今仍然在轮回中受苦的这些众生,往昔无不成为过自己的父母或亲友,舍弃这无依无怙的苦难众生实不应理。《致弟子书》云:“父母若得空闲而住时,满怀慈爱抱子于怀中,除非极为下劣愚痴者,谁愿舍弃无依苦恼众?”
丙四、修悲无量心之原因:
故当诚心而思维,愿以吾身及受用,
三世善根令诸众,瞬间远离一切苦。
深深思维:愿我的一切安乐与善根成熟到众生身上从而使他们远离痛苦,恒时享受无量安乐。《般若八万颂》云:“当修不同于一切声缘广大无量之悲心。”
丙五、修悲无量心之证相:
修习悲心之证相,无法堪忍众生苦。
从一众生到一切众生修悲无量心达到究竟时,对于受苦的他众,自然而然会生起难忍之心。
丙六、修悲无量心之入定与出定:
修有缘悲心后,修无缘悲心。
无缘悲心后入定,空悲双运为验相。
若详细观察悲心对境的众生,如同无水阳焰显现为水一般无而显现。《三摩地王经》云:“犹如春季正午时,干渴之人向前行,见到阳焰误认水,当知诸法亦复然。”《宝鬘论》云:“阳焰现似水,其实并非水,如是蕴似我,非我非实有。计阳焰为水,是故往彼处,执水后变无,此是愚痴者。如是如阳焰,无世计为有,此执即痴暗,有痴不解脱。”又云:“由世间涅槃,无实去来住,故彼二真理,何当有差别。”“是故诸佛说,不死离有无,甚深之佛法。”通过如是修习而了达诸法之自性,才是行持空性大悲双运之胜道。大悲与空性二者其中一者不具备也是歧途。《多哈道歌》中云:“何者离悲修空性,彼人未得殊胜道,相反仅仅修悲心,亦住轮回不解脱,何人二者能双运,轮回涅槃皆不住。”
丙七、修悲无量心之果:
果离损恼心堪能,成就本来清净性。
如是修悲无量心之果:获得无有损害之心,内心堪能,成就佛果。《胜藏经》云:“修习大悲令心堪能,无有损害,获得为喜心所严饰之妙果。”
乙四(修喜无量心)分六:一、修喜无量心之必要;二、修喜无量心之所缘境;三、修喜无量心之证相;四、宣说喜无量心之本体;五、修喜无量心之功德;六、修喜无量心之果。
丙一、修喜无量心之必要:
于诸悲润之有情,各得其乐修喜心。
若见到安乐之众生,则观修喜心。《般若二万颂》云:“若见众生各享其乐,则当思维:愿彼等不离此乐,愿其具足超胜人天之遍知佛陀安乐。”
丙二、修喜无量心之所缘境:
所缘具乐之众生,奇哉此等诸有情,
不需我令获安乐,各享其乐极善妙,
从今乃至菩提果,愿彼永不离此乐,
如是观修喜无量,当从一至一切众。
修喜无量时,观想方式即从一位安乐的众生到一切众生。
丙三、修喜无量心之证相:
喜无量心之验相,无有嫉妒生欢喜。
对于他人的圆满无有嫉妒,生起欢喜之心即是修喜无量心的验相。
丙四、宣说喜无量心之本体:
修习有缘喜心后,当修无缘喜心定。
观修喜心对境的一切众生也是无而如幻显现。《三摩地王经》云:“如是大庭广众中,诸魔术师幻化相,各种马象及马车,如是显现实皆无,当知诸法亦复然。”《宝鬘论》云:“于异生秘密,即彼甚深法,世间如幻化,是佛教甘露。犹如幻化象,虽现似生灭,然于事实上,无生亦无灭。如是幻世间,虽现似生灭,然于胜义上,生灭皆非有。譬如幻化象,无来亦无去,唯心愚痴尔,实则无所住。如是幻世间,无来亦无去,唯心愚痴尔,实则无所住。超越三世体,唯名言安立,诸法有或无,世间非实有。”
丙五、修喜无量心之功德:
通过如是而观修,则依喜心之实相,
会令身语意三门,任运自成寂灭乐。
通过修习,以实相之喜心使身语意趋入究竟寂乐。
丙六、修喜无量心之果:
修习喜无量之果,境地稳固心欢喜。
《般若八千颂》云:“若获得广大喜无量心,则不为一切声闻、缘觉所夺,以此能获得无上圆满之决定胜。”
甲八(宣说其它修法)分七:一、反复观修;二、以悲心遣慈心之障;三、以喜心遣悲心之障;四、以舍心遣喜心之障;五、以慈心遣舍心之障;六、轮番修法;七、如是修四无量心之功德。
乙一、反复观修:
如是修后先修慈,以此依次除四执。
如果恒时依前次第而修,则有人会执着修法次第实有,所以以反复观修来对治。
乙二、以悲心遣慈心之障:
修慈若贪众如亲,修悲除苦因果执。
有些人修到最后,若对其他众生如父母般贪执,则可依靠修二种悲心对治此贪执。
乙三、以喜心遣悲心之障:
悲心微弱若有缘,以无缘喜除忧患。
修悲心时,如果有自相贪执,则以如幻之无缘喜心能遣除一切忧愁与贪执。
乙四、以舍心遣喜心之障:
修喜心若极散乱,以修大舍离亲怨。
若对他人安乐生起欢喜而产生贪恋,则修厌离心或无缘舍心,以此可遣除贪恋。
乙五、以慈心遣舍心之障:
舍心若成无记法,当如前慈次第修,
以此容易至修量,获得稳固之验相。
若对一切都是无记状态,则再从慈心开始修,这些是总的对治法。对于各自有缘障碍应当通过修各自无缘法对治。如是观修,可使自相续中的四无量心达到究竟,并且能迅速得到稳固。
乙六、轮番修法:
修持极稳瑜伽士,顺逆轮番顿超修。
四无量心得稳固的瑜伽士为了提高修行境界,而从慈心次第而修的,也有从舍心逆行而修,又有慈心、喜心、悲心、舍心轮番而修的。修舍心后修悲心与慈心为小修;修慈心后反过来修喜心为中修;修舍心后修慈心为大修,即中间搁置,上下跳跃顿超而修。《中般若经》云:“须菩提,如是修慈心、修喜心、入悲心定,修舍心。”
乙七、如是修四无量心之功德:
如是修持有何必要呢?
依此证悟新境界,较极稳固更稳固。
通过修持四无量心,获得四无量心的新境界,以此使不稳固得稳固,使稳固者更加稳固。
甲九(宣说修行之果)分十二:一、成就增上生决定胜之理;二、等流果之利益;三、增上果之利益;四、士用果之利益;五、修慈心之利益;六、修悲心之利益;七、修喜心之利益;八、修舍心之利益;九、赞颂功德;十、四无量心为诸佛之遗迹;十一、宣说二获得之理;十二、如是修持之摄义。
乙一、成就增上生决定胜之理:
宣说修四无量心所得之果。
如是修持异熟果,获得增上决定胜,
转生欲界人天身,能得利益与安乐。
修持四无量心,可获得增上生人天之身,圆满二资粮,饶益众生,不离四无量,纵然是放逸睡眠之时也具有功德,不为猛烈损害所夺。《经观庄严论》云:“行梵住智者,恒时生欲界,圆满二资粮,亦成熟众生,不离四梵住,远离其违品,放逸亦不成,难忍之违缘。”最后会成就菩提果。《经观庄严论》云:“断害菩提种,利他苦行因,本性成熟者,不久获菩提。”意思是说,断除损害为离果;播下解脱种子为增上果;为令他众安乐自己忍受苦行为士用果;今生修持四无量心他世成熟也修持四无量心为等流果。于诸佛子的相续中生起此等四无量心,也有几种方式,即自然而生,或由修习中生,由见外境生,由摧毁违品中生。《经观庄严论》云:“大悲主仁慈,自然或观察,具昔修习力,摧违品获得。”
乙二、等流果之利益:
同行等流恒修彼,感受得乐离违品。
同行等流果:恒时修持四无量心;感受等流果:无有害心,无有损恼,无有不喜,无有贪嗔。
乙三、增上果之利益:
转生悦意喜乐境,众生和合财富裕。
修慈心之生处悦意;修悲心之生处安乐;修喜心之生处药花丰富;修舍心之生处众生和睦,无有损害。
乙四、士用果之利益:
四无量心更增上,任运而成自他利。
依靠修四无量心更加增上之福德,能够成就一切善妙、安乐。
乙五、修慈心之利益:
修持慈无量心者,无嗔受用皆圆满,
获得大圆镜智慧,相好严饰报身相。
通过修慈心使嗔心转依,现前大圆镜智,获得报身。《莲花顶经》云:“慈令嗔心清净为,大圆镜智得报身。”
乙六、修悲心之利益:
悲心无贪得法身,现前妙观察智慧,
一切法身之功德,力等十八不共法。
修悲心使贪心清净为妙观察智并获得法身。《莲花顶经》云:“悲令贪心清净为,妙观察智得法身。”
乙七、修喜心之利益:
喜心无有嫉妒心,获得报身成作智,
幻化种种不定相,任运自成诸事业。
修喜无量心,可获得事业圆满之成所作智,清净嫉妒、现前化身。《莲花顶经》云:“喜令嫉妒清净为,成所作智得报身,任运自成诸事业。”
乙八、修舍心之利益:
修习舍心无慢痴,现前平等性智慧,
以及法界性智慧,离戏法性本性身。
修持舍心使慢心、痴心清净为平等性智与法界性智。因本性身不变而现前金刚身与现证菩提身。《莲花顶经》云:“以舍及与大舍心,令我慢痴清净为,法界性智等性智,获得菩提金刚身。”
四无量心的作用也有四种:(一)修四无量心者不贪世间:《经观庄严论》云:“慈悲诸尊主,尚不住寂灭,岂贪世间乐,以及自生命。”(二)修四无量心者不求自乐:《经观庄严论》云:“大悲见苦者,未乐何有乐,是故慈悲者,令他乐方乐。”(三)修四无量心者压服世乐:《经观庄严论》云:“由慈所生苦,压服世诸乐,所作皆具慈,岂有更稀奇?”《致弟子书》云:“佛说可怜众生受剧苦,为利他众受苦乃安乐,无有等同于彼之欢喜,精勤利乐他众所生喜,环境受用之乐不可比,王位资具之乐不可比,妻子天非天乐不可比。”(四)修四无量心者不厌烦轮回:《经观庄严论》云:“大悲智者知,轮回假立苦,我我所皆无,无厌罪不害。”具有如此殊胜无量心之胜士超越世间,无有过患。又云:“诸贪者无过,非为超世间,智者之慈悲,无过超世间。”父母慈爱子孙是有贪执的,菩萨慈爱众生并非是有贪执的,因为菩萨能救度彼等脱离轮回。此慈悲心是无有过患的,因为依靠此心可以救度苦难众生脱离轮回。《经观庄严论》云:“以方便引导,感受剧烈苦,依愚暗世众,岂能有罪过。”这种慈悲是超越世间的,因为菩萨具有声闻缘觉无有之慈心等。彼论又云:“世菩提缘觉,罗汉亦无慈,何况说他众,岂不超世间。”
如果未修四无量心,则有许多过失。《经观庄严论》云:“菩萨皆不喜,害心损恼心,欲界之贪心,具有诸多罪。”生于欲界中称为欲贪,生于上二界(色界、无色界)中称为有贪。《俱舍论》云:“二界生有贪。”增上烦恼之无量过患:《致弟子书》云:“诸惑毁己毁戒毁众生,具失得微仙人导师呵,恶语相诤他世转无暇,失毁已得未得受剧苦。”失毁已得是指今生安乐,未得是指来世安乐。
修四无量之利益:修四无量心者无有上述之过患,并且为利益众生住于三有中,但不是具有烦恼而流转的众生,因此无有痛苦。《经观庄严论》云:“具有慈心等,不生此等过,非为烦恼者,利众住轮回。”
乙九、赞颂功德:
慈等功德无边际,无等人天导师赞。
《吉祥鬘经》云:“谁修四无量,得善逝垂念,功德无有量,超过虚空界。”
乙十、四无量心为诸佛之遗迹:
皈依余师为劣道,持四无量此正道,
趋向解脱无垢染,三世诸佛前后迹。
《瑜伽师地论前释》中云:“此四无量心是趋向解脱之道,其余为颠倒之邪道。”
乙十一、宣说二获得之理:
因乘承认如种芽,方便智慧生二身,
果乘承认身二障,遣除依缘悲方便,
实一空性大悲藏,因果二乘同实修。
因乘中多数承认二资是获得二身之因。《六十正理论》云:“此善愿诸众,积累福慧资,福德智慧中,获得二妙身。”密宗承认遣除身体之二障,需依实修甚深方便与智慧二资。显宗与密宗共同承认修四无量心是得果之助缘,因为皆需修持空性大悲藏。
乙十二、如是修持之摄义:
经说无始善种子,未作本来即存在,
密许本来具三身,遣除客障显密同,
总之经续诸道一,诸成就者说内外,
是故佛子后学者,当勤修持四无量。
末转*轮承认,众生本来具足自性清净之佛性功德,通过修道方可生起此功德。密宗承认的众生普遍存在自性坛城这一观点将于下文中广说。这两种说法实际上无有差别,都承认一个本基、方便智慧二资之道以及三身五智之果。因此,大阿阇黎莲花生大士等大德说显宗为外乘,密宗为内乘。所以我们应当精勤修持四无量心。
甲十、回向本品善根:
如是寂性之善说,遣除众生心污垢,
令入歧途劣道者,疲劳心性今休息。
以此法理善说所散发出如秋月般的光芒力,将入声闻缘觉道、外道、不圆满道、三有道者疲倦之心的烦恼污垢黑暗悉皆遣除,令彼等在功德池、绚丽鲜花衬托的稀有美妙解脱的园林中得到休息。
犹如秋季满月饰天空,此法完美无缺明月光,
启开百倍信心之睡莲,愿以此光照耀诸众生。
净心山王利乐海环绕,四周四无量心四洲饰,
美妙世界善聚铁围山,愿成有情生存之根本。
三地游舞寂静云朵中,闪电降下稀有善聚雨,
发出悦耳四无量苍鸣,祈愿利乐无边后代众。
大圆满心性休息中第七品四无量心释终
|沃唐卡古唐卡视频讲解目录|←唐卡视频讲解目录查询点这
|十二生肖守护小唐卡|——|最新唐卡价格行情走势|——|收藏级唐卡推荐|
www.WoTangKa.com-沃唐卡·官网:沃唐卡的国内专业的唐卡数据信息平台,提供全面的唐卡资料信息检索服务及成熟完善的唐卡仓储供应链服务!
“沃唐卡”唐卡平台为朋友们提供:加盟“沃唐卡”唐卡艺术中心、唐卡画师签约直供、唐卡艺术品投资、加盟“沃唐卡”唐卡供应链等服务
沃唐卡24小时短信咨询热线:13661344269(仅接受短信咨询)
沃唐卡微信(wechat)咨询号:MasterQiRu
友情提醒一:需要唐卡图做背景或头像的朋友可以关注“沃唐卡”的微信公众号[“沃唐卡”或“wotangka”],直接电子邮件(wotangka@qq.com)唐卡编码,沃唐卡客服小沃会在48小时内发送邮件给您!
友情提醒二:尼泊尔唐卡不在沃唐卡评级范围内,全球市场上95%的尼泊尔唐卡归类在装饰画范围。
友情提醒三:“沃唐卡”官方唐卡评定为“收藏级“与”艺术级”的唐卡具有艺术收藏价值和商业升值潜力价值。